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西瓜为试材,采用2种鉴定方法研究了18份种质资源的枯萎病抗性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种质中没有西瓜枯萎病免疫的品种。苗期人工接种法鉴定出高抗西瓜枯萎病材料9份,占参试材料50%;抗病材料1份,感病材料4份,高感病材料4份。其中高抗材料中K1和K4死苗率最低为2%,比高抗对照品种Sugarlee死苗率低。用分子鉴定的方法鉴定出抗病材料6份。苗期田间接种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吻合率达到66.67%。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26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条件下,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61份,感病种质15份,高感种质1份;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9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72份,感病种质3份。复合接种条件下,筛选出甜瓜双抗种质1份,种质名称为PI164331,引自印度。通过两种接种方法相关性分析可知,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对34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有2份资源材料表现高抗,2份表现抗病,5份表现中抗,26份表现感病,这些抗病的资源材料有的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的可以作抗源材料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0.989269,rd=0.987827),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对上述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5份自交系高抗枯萎病,9份高抗白粉病,3份高抗褐斑病,1份高抗黑星病。其中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病情指数达到高度抗病级;XL6-1-2、66和A18-2-1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梨种质资源对腐烂病抗性的室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枝条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丝块接种测定了11 种梨种质资源共211 份材料对腐烂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对病菌的侵入和扩展的抵抗均存在差异,抗侵入的占17.5%,抗扩展的占35.1%;同一种质资源对病菌侵入与扩展的抵抗之间也有差异,对病菌侵入和扩展抵抗一致的占30.3%,不一致的占69.7%;所有供试材料中对病菌侵入和扩展均为高抗(HR/HR)的占1.4%,抗病(R/R)的占4.7%,中等(M/M)的占12.3%,感病(S/S)的占10.9%,高感(HS/HS)的占0.9%;通过综合抗性评价发现,‘大香水’、‘杜梨’、‘江岛’、‘康德’、‘龙泉酥’、‘苹果梨’、‘山梨’、‘云红1 号’、‘早玉’和‘长十郎’为抗病(R/R)材料,‘新高’、‘武豆9 号’和‘荆杜3 号’为高抗(HR/HR)材料,‘新星’和‘新黄’为高感(HS/HS)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丝瓜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68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高抗材料有2份,病情指数分别为6.25和8.26;抗病材料18份,病情指数16.13~29.83;中抗材料33份,病情指数30.73~49.30;感病材料12份,病情指数50.19~68.83;高感材料3份,病情指数78.39~94.82.说明供试的68份丝瓜种质资源中,高抗和抗病材料有20份,可以作为丝瓜抗病育种的亲本,以便选育抗病新组合并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8.
菜豆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法,对20份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抗炭疽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有7份材料为高抗材料;2份材料为抗病材料;1份材料为中抗材料,其余的材料为感病材料.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茄子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 ,对 51份茄子品种及资源材料进行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 ,鉴定结果 :有 6份品种及资源材料表现抗病 ,9份表现中抗 ,3 8份表现感病和高感 ,这些抗病的品种及资源材料有的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有的可以作抗源材料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重复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番茄幼苗生长至二片真叶时,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接种浓度为102孢子/ML,移栽在温度为25℃左右温室中培养为最适鉴定方法。采用此方法发病快,方法简便,能达到最佳鉴定结果,可真实反映出番茄种质资源的抗、感情况。并利用此方法鉴定了66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其中高抗材料12份,抗病材料25份  相似文献   

11.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鉴定方法、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和抗源新材料创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介绍了国内外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已取得的成绩和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苦瓜枯萎病病原的鉴定及植株体内菌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福州市的苦瓜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到19个镰刀菌菌株,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FOF1/FOR1)PCR鉴定,确定19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菌株回接健康苦瓜幼苗,植株表现枯萎症状,重新分离又获得相同的病原物。采用分段取不同病株样本的方法研究了该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无症植株、中度病株和重度病株体内均存在尖孢镰刀菌,无症植株含菌量最低,中度病株含菌量最高,重度病株含菌量次之,但均表现为茎基部含菌量最高,根部次之,茎中部则低于根部,茎顶部和叶片均未分离到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性,随病菌的侵染在抗感品种体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说明上述反应在西瓜枯萎病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百合抗镰刀菌资源鉴定及抗病相关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百合种质资源的组培苗进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ilii)室内接种鉴定;以筛选出有较好抗性的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vzii Baker)为材料,以镰刀菌诱导12和24 h的作为处理组,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百合经镰刀菌诱导后的抑制差减正、反向两个SSH文库。在正向文库中选择了4个抗病相关的ESTs,用半定量RT-PCR分析这些ESTs的表达情况。经接种鉴定,20个百合种质资源中,对百合镰刀菌表现高抗的有3个,中抗9个,感病8个;SSH文库ESTs片段大小为200 ~ 2 000 bp。依据斑点杂交结果,从正向SSH文库中挑取5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得到6种共10条抗病相关EST。通过半定量RT-PCR对其中的4条抗病相关EST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TPK)、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亲环素(cyclophilin,CYP)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证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百合镰刀菌诱导而表现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百合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甘甜糯3 号是以彩色糯玉米单交种(白糯J38×紫糯J40)作母本,用具有超甜和糯双纯合
基因的甜糯型自交系甜糯7 作父本选育的彩色糯玉米一代杂种,是目前国内新型的一个鲜食玉米类型。株
高232 cm,穗位高105 cm,抗倒伏,持绿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果穗锥形,一般每667 m2 产鲜果
穗1 100 kg 左右,出苗到鲜穗采收106 d(天)左右,适宜于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改性石灰氮防治香蕉枯萎病及其恢复香蕉生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志勇  樊小林 《果树学报》2008,25(3):373-377
针对我国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退化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疲劳、毁灭性土传病害(香蕉枯萎病)泛滥、养分不均衡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改性石灰氮综合措施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区的枯萎病发病率为67.58%,应用综合措施可以使发病率降低到13.75%,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的灌溉水消毒措施对防治枯萎病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综合措施的实施使收获面积由对照的32.42%增加到86.25%,单株产量由24.4kg增加到26.9kg,单株实收增产10%以上,并改善了香蕉果实外观、营养和食用品质,增加了蕉农的产值和经济效益。由此可以认为,以改性石灰氮综合调控为主要内容的蕉园土壤质量保育措施可以有效的用于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 as a problem for 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elivery of fumigants to beds through drip-lines rather than flat-fumigation of an entire field.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bed fumigation fails to eliminate propagules of the Fusarium wilt pathogen, which remain particularly abundant in bed shoulders at a depth of 30 cm.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tudies confirmed that inoculum at this depth could cause disease. Screening of currently grown strawberry cultivars documented a wide range of susceptibilities to Fusarium wilt, with some being highly resistant.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