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牡丹‘藏枝红’为试材,研究了柱枝孢叶斑病(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侵染对牡丹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后牡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均显著下降,表明侵染增强了牡丹叶片的光抑制;C.canadense侵染后,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侵染5d先略有升高,然后呈显著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O·2产生速率和H2O2积累量明显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C.canadense侵染使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活性氧(ROS)含量增加,对生物膜系统造成伤害,从而降低了牡丹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牡丹品种‘卷叶红’(Paeonia suffruticosa‘Juanyehong’)叶片为材料,研究强光(25 ℃,1 400 µmol · m-2 · s-1)、高温(45 ℃,700 µmol · m-2 · s-1)和强光高温(45 ℃,1 400 µmol · m-2 · s-1)胁迫对其光系统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3种胁迫下牡丹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Ⅰ活性(ΔI/Io)均明显下降,且处理2 h内ΔI/Io比Fv/Fm下降程度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SⅡ向PSⅠ传递电子能力(φEo)下降。强光胁迫下,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数量(RC/CSm)明显减少,电子传递能力(VJ)变化不显著;而高温胁迫下,PSⅡ受体侧受到抑制,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光化学效率随之下降,导致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吸收、捕获的光能和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ABS/CSm、TR/CSm、ET/CSm)进一步减少。与单一胁迫相比,虽高温强光交叉胁迫加重了光抑制程度,但处理1 h内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与单一胁迫差异不明显,表明交叉胁迫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单一胁迫相叠加。  相似文献   

3.
黑暗中脱水对‘ 金太阳’ 杏离体叶片PSI和PSII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年生'金太阳'杏(Prunus armeniaca L. 'Jin Taiyang')叶片为试材,通过同时测定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分析了黑暗脱水条件下,杏叶片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功能的变化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黑暗中脱水能对光合结构造成严重伤害.黑暗脱水对PSⅡ供体侧的影响不明显.在相对含水量(RWC)降到59%时,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820 nm光吸收曲线的形状已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但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反映PSⅠ活性的△I/Io的影响较小.这说明RWC大于59%时,PSⅡ供应电子的能力和PSⅠ接受电子的能力可以保持相互匹配,即PSⅡ和PSⅠ的活性之间是协调的.RWC低于59%时,PSⅠ与PSⅡ之间的上述协调关系被打破,△I/Io的下降早而且大于Fv/Fm的变化,表明叶片脱水对PSⅠ的伤害比PSⅡ严重.与Fv/Fm相比,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两个光系统间光合电子传递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了菜豆叶片局部感染白叶枯(Xanthomonas oryzae)病原菌后,叶片侵染位点和同一叶片非侵染位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病原菌侵染后,菜豆叶片的侵染位点和同一叶片非侵染位点叶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适应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均显著降低,表明了叶片PSⅡ供体侧及反应中心的活性均受到病原菌侵染的系统性抑制;叶片侵染位点和同一叶片非侵染位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qN以及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有所上升,但其非调节性能量耗散产量[Y(NO)]下降,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了叶片以热能形式耗散的光能比例以及菜豆的光保护能力均系统性增加。综上可知,白叶枯病菌的侵染对菜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产生了系统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外源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进行SA处理,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较NaCl胁迫条件下未加SA处理有明显的增加。SA处理减缓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升、降速度。外源SA减小了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叶绿素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以及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说明外源SA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系统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抗性不同的2个生菜品种"玻璃生菜"和"罗莎红"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用15%聚乙二醇模拟干旱,研究外源施加1.0 mmol·L-1的Na2SiO3作为硅供体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以期探讨硅对干旱胁迫下生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生菜幼苗株高、根长、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增加。外源添加适量浓度的Si,可不同程度提高生菜幼苗生长势及干鲜质量;也提高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同时对改善PSⅡ反应中心活性、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有促进作用。可见,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Na2SiO3可缓解干旱胁迫对生菜幼苗的伤害,提高生菜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与转化能力,增强光合效率,促进生菜生长。  相似文献   

7.
陈新斌  孙锦  郭世荣  陆晓民  何立中  严蓓 《园艺学报》2012,39(12):2457-2467
 以耐海水菠菜品种‘荷兰3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二硫苏糖醇(DTT)对海水胁迫及甲基紫精(MV)诱导下菠菜活性氧代谢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胁迫与MV处理一样,诱导菠菜叶片产生氧化胁迫,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a +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下降,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4)显著上升;海水胁迫与MV处理下,由叶柄导入叶黄素循环活性抑制剂DTT,菠菜叶片活性氧(ROS)大量积累,导致光合色素降解加剧,Fv/Fm、Yield、ETR、NPQ、qP进一步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海水胁迫抑制了菠菜叶片叶黄素循环活性,降低了叶片非辐射能量耗散能力,加重了叶片ROS积累,从而导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SⅡ活性下降,电子传递速率降低,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部分减少,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说明海水胁迫下叶黄素循环在保持菠菜叶片光合色素稳定和光合作用正常运转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极不耐连作的菜用豌豆品种新西兰为试材,研究了自毒物质肉桂酸对豌豆幼苗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mmol·L-1 外源肉桂酸处理后,豌豆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也显著下降;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电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电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表明肉桂酸可以使豌豆幼苗体内PSⅡ潜在活性中心受损,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并最终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师范大学植物园生长的7a生银杏苗木为试材,选择银杏植株当年生新梢叶片和同株多年生枝条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新梢叶片与老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研究了银杏新梢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老枝叶片相比,银杏新梢叶片叶绿素a、b含量相对低,但是Chl a/b的比值较高;新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老枝高,光合日变化显示新梢和老枝叶片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导致;叶绿素荧光方面表现为,新梢叶片具有更高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  相似文献   

10.
根际低氧胁迫对网纹甜瓜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义玲  李天来  孙周平  陈亚东 《园艺学报》2009,36(10):1465-1472
 采用气雾法栽培系统, 研究了网纹甜瓜根际低氧(10%、5% O2 ) 胁迫对果实发育期间光合 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氧胁迫明显降低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 ) 、气孔导度(Gs ) 、胞间CO2浓度(Ci ) 、蒸腾速率( Tr ) 以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 ) 和PSⅡ潜在活性( Fv /Fo ) , 显著提高了气孔限制值(Ls ) ; 显著降低了单株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及主要芳香物质含量, 提高了有机酸含量, 降低了糖酸比。说明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O2浓度降到10%及以下时, 光合作用及果实发育就会受到显著抑制, 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1.
陈大印  刘春英  袁野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1,38(10):1939-1946
 以‘肉芙蓉’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Roufurong’)叶片为材料,研究了100、700和1 400 μmol · m-2 · s-1光强下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40 ℃)处理对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加,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其中强光1 400 μmol · m-2 · s-1下最低。与室温(25 ℃)处理的叶片相比,低温(15 ℃)和高温(40 ℃)处理叶片Fv/Fm、ΦPSⅡ、Fv′/Fm′、qP急剧下降。同时,随光强增加,PSⅠ激发能分配系数α显著性降低,PS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却显著升高,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强光高温胁迫下,虽然叶片热耗散(NPQ)能力迅速增加,但是由于光化学效率的下降,光化学反应对激发能的利用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两光系统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过多的激发能分配给PSⅡ,导致PSⅡ激发压(1–qP)增大,加剧了PSⅡ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甜查理’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Sweet Charli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日变化的影响。与留果对照相比,去果处理的草莓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降低,而胞间CO2浓度相对增高。去果明显降低了叶片光系统Ⅱ(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但非光化学猝灭(NPQ)值却明显提高。去果处理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火()产生速率明显高于留果对照,说明去果处理使得草莓叶片受到了活性氧的伤害。去果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较留果对照显著提高,说明植物体通过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应对去果处理带来的活性氧的增加,以减轻活性氧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腐胺(Putrescine,Put)对NaCl 胁迫下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和器官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Put提高了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保护性热耗散(ΦNPQ),显著增强光耐受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降低了光损伤程度,抑制了植株体内Na+ 和Cl-向地上部的运输,显著降低了叶中Na+ 和Cl-的含量。说明外源Put能够减少NaCl胁迫下盐离子进入植株叶中,降低离子毒害,减轻不可逆光抑制,进而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机构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806 为材料,在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叶面喷施50 mg · L-1 外源5- 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研究ALA 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尤其提高正午和下午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午休程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A 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PS Ⅱ和PSⅠ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 和φRo),降低PS 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维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和较低的能量热耗散量子产额(φDo),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包括PSⅠ和PS Ⅱ在内的整体光合性能指数(PItotal)。ALA 处理还能上调PS 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 和D2 编码基因Psb A 和Psb D 转录水平。此外,ALA 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ALA 这种全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马铃薯产业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适度水分胁迫提高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弱光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戴多星’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弱光(75 ~ 85 μmol · m-2 · s-1)下水分胁迫(40%基质最大持水量)对幼苗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Rubis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逆境下,经20 d水分胁迫后的幼苗较正常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色素(以单位面积计)含量提高,叶绿素a/b(Chl.a/b)下降,植株光饱和光合速率Asat、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点(LSP)均显著增加,CO2补偿点(CCP)显著下降,并且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以及PSⅡ吸收光能向光化学反应分配比例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呈增加趋势,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减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上升,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适应性;而正常光照下(500 ~ 600 μmol · m-2 · s-1)经水分胁迫后的黄瓜幼苗上述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如Asat、RuBP最大再生速率、CE、ΦPSⅡ、Prate、J和P等有所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增加,光合作用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6.
孙德智  韩晓日  彭靖  范富 《园艺学报》2016,43(8):1482-1492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秦丰保冠’番茄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营养液中(1/4 Hoagland)施入SA(200 μmol · L-1)对100 mmol · L-1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PSⅡ光化学效率、激发能分配和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15 d内,SA处理的幼苗叶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吸收光能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和叶绿素荧光衰减率(Rfd)不同程度升高;PS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激发能压力(1–qp)、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和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明显降低;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耗散的份额(Ex)变化无明显规律。以上结果表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来减轻盐胁迫导致的光抑制,进而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臭氧(O3)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葡萄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响应,以1年生‘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设置臭氧 + 弱光(90 nL · L-1 O3 + 10 μmol · m-2 · s-1)、臭氧 + 适光(90 nL · L-1 + 800 μmol · m-2 · s-1)、臭氧 + 强光(90 nL · L-1 + 1 600 μmol · m-2 · s-1)3种处理,均处理3 h,以大气臭氧浓度、适光处理(10 nL · L-1 + 800 μmol · m-2 · s-1)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处理后1、5、9和13 h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同时利用Dual-PAM100荧光仪测定叶片PSⅠ及PSⅡ光系统活性分析臭氧胁迫及恢复过程中光系统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臭氧胁迫可以降低葡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同时降低了叶片的Y(Ⅰ)和Y(Ⅱ)值,在相同臭氧浓度下,随着光照增强叶片受到的伤害加大。恢复13 h后,臭氧弱光和臭氧适光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Y(Ⅰ)和Y(Ⅱ)值回升,但臭氧强光处理的叶片伤害不断加深,光系统活性不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