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场始建于1981年,历年生产的蚕种种质较好,“病毒”率低,但在1991年秋繁和1992年春繁连续两个繁育期发生严重的微粒子病(简称微病),1991年秋繁微病蚕种淘汰率为5.07%,1992年春繁竞达13.3%,共淘汰蚕种11,292张。不仅使蚕种场直接经济损失近17万元,而且由于病原广泛污染扩散,还为以后的蚕种生产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为此,1992年春繁结束后,认真吸取了教训,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暴发原因,采取了综合防冶措施。1992年秋繁总制种49,404张,仅淘汰微病蚕种48张,淘汰率降至0.09%,1993年春繁制种28,680张,淘汰蚕种324张,淘汰率亦只1.1%。实践证  相似文献   

2.
廉江县蚕种场自1981年建成投产后,到1991年春繁病毒率都很低,大多数是万分之几,最高的1986年春繁只有0.8%。1991年夏蚕种大缺,当时廉江县据不完全统计,调用了4省(区)10多个种场的蚕种。这些蚕种毒情不详,原蚕户也养了。到了秋养原种前的准备,全场当时工作运筹安排不当,投入原蚕区消毒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消毒不彻底,导致秋制种微粒子病大暴发。当年秋制蚕种67594张,镜检蛾16851盒,有毒562盒,淘汰蚕种3960张,毒率为5.86%。1992年春繁,病毒迅速蔓延,制种53324张,镜检蛾  相似文献   

3.
在春繁蚕种生产中,在上级公司的领导下,我们加强领导工作,完善内部管理,推行生产责任制;依靠科技,科学制种。在夺得去年前所未有蚕茧丰收之后,春繁头  相似文献   

4.
当前春期原种生产上,一般春用品种采用春制春繁(即今年春期生产的蚕种供明年春期用),夏秋品种采用秋制春繁(即今年秋期生产的蚕种供明年春期用)。但原种生产上对体弱难养的夏秋品种如苏12,也采用春制春繁。为了探索夏秋蚕品种在春期繁育时,上代究以何期制种为好,特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以供有关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鸿斌 《江苏蚕业》2002,24(3):27-28
<正>我省蚕种生产多年来一直有春繁和秋繁形式,但秋季繁育一直是生产不稳定,繁育系数不高,一季生产下来不能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且成本高,效益低,公斤茧、克蚁制种量与春季相差较大。提高秋季蚕种繁育系数一直为蚕种界同仁探讨的难题,近些年,我们对秋繁蚕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多年来秋蚕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了秋季蚕种繁育的特点,因而提高了秋繁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蚕种繁育情况和经验,搞好蚕种生产供销计划平衡,有计划做好今年秋季蚕种生产和供应工作,省丝绸公司于6月24日至26日在省伦教蚕种场召开了全省蚕种生产供销计划平衡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31个蚕种场(站)和地(市)县蚕种生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共65人。会上,各蚕种场(站)汇报和交流了春繁情况,初步调剂了蚕种余缺和落实了秋繁计划,并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加强蚕种管理工作等问题,会议由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主任毛铿祖同志主持。现将会议主要情况报导如下: 一、春繁情况今年春蚕繁制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场,站的支持下,坚持“以质为  相似文献   

7.
方柏荣 《蚕桑通报》2003,34(2):61-62
我市秋期蚕种生产任务繁重,年生产任务均在15-20万张之间,占全年生产任务的40%—50%。但处在天气变化大,桑园害虫多,繁殖快,治虫难度大以及饲养环境恶劣,病菌病毒肆虐且情况复杂的季节,要实现蚕种秋繁优质稳产,必须做到精心管理,决不能掉以轻心。历年来总站和公司要求各场树立起品牌意识,认真抓好秋期蚕种生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技术措施,保证了蚕种秋繁的优质稳产,提高了信誉度,保证了产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我市秋期生产蚕种165801张,占全年蚕种生产的39.34%,其中无毒蚕种150005张,占90.47%。2001年秋期生产蚕种267962张,占全年蚕种生…  相似文献   

8.
一、1997年蚕种送检情况今年春繁各场送检普通种68118张,其中廉江场15816张,检出有毒淘汰蚕种8张,淘汰率0.05%。长坡场17540张,淘汰有毒蚕种984张,淘汰率5.61%。合江场22604张,淘汰有毒蚕种364张,淘汰率1.61%。蚕科所12158张,淘汰96张,淘汰率0.79%。病毒淘汰率最高是长坡场,最低是廉江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四个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在蚕种质量上最突出,最重点的问题是防微,我场至1994年所生产的蚕种还没有一批、没有一张蚕种因“超毒”而淘汰.但1995年春期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因此抓防微,特别是抓农村原蚕点生产的防微工作,是保证蚕种质量,恢复蚕种声誉,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迫切、紧要的中心任务.结合目前原蚕点实际生产情况,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由于春繁的蚕种数量不足,常进行春种秋繁春用.中秋期特定的饲料和气候条件,往往使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其生长发育和数量性状表现不正常.如不加强饲养管理,更会使蚕种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我校蚕种场在去年中秋蚕期,饲养杭_7、杭_8二品种,其中的杭_8在大蚕期发生大量细菌性胃肠病蚕,虽及时采取了措施,积极加以抢救,但杭_8克蚁制种量仅7.48张,而杭_7克蚁制种量为12.15张,使蚕种生产未能按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春期承担省蚕种公司委托我所进行的蚕种质量鉴定任务,项目有3个,即实用孵化率、蚁蚕存活率和杂交率。现单就杂交率调查谈几点蚕种生产上的意见。 1987年春期全省25个场批参加质量鉴定,每个场批收蚁量1克,饲养至4龄盛食期调查杂交率,各批迟眠蚕均保留一并参加  相似文献   

12.
北碚蚕种场位于重庆市远郊,1990年确定为专业原种场,年生产原种十万余张,现为重庆直辖市唯一的原种种场.其秋季原种生产量约占全年原种生产量的45%左右.近十年生产实践表明,每年秋季原种生产都能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比较春秋季蚕种生产的成绩,因品种不同则各项成绩互有高低.以健蛹率这一项,春用多丝量品种的春季饲育成绩优于秋季,夏秋用品种则秋季饲育成绩表现优良;全茧量、茧层量、单蛾产卵量、毛种折净率等,春制种高于秋制种;微粒子毒率、茧层率、蚕种孵化率、孵化整齐率则是秋制种优于春制种.而北碚蚕种场秋季蚕种生产都比较稳定,成绩较好,没有出现大的失败、失误.现就秋季蚕种  相似文献   

13.
吕沛华 《广东蚕业》2006,40(3):14-16
蚕桑生产的发展需要营养丰富的桑叶,优质的蚕种。一代杂交蚕种的品质好坏包括杂交率、良卯率、实用孵化率、病蛾率、病卵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多方面因素组成。从生产实践中看制造一代杂交蚕种,特别是广东的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蚕种的质量逐渐成为成败的关键,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已经成为我场坚守的生产信条。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盒种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目前,蚕种品质好坏衡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毒率,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检验蚕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若毒率超标,其它项目再好也没用。为了使蚕种“四率”都控制在我省下达的标准范围内,我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浙江省浆蜂(西方蜜蜂)核心种蜂场蜜蜂的抗病力,对浙江省6家种蜂场的蜂群分别在越冬期(2019年12月)和春繁期(2020年3月)开展蜂螨、微孢子虫和5种病毒等常见病虫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蜂场的蜂群在蜂螨寄生率上无显著差异,越冬期测得的蜂螨寄生率在0-19.44%之间,而春繁期各蜂场蜜蜂未发现有蜂螨寄生;在微孢子虫感染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越冬期和春繁期,蜂群的微孢子虫孢子数分别在0-7.0×10~5个/蜂与0-2.3×10~6个/蜂之间;在病毒感染上,除黑蜂王台病毒(BQCV)外,从越冬期到春繁期各蜂场蜜蜂体内其它4种病毒的感染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所有病毒感染滴度在越冬期和春繁期之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蚕种冷库的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整个蚕种生产的最后一环了。它承担着杂交种、原种及以上各级蚕种的冷藏、浸酸和部分检验任务,丝茧育、种茧育的蚕种都从这里“出关”,衡量蚕种合格与否的“四个率”即良卵率、孵化率、微粒子病毒率、杂交彻底率,其中前两个“率”跟冷库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总结1992年广东在蚕种生产上首次大批量使用春制春用方法处理蚕种获得成功的经验。曲江县蚕种场1992年春由于生产多余蚕种4.3万张,如不采取措施,这些蚕种就要报废,所以,我们在近年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该场的设备条件,采用空调控制室温,最高不超过25℃,从9月11日开始逐步降温,到11月16日入内库,冷藏75天后中途感温,待胚胎发育丙1多数,丙2少数时再入内库冷藏30天开始用种。这批蚕种已于1993年3~5月份陆续出库供应大田生产,经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发育情况及收成,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8.
蚕种的新法抽检与集团磨蛾检查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微粒子病在我区分布较广,自1978年以来,一直威胁着蚕种生产,是我区主要蚕病之一。如何防除微粒子病,保证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在检种实践中不断寻求检出毒率高、检种速度快的办法。从1981年春季开始采用根据概率理论设计的新法抽检蚕种母蛾,提高了毒蛾检出率;又从1986年春  相似文献   

19.
沈根生  吴凤祥 《蚕桑通报》1995,26(2):38-39,35
湖州市蚕种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州市农业法规站沈根生,吴凤祥,黄德华1994年蚕种生产夺得了又一个丰收年,全市生产毛种231.57万张,估计净种123.5万张,预计完成计划的108.8%,蚕种质量从成品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微粒子病毒率、杂交率等指标的...  相似文献   

20.
<正>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质量的主要指标。近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防微技术的关键,并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明显的成效。1999年、2000年间如皋蚕种场抓住防微综防技术关键后,共生产一代杂交种15.8万张,经种场自检及送省蚕种公司检测为合格蚕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收到用种单位的一致好评。现将具体防微技术关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