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竖鳞病病原:初步认为,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症:患坚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症。随病情的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这样持续2-3天后死亡。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和金鱼也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预防:l、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  相似文献   

2.
鱼竖鳞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戌平 《齐鲁渔业》2002,19(4):40-40
鱼患竖鳞病的症状为: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如果是因鱼波豆虫引起的坚鳞病,除有竖鳞的症状外,镜检鳞囊积液,还可发现其中有大量鱼波豆虫。 鱼竖鳞病对鱼的危害较  相似文献   

3.
鱼种放养一般都在春季进行,这时,也正是竖鳞病流行季节。它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白鲢。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在尾部)向外张开象松球,鳞基部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液体便可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常伴有烂鳍、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  相似文献   

4.
竖鳞病     
<正>│病原│水型豚鼠气单胞菌。│临床症状│鱼体鳞片竖立,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充满大量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囊,可见大量渗出液从鳞囊喷出。│病理学特征│病鱼鳍条基部及体表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部分膨大,腹腔有积水。│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春季,流行水温17~22℃,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主要危害鲤、鲫、草鱼等。│诊断│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判断。│防治措施│1调节好水质,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生。2易发病季节经常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  相似文献   

5.
病原 水型豚鼠气单胞菌。 临床症状 鱼体鳞片悭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充满大量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囊,可见大量渗出液从鳞囊喷出。  相似文献   

6.
据多年鱼类越冬情况看,在春季开池之后,鲤、鲫鱼最易患的病害是竖鳞病。病鱼的症状十分明显,肉眼即可诊断。病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病鱼肌肉发炎变性,  相似文献   

7.
张荣芝  王学成 《齐鲁渔业》2006,23(10):27-28
鱼类越冬期间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如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养殖经验,把淡水鱼类越冬期间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向大家介绍如下:1竖鳞病1.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在尾部的部分鳞片,多数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至鳞片竖起,伴有表  相似文献   

8.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9.
夏云林 《淡水渔业》1975,(12):20-20
我们在1974年4月27日发现草亲鱼塘内的草鱼体表发黑,各鳍条基部充血(胸、尾鳍基部更为严重),鱼体背部鳞片间隙充血并有血点,肌肉色泽正常,病鱼缓慢独游,鳃丝充血,粘液较多。经镜检未发现病菌与寄生虫。解剖检查,整个肠道无食,未发现充血及化脓病症出现,心脏内未淤血,其它器官、组织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  相似文献   

11.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体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份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条梢端腐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份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相似文献   

12.
张庆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7,24(10):46-46
鲤赤皮病的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或腹部最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常被破坏。鲤赤皮病的诊断: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该病病原  相似文献   

13.
竖鳞病也叫鳞立病,是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鲤、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鱼体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在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因此,对鱼类竖鳞病必须及时进行诊断,认真加以防治。 一、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浮于水面。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立,鳞下有渗出液,用手按压渗出液会从鳞下喷出。鳞片脱落,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色变淡,鳃部表皮充血。  相似文献   

14.
草鱼三大病并发的防治方法王志迁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种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未端腐烂。防治方法如...  相似文献   

15.
曹军 《科学养鱼》2001,(12):39-39
1.症状与病变: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条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组织也被破坏,形成“蛀鳍”,象破烂的纸扇状,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分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俗称“开天窗”。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势。发病8~10天就会死亡。2.病原体:荧光极毛杆菌。3.流行情况:是草、青鱼等的主要疾病之…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8,(12):49-49
加州鲈溃疡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侧、腹部、头部、尾柄、鳍条基部有大小不一的炎症病灶,初期如损伤形状,不久灶区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表皮真皮全部腐脱、露出充血的肌肉,如“血疮”形状。病灶通常为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的表皮界线十分清晰,面积大小不一,一些病灶周缘表皮出血发炎,  相似文献   

17.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季,聊城市八刘乡一养殖户6亩成鱼池塘发生草鱼腹水竖鳞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1 症状:全身鳞片竖起,鳞基部不同程度充血。眼球突出带有血丝。腹部膨大,解剖腹腔有大量积水,呈血红色。肠道稍有充血、胆囊肿大。游动迟缓,吃食不正常。2 发病原因:池水老化,pH值在6.5左右,常年不更换新水,防病意识差。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5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某日本锦鲤场大规模爆发竖鳞病,现将疾病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称;鳞囊内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故又称鳞立病。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  相似文献   

20.
孙广策 《科学养鱼》2002,(12):47-47
鲤鱼越冬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翌春销售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有的养殖户由于粗心大意,春天出塘时发现鲤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鲤鱼肌肉发炎变性,失去弹性,有一股腥臭味,不能食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对养鱼户而言,几乎没有治疗的意义,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竖鳞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致病菌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水中常见菌。发病内因是鲤鱼经过较长的越冬期,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体重比秋冬停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