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六盘山地区气候因子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以六盘山地区4个主要树种(落叶松、白桦、椴树、辽东栎)为研究对象,在树干解析的基础上,依据年轮指数,采用相关函数和响应面函数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不同树木的生长趋势存在差异,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度较高;树木生长受制于生长期的2个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其中降水和树木生长呈正相关,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树木生长量也随之增加;一定程度的高温会促进树木生长,但高温少雨会抑制树木生长.在温度适宜树木生长的条件下,温度和降水这2个气候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的制约,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北遵化东陵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的44个家系和当地自然生油松品种,研究影响油松幼林高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油松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育苗造林后15年生的油松进行连续10 a的高生长量调查,结合当地相应年份的气候资料,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法探究油松幼林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建立油松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油松幼树高生长受到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在温度因子中,主要受到前一年夏季(尤其是6月)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以及地温的影响;在水分因子中,前一年春季以及前一年11月的降水量为影响油松幼树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决定和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其在各主要时间段的气候因子。以河北遵化地区15年生油松幼树为对象,通过连续9 a对油松幼树高生长的调查,结合收集遵化当地气象站相应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油松高生长量与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油松幼树高生长的重要因素;前一年冬季(12月—次年2月)的气温、地温以及前一年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是影响油松高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当年油松高生长季前期的温度和前一年油松高生长结束期的降水量对油松高生长的影响最大,关联度都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4.
广玉兰嫁接幼树光合性能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玉兰幼树不同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广玉兰幼树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明显表现出C3植物的特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14:00时出现"午睡"现象,在不同生长季节,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生长初期;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片温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3个因子;光合效率和表观量子需求量的日变化呈"U"型,在14:00出现最低值,且两者的季节变化为生长末期>生长盛期>生长初期;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5.
王朗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果云杉林Picea purpuea是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群落类型。在其主要分布的原始林内设置10个半径为8m的样圆进行树轮取样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紫果云杉都出现了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现象,通过ARSTAN方法建立年表同气候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影响紫果云杉生长的气象因子是上年7、8月和当年6、10月的气温以及上一年12月的降雨,其中温度是影响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通过单年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关系。通过开展紫果云杉树轮年代学研究,了解该云杉生长状况,科学认识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为预测气候变化对该树种生长、分布影响及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况、地况因子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微地形、林分郁闭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更新幼树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土层厚度。林分郁闭度为影响辽西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郁闭度大于0.7时几乎没有更新幼树,郁闭度小于0.3时幼树分布不均匀;坡向与土层厚度构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立地因子,阳坡天然更新不能成功进行,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实现油松天然更新的前提;侵蚀沟对油松天然更新有着显著影响,侵蚀沟内更新幼树株数比正常坡面高160.2%;林下灌草有时也会对油松天然更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秦岭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太白红杉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已有的研究已经显示树木的生理特征会随着树木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与树木生长有关的气候信号随时间改变。为探索该区不同年龄太白红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本研究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年龄因素对年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较中、低龄组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2)响应函数分析表明,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对生长季早期和春季温度以及春季降水更加敏感,而幼龄组太白红杉年表与各月气候变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太白红杉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受年龄因素影响,高龄年轮年表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更高,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该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秦岭高山林线太白红杉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及该区域气候重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气候因子对沙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子柱  刘世增  马全林  贺访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54-4955,4997
通过对影响沙葱生长气候因子关联度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沙葱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结果表明:水汽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是影响沙葱高生长的主要因子;地表温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气压是影响沙葱高生长的次要因子。日照时数是影响沙葱粗生长的主要因子;平均风速、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蒸发量、地表温度、气温和气压是影响沙葱粗生长的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纬度地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探索1967—2005年间,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对气候因子和年轮宽度年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67—2005年间,大兴安岭不同纬度地区温度均显著上升,降水量未呈现出显著性变化;1927—2007年间,高纬度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显著增加,与此相反,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不明显;温度是影响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变化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后,降水量的下降抑制了该地区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呼伦贝尔沙地红花尔基镇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为研究对象,对100 m×100 m的樟子松纯林样地进行全面调查,并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林内幼树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樟子松幼树在较大尺度内(40 m)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状态,大树在较小尺度内(4 m)呈显著聚集状态,而蚁穴则在所有尺度内呈随机分布状态。对同种的樟子松幼树和大树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蚁穴)的情况下,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作用关系;而在考虑蚁穴作用的情况下在0~2 m尺度上表现为抑制作用,3~4 m尺度上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两者均不显著。对樟子松幼树和蚁穴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樟子松大树)的情况下,在较小尺度上对樟子松幼树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考虑樟子松大树作用的情况下,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缩小为0~2 m尺度上,而在3~4 m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略强于樟子松大树。结合幼树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保存率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因子特别是干旱带来的水分亏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一致,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4个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Logistic方程对黑杨派(Populus aigeiros)杨树4个无性系的扦插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对影响苗木生长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气温对苗高生长影响最大,降水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6—2011年保定市气象和物候观测资料,运用积分回归法研究常见的8种乔灌木开花始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建立开花始期积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保定市8种乔灌木的开花始期受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等3种气候要素的共同影响,但各气候要素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总体表现为气温>降水>日照。不同气候要素对各树种开花始期的影响方式、“驱动”力度与时俱变。在开花始期前几个月,各气候要素对物候影响的正负效应同时出现;除榆树和栆外,其他6个树种开花始期前几天的气温对开花始期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开花始期模拟的结果显示,当3月中旬气温改变1℃,降水量改变1mm,日照时长改变1h,8种乔灌木开花始期将改变约0.1~1.6d。   相似文献   

16.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杏鲍菇发菌速度、催蕾时间和菇体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鲍菇发菌期,可以将温度设置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60%~75%,CO2浓度设置在3000~4000 mg/L;在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5%,CO2浓度可以设置在1000~1500 mg/L,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100 lx;在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0%,CO2浓度应控制在2000~2500 mg/L,光照强度应设置在100 lx。  相似文献   

17.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  相似文献   

18.
实地观测结果表明:煤矸石山生境在昼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呈“V”字型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内,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由高至低的次序为8月>7月>9月>6月>5月。对于同一坡向,排矸年限较长、植被状况较好样地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排矸年限较短、植被状况较差的样地;对于排矸年限相同、坡向不同的样地,阴坡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于阳坡。整个生长季中,阴坡排矸25 a~45 a样地的月均相对湿度比排矸8 a以下样地高4.4%;阳坡排矸25 a~45 a样地比排矸8 a以下样地高5.5%,植被的存在对于改善干热的矸石山小气候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毕节雨养烟区主产县纳雍县、赫章县和威宁县的1980~2010年的气候因素为基础,分析了该区气候因素,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对该区的气候适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估算了气候适生性指数(CFI)。结果表明:毕节雨养烟区大田期的平均气温较适宜、日照时数多、≥10℃积温高、降雨量充沛,这些气候因素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除伸根期气温偏低和中后期降雨量偏高外,其它气候因素及其它时期的降雨量均与国外优质烟区基本相当;纳雍县、赫章县和威宁县的气候适生性指数平均分别为0.793、0.860和0.656。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评价气候条件对云南黄金走廊烟区烤烟生产的影响,通过对云南黄金走廊烟区10个州53个县1971-2004年共34年的光照、温度、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子数据进行分析,以烤烟生育期均温、生育期最高气温、生育期最低气温、生育期累积日照时数、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蒸发量、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等为指标,基于SPSS系统聚类方法将云南黄金走廊烟区划分为4个气候类型区域,并分析了各类型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生育期均温、最高温、累计日照和平均相对湿度在4个气候类型区之间差别较小,而生育期最低温、降雨量和蒸发量在4个气候类型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影响黄金走廊烟区特色烤烟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