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正>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虸蚄等,分别极广,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粘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虸蚄等,分别极广,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粘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豫北主要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作物,寄主包括16科100余种作物。粘虫以幼虫食叶危害,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导致毁种重种或绝收。因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农业上一种间歇性猖獗危害的迁飞性害虫。一、粘虫的形态特征粘虫的发育属完全变态,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长约0.5mm,馒头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  相似文献   

4.
粘虫的防治     
粘虫Mythimna a(Walker),是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最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大发生时也为害大豆等其他科作物,是一种暴食性的害虫.为害严重时,能将作物叶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5.
马兆宜  冯淑慧 《新农业》2014,(14):36-36
<正>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粘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心叶或叶鞘为害,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当食料缺乏时幼虫成群迁移为害,老熟后则停止取食。义县的粘虫主害代为二代,偶尔三代粘虫也较重发生,如2012年8月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总结近年粘虫的发生规律,结合测报资料、气象  相似文献   

6.
粘虫[Mythinna separata(Walk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夜盗虫,剃枝虫,又名行军虫,五彩虫[1],具有群居性、迁飞性、暴食性、突发性、趋光趋化性等习性[2],主要为害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也可为害禾本科杂草,大发生年份还可为害蔬菜.粘虫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共6龄,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1~4龄食量低,总取食量占幼虫食量的5%~10%,进入5~6龄后,即进入暴食期,取食量占幼虫食量的90%~95%.粘虫大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灾害,幼虫群居咬食,短时间内就能将上千亩的农田掠食一空,夜间可以听到幼虫咬食的沙沙声,吃光一块农田后,粘虫群集迁移到附近的农田继续为害.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产[3].  相似文献   

7.
粘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俗称剃技虫、行军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有三个种,普通粘虫、劳氏粘虫和白脉粘虫。我乡以普通粘虫危害为主,其次是劳氏粘虫。幼虫取食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的幼嫩茎叶、穗,轻者吃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幼茎,穗,直接影响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一般减产产5%-20%,严重时则造成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暴发性害虫。主要为害稻:麦、粟、黍、玉米、高粱、糜子、甘蔗等作物。也为害禾本科牧草和芦苇。野生寄主有蟋蟀草、狗尾草、画眉草、马唐等禾本科杂革。大发生时当主要寄主作物及野生植物被吃光后,也为等各种树木(如柳、榆)、果树(如苹果、柑橘等)、蔬菜(如白菜、辣椒等)、油料(如大豆、花生等)和绿肥(如苜蓿等)等作物。粘虫是发生范围广、危害大的全国重大害虫。  相似文献   

9.
玉米田二代粘虫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夜盗虫、五线虫、五彩虫、春蚕,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特性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可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也可为害豆类、花生、蔬菜等。粘虫在上蔡县一年发生4代,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是1~3代。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粘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天敌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1发生条件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玉米粘虫灾害在降水过程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气  相似文献   

11.
粘虫是暴食性食叶害虫。以幼虫危害玉米、麦类、高粱、稻等禾本科作物,猖獗时常将叶片吃光。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对粘虫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蛾、粘叶虫等,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近年来,枣粘虫对枣树的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害叶片,并将枣树小枝吐丝粘在一起进行为害,小枝上的花、果被害后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3.
暴发性害虫玉米劳氏粘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氏粘虫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过去在遂平县属于次要害虫。从1999年大发生以来,对玉米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玉米主要害虫之一。据田间调查,害虫第1、2代幼虫取食叶片,受害严重的地块,叶片被食成缺刻,重者仅留叶脉;第3、4代幼虫取食雌穗花丝和子粒,花丝被咬至苞叶齐,全田几乎不见花丝,导致部分子粒不育,钻入雌穗的幼虫取食子粒,并排粪其中,污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卷叶蛾等,是为害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大枣,近年来在河北省发生日趋严重。为害时幼虫吐厚厚的白丝,将寄主的小枝与叶片相互粘贴在一起,隐居其中为害,并串食花蕾、花,咬食幼果,后期大量食害叶片及枣果,如不及时防治,不仅造成当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且导致二次发芽,严重影响翌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正> 麦叶蜂为小麦食叶害虫,俗名齐头虫、小粘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端部为害,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吃掉叶尖,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小麦灌浆。此虫在我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发生时间较常年提前,广大农户应高度警惕。 1 形态特征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体长8.6~9.8  相似文献   

17.
彭进 《河南农业》2019,(16):36-36
一、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别名刮青虫、小扯苞虫、苞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等杂草,以幼虫吐丝,卷住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隐居其中,并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最后叶片只剩下表皮,剩下表皮呈透明白条斑状。每个虫苞只食一叶片,成纵卷,管状。  相似文献   

18.
<正>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夜盗虫、五线虫、五彩虫、春蚕。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100余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麦类、稻、玉米、高粱、谷子等,大发生时也为害豆类、棉花、白菜等非禾本科植物。黏虫具有迁飞性、多食性、暴食性的特点,往往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幼虫吸食叶片,叶片被食成缺刻,重者仅留叶脉,大发生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秆,造成缺苗断垄,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正>稻水象甲又名美洲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成虫食害叶片,而幼虫为害稻根最重,水稻受害后植株黄化枯萎。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40%~60%,少数田块基本无收。一、发生规律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林带、沟渠、荒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