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龙井茶是浙江省主要的名优茶种类,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传统龙井茶的加工为手工炒制,对炒茶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工效较低,与当前龙井茶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新型龙井茶炒制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2.
龙井茶是浙江省的主要名优绿茶,全省年产龙井茶约2万吨。其中一级以上的茶叶以手工炒制为主,中下档龙井茶用扁茶机炒制。由于龙井茶的采摘、炒制等技术精良,造就了其优异的品质。本文就龙井茶的采摘、炒制等工艺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3,25(2):16-17
龙井茶是我国最著名的传统名茶,它“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龙井茶原产于我国著名名胜风景区杭州西湖群山周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龙井茶的产区在扩大,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地域,有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产区,现年总产量已接近1500吨。龙井茶历来均靠手工炒制,且炒制手法十分复杂和费力。为了提高龙井茶的炒制效率和减轻制茶劳动强度,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研究成功的多槽式龙井茶炒制机(名茶多功能机),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因为该机能在一台机器上完成龙井茶炒制的青锅和辉锅工序,并且加工出的  相似文献   

4.
夏狄刚 《中国茶叶》1996,18(6):14-16
西湖龙井茶历来为手工制作,炒制主要分青锅、煇锅两道工序,炒茶手法不下十种,技术要求很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一个熟练的炒茶师傅一天只能炒制500g特级龙井。为实现龙井茶炒制机械化,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龙井茶炒制机械正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龙井茶制作机械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手工炒制龙井茶,用工多、功效低、技术要求复杂、加工成本高,一直制约着龙井茶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型龙井茶炒制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滚筒式和往复槽式龙井茶辉锅机)的出现和逐年改进,使龙井茶炒制逐步从手工炒制向机制转化,特别是最近龙井茶辉锅机的应用,实现了龙井茶的全程机制。  相似文献   

6.
福宁龙井茶     
福宁龙井茶是霞浦县茶场应用杭州龙井茶炒制工艺,研制成功的新名茶。该茶色泽黄绿,外形扁平光滑,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巍。以比杭州龙井茶上市早近一个月,成本低一半的优势,畅销国内茶叶市场。1993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优质荣。  相似文献   

7.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是我国生产量最多、平均卖价最高的名优茶类型。在我国的茶叶机械中,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经历了极为曲折和漫长的研究历程,最终获得成功和普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是我国生产量最多、平均卖价最高的名优茶类型。在我国的茶叶机械中,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经历了极为曲折和漫长的研究历程,最终获得成功和普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由电脑控制器、多功能机和执行机构组成。将优化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参数贮存在控制器的芯片中,计算机对龙井茶加工过程的温度、时间、转速以及加压、停机等动作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龙井茶青锅和辉锅的自动化加工。控制器贮存有12条龙井茶加工程序,供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条件下选用。用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加工的龙井茶品质超过或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从而解决了龙井茶生产依赖炒制工人的技术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名优茶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名茶多用机的问世,以及其机械结构、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广大茶区得以迅速推广,成为茶农炒茶的好帮手,并被广泛用于龙井茶的炒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中低档龙井茶的机器炒制技术。结果表明,使用手、机结合技术炒制的龙井茶,品质良好,明显优于全机炒和全手工炒制的产品,同时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充分利用茶树鲜叶资源,缓解茶区当前炒茶劳力紧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井茶加工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茶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依赖于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功效低,炒制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于控制,加之龙井茶的生产季节性强,故广大茶区对龙井茶炒制机械化要求迫切.  相似文献   

13.
《茶叶》1983,(2)
四月五日,西湖区在梅家坞举行了首届西湖龙井茶炒制比赛。13名炒茶能手参加了比赛。炒制的样品经评茶小组审评,评出三名最佳炒茶能手,共有八位优胜者获得了奖状与奖品。  相似文献   

14.
周竹定 《中国茶叶》2006,28(5):36-36,41
近几年来,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发展迅速,并已逐步向全国扁形茶产区推广。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的推广与使用,无疑是扁形茶加工业的一大革命,代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叶加工的发展厅向,对扁形茶特别是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其推广使用中所存在的机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加工工艺不规范致使茶叶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须引起茶叶生产者的审视。  相似文献   

15.
旗枪是我省特有的茶类。其外形与品质同龙井茶有许多相似之处。高档旗枪茶品质优异,在市场上具有价廉物美的竞争能力。旗枪茶主要产区在杭州市西湖区及富阳、余杭、萧山县。富阳县素有炒制旗枪茶的传统习惯,年产量在4000担左右。为了充分发挥富阳生产旗枪茶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茶农收入,十分必要对富阳旗  相似文献   

16.
“电磁内热”龙井茶炒茶装置,在1975年由浙大电工研究所协助西湖公社满觉陇大队试验成功后,1976年投入生产,经过连续五年的炒制,共炒制五万多斤龙井茶,证明具有“优质、高效、节能、低本、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两种常用扁形茶炒制机的性能与优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5,27(2):22-23
近年来,我国扁形名茶发展迅速,尤其是扁形名茶中最有代表性的龙井茶增长速度更快,从而带动了扁形茶炒制机械的研制.据估算,目前全国70%以上的扁形茶已全部或部分使用机器炒制,节约了制茶劳力,更进一步促进了扁形名茶的发展.当前扁形茶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加工机械主要有往复多槽式扁形茶炒制机和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两种,这两种机械结构和性能虽各有所长,但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将它们配套使用并进行适当手工辅助,可显著提高扁形茶的炒制品质和工效.  相似文献   

19.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的研制及全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周光  胡金华 《茶叶科学》2006,26(2):154-158
连续型多功能茶炒制机由温度测控模块、压力测控模块、自动转锅装置和三口锅及压块等机械装置四部分组成。对该系统应用于扁平类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各道工序各茶样的感官品质,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的大致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研究了对成品的色泽和香气影响较大的青锅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多功能机炒制的龙井茶品质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是一种加工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的茶炒制机。  相似文献   

20.
高档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参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刘新 《中国茶叶》2000,22(4):11-12
历史上龙井茶的生产仅限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部分地域的茶区,由于制作工艺精湛,茶叶具有色、香、味、形回绝的美誉,为历史名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名优茶的需求不断增长,龙井茶的制作技术迅速在广大茶区推广,至目前为止,类似于龙井荣的扁形名优茶几乎遍及全国茶区。龙井茶毛茶的加工工艺为:摊青、青锅、回潮、辉锅四个过程,其摊青和回潮是预处理和中间处理工序,技术难度不大,较容易掌握。而青锅和辉锅两个过程是炒制龙井茶的关键工艺,是热加工过程,其间有10多种炒制手法与之配合。在这两个过程中既要控制加热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