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菌发酵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阶段探讨了液固比、装液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酿酒酵母菌发酵阶段探讨了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鼠李糖乳杆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18 h、接种量2%(V∶V)、液固比100∶1(mL∶g)、装液量60%,在酿酒酵母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49 h、接种量1.5%(V∶V)、摇床转速160 r·min-1、发酵温度30℃;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黑木耳发酵液的γ-氨基丁酸产量为1.117 g·L-1。  相似文献   

2.
盖红辉  韩洋 《现代园艺》2022,(5):15-16,18
为探究优质环保酵素的制备工艺,以原料添加量、甜味剂添加量、添加不同原料、发酵时间不同时所产生酵素的结果进行对比,利用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SOD活性,利用滴定法来测定总酸含量.结果显示,当原料添加量为250g/mL时、甜味剂添加量为原料的50%,发酵时间为90 d时,酵素的整体效果最好.且此环保酵素的制备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芦荟汁、葡萄酒酵母、蔗糖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了芦荟保健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当以产品的酒精度为衡量指标时,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2℃,干酵母接种量0.5 g/L,蔗糖添加量27%;当以产品感官品质为衡量指标时,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4℃,干酵母接种量0.3 g/L,蔗糖添加量27%。芦荟保健果酒不但酒体醇厚、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养生益颜。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的苹果醋产品大多以苹果浓缩汁为原料,采用苹果鲜汁发酵的较少。为了提高苹果醋发酵的产酸率,优化苹果鲜汁酿造果醋的工艺条件,本课题以富士苹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苹果醋发酵工艺参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搅拌转速和接种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苹果醋发酵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发酵时间对苹果醋发酵总酸含量影响极显著,而搅拌转速和接种量对苹果醋发酵总酸含量影响显著。通过试验发现,苹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39 h、搅拌速率1500 r/min、醋酸菌接种量7%,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苹果醋的总酸含量为62.22 g/L,与模型预测值很接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醋酸发酵工艺参数可靠,可以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5.
以南瓜为原料,研究了南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南瓜酒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20±1)℃、初始糖度20%、初始pH 4.5、接种量为0.6g/L、SO2添加量100mg/L。  相似文献   

6.
王喜萍 《北方园艺》2015,(13):134-136
以果仁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工艺参数,探讨以仁用杏的果肉为原料的果醋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由于仁用杏果肉中的含糖量较低,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蔗糖添加量为8%、酵母菌接种量为0.7%、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5d;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度7%、醋酸杆菌接种量0.8%、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7d;得到的果醋具有浓郁的杏果味,口味纯正。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玉竹为原料,经过粉碎、发酵、澄清等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酵母接种量、柠檬酸添加量、发酵温度对玉竹发酵酒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接种量为0.15%,柠檬酸添加量为4g/L,发酵温度为24℃,得到的玉竹发酵酒为浅金黄色,澄清,透明有光泽,酒味浓郁,丰满,有玉竹特有的清香,典型性突出。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树莓为原料,以酒精度、残糖量、总酸度为测定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酵母菌种类、接种量、发酵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树莓果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优化了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适酵母为71B酵母,酵母接种量0.20 mg/mL、发酵温度30℃、发酵6 d、pH值为4.00时,可获得最好的发酵效果,得到的树莓酒酒精含量可达10.31%(V/V)。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发酵蔬菜产品的种类,本研究以胡萝卜、木耳、苦瓜和辣椒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蔬菜工艺的研制。先将四种蔬菜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复配,以pH值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剂接种量、盐添加量、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蔬菜品质的影响,优化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剂接种体积为3%、糖添加量为7%、盐添加量3%、发酵时间2 d,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发酵蔬菜酸味适中,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添加量、何首乌添加时间、液体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对何首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双向液体发酵菌质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以上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并对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菌质中3种活性成分(多糖、总黄酮和三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于发酵第3天添加何首乌0.15g/3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时间9d;在此条件下,发酵菌质的还原力达到0.72,是对照灵芝菌丝体(未添加何首乌)的4.5倍;活性物质多糖、三萜、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87.32、60.88、20.74mg/g,是对照的1.98、1.54和3.23倍。因此,通过何首乌-灵芝双向液体发酵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菌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发芽的方法,对南瓜籽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的培养工艺和培养液组分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南瓜籽富集GABA的培养工艺,接着采用响应面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影响南瓜籽中GABA富集的培养液组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芽促进了南瓜籽中GABA的富集,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培养工艺为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60h、培养液pH5.2;在此培养条件下,南瓜籽中GABA的富集量为0.245mg/g,是原料中GABA含量的3.50倍。极差分析表明,培养液pH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培养温度次之,最后是培养时间。Box-Behnken设计优化的最优培养液组分为CaCl25.03mmol/L、谷氨酸钠(MSG)7.46mg/mL和VB60.28mmol/mL,在此条件下南瓜籽中GABA含量为0.361mg/g,是原料的5.18倍,说明优化后的添加物能显著提高南瓜籽中GABA含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aCl2和VB6显著影响南瓜籽中GABA富集量,CaCl2和MSG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影响GABA含量。  相似文献   

12.
番茄蜂蜜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新鲜的番茄为原料、蜂蜜作为碳源,发酵制作番茄蜂蜜果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番茄蜂蜜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初始糖浓度为20%,发酵时间7 d,初始pH 4.7,酵母接种量0.4 g/L,发酵温度26℃。该条件下得到的番茄蜂蜜果酒金黄澄清、酸甜可口,酒精度为9.0%、残留总糖为5.8 g/L、总酸为7.12 g/L,大肠菌群、致病菌均未检出,该结果达到了果酒生产的理化和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别以冬瓜和蒲公英为原料,加入植物乳杆菌、嗜热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及长双歧杆菌5种酵素专用发酵菌粉混合发酵,制作两种酵素,并对两种原料在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抗氧化物质(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总酚以及维生素C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冬瓜酵素亚硝酸盐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5.76 mg/kg,蒲公英酵素亚硝酸盐在36 h达到最高,含量为3.13mg/kg;冬瓜酵素总酚含量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0.146μg/mL,蒲公英酵素总酚含量在12 h达到最高,含量为1.599μg/mL;冬瓜维生素C含量在48 h最高,为5.40μg/mL,蒲公英维生素C含量在60 h最高,为7.35μg/mL。两种酵素p H稳定在3~4之间,可溶性固形物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可为蒲公英酵素和冬瓜酵素发酵周期的确定以及产品的开发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山荔枝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发酵得到山荔枝低酒精饮料,并对发酵温度、初始糖度以及酵母接种量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比了四种澄清剂(壳聚糖、果胶酶、明胶、硅藻土)对山荔枝酒精饮料澄清度的影响,最终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发酵工艺。另外,对优化后的山荔枝酒精饮料的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荔枝酒精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初始糖度180 g/L、酵母接种量0.8%,澄清剂为果胶酶。优化后的山荔枝酒精饮料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高,富含槲皮苷、木樨草素等多酚黄酮类物质,且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经过此工艺优化获得的山荔枝酒精饮料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和产品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以柑橘果汁为自然发酵原料,结合有机硒含量及感官评价结果,采用亚硒酸钠抗性平板筛选与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得到一株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B1,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该富硒酵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B1富硒发酵最适亚硒酸钠浓度为75μg·mL~(-1),在此最佳硒浓度下,当菌株接种量为5%,发酵液初始pH为4.4,在装液量为80%的摇瓶(250mL)中32℃发酵3d后,其总硒含量可达4 756.76μg·L~(-1),同时该菌株的生物量可高达2.57g·L~(-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平顶枣为原料,经过深层液态发酵法酿造保健果醋,研究了影响大枣保健果醋的发酵条件,确定最佳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大平顶枣最佳果醋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2℃,添加食用酒精量8%,发酵时间3d,接种量6%。  相似文献   

17.
以"红元帅"苹果的干燥叶子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苹果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苹果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苹果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苹果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作溶剂,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min;在选定试验条件下对苹果叶进行含量测定,对芦丁对照品浓度与吸光度进行线性回归,其回归方程为Y=24.821 43X-0.031,R2=0.999 45(n=6),芦丁对照品质量在4~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条件下测定苹果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0.28mg/g。试验优选出了苹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香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对香菇ZHX-1液体培养得到的菌丝球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玉米粉21 g/L,酵母膏5 g/L,KH_2PO_4 1 g/L,MgSO_4 0.5 g/L,pH4.5,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8.5%,装液量100 mL/250 mL,培养7 d,增菇激活酶的添加量0.2%。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菇菌丝球的生物量为2.54 g/L,胞外多糖的含量为2.34 g/L。  相似文献   

19.
枇杷果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为主要原料,制汁后以活性干酵母发酵来制得枇杷果酒,对发酵工艺条件、澄清和调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接种量5%、SO2添加量为80 mg/L、初始pH值为4.0,在发酵8 d后,残糖量和酒度基本不再变化,可终止发酵;添加0.10%的皂土进行澄清效果较好,生成沉淀多;发酵酒原液添加白砂糖2%、蜂蜜0.2%、苹果酸0.1%、柠檬酸0.2%进行调配后,得到的枇杷酒甜酸适口、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药用真菌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之一2-苯乙醇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培养基(g/L)为50葡萄糖,5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5硫酸镁,0.1 VB1,pH 为5;装液量为120 mL/250 mL 三角瓶;接种量20%;转速150 r/min;26℃恒温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樟芝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达到1.24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