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转基因棉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棉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了上述4种寄主上绿盲蝽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结果表明:与亲本棉相比,2种转基因棉绿盲蝽若、成虫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均值较高,且若虫淀粉酶活性、成虫海藻糖含量在转基因棉国抗22和其亲本棉泗棉3号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棉花上成虫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均高于若虫,并差异极显著。绿盲蝽若、成虫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在转基因棉及其亲本棉上的频率分布高峰基本一致;但与亲本棉花相比,2种转基因棉所测指标在低区间段分布较少,在高区间段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
<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小时,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了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周期对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光周期对绿盲蝽种群增殖的影响,应用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强度4000 lx),系统研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在5个光周期L︰D=8︰16,10∶14,12︰12, 14︰10和16︰8下的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绿盲蝽各虫态存活率、产卵前期及产卵量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绿盲蝽最高孵化率(L︰D=10︰14)比最低孵化率(L︰D=16︰8)高25.06个百分点;若虫最高存活率(L︰D=8︰16)比最低存活率(L︰D=16︰8)高25.26个百分点;雌成虫最高平均产卵量(L︰D=12︰12)比最低平均产卵量(L︰D=8︰16)多27.29粒。综合来看,光周期L︰D=12︰12处理下的绿盲蝽种群内禀增长率(rm)最大(0.1093),种群加倍时间(DT)最短(6.3417),表明该光周期处理十分有利于绿盲蝽种群的发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4.
绿盲蝽对四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  相似文献   

5.
以发生于我国重要储粮害虫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低温强度(11℃、6℃)下饲养20天,利用半导体点温度计测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同时测定其死亡率。结果表明:低温锻炼可以明显地降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在饲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与饲养的低温强度呈正比,死亡率与饲养的低温强度呈反比。同时讨论了谷蠹的地理分布与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绿盲蝽为材料,在前期获得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ALTre-2)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ALTre-2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LTre-2),经IPTG诱导表达、变性、复性和蛋白纯化后,获得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最后在以海藻糖为底物及重组蛋白浓度为1.1 mg·mL-1的条件下,对纯化得到的重组ALTre-2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确定了其酶促反应的最佳pH和最适温度.试验结果表明:ALTre-2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高效表达一个约60 kD大小的蛋白,SDS-PAGE显示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性、复性及蛋白纯化获得了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该重组ALTre-2蛋白在pH为7.0时活性最高,同时重组ALTre-2蛋白酶活性最适温度是50℃.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鲁北棉田害盲蝽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下称棉盲蝽),以绿盲蝽为优势种。棉盲蝽在田间交替重叠发生,已成为重要害虫,并在某些片区猖獗危害,严重障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8.
李扬  石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55-60
海藻糖葡萄糖和小分子多元醇在昆虫滞育及接受低温刺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分子多元醇及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能从一定程度反映昆虫的生理状况。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舞毒蛾整个滞育阶段海藻糖、葡萄糖、甘油、甘露醇、山梨醇、肌醇6种重要物质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海藻糖浓度升高再下降,冷处理30天时达到峰值(273.5±19.34) μg/mL,将低温处理150天的卵放入25℃后,海藻糖含量大幅下降。葡萄糖在试验开始时含量升高,但是低温刺激后又急剧下降,此后仅略有起伏,舞毒蛾卵放入25℃后,与海藻糖不同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试验中肌醇含量不断升高;甘露醇在滞育前期含量缓慢升高,但是低温刺激60天之后含量逐步下降;山梨醇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含量波动较大;甘油含量先是大幅升高然后下降,低温刺激后含量又反而升高。从葡萄糖、海藻糖以及小分子多元醇变化趋势看,以舞毒蛾卵内化学物质变化作为卵滞育开始或解除的标准并不可靠。试验期间,舞毒蛾卵肌醇含量一直升高,而其他5种化学物质都经历先升高随后持续下降的过程,说明在滞育期间卵内仍进行活跃的代谢活动;低温刺激后,平均卵重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试验中几种物质含量是先升高再降低,此时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3种小分子多元醇在试验初期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低温刺激之后含量又进一步升高,但是随着低温刺激的继续,含量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多元醇在特定条件下仍可以转化为糖类为代谢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甲酸乙酯(EtF)对储藏物害虫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熏蒸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锯谷盗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在24 h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比在高温下熏蒸效果更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锯谷盗成虫24 h,其LC50分别为14.78、16.77和17.65μL/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及生殖适应性的影响,将Q型烟粉虱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h后研究了成虫存活率、产卵量及F1代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在37~45℃范围内暴露1h后,成虫存活率由100%下降到21.4%,41℃及以上高温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高温暴露后Q型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Q型烟粉虱成虫在41℃及以上高温下暴露1h后F1代的存活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与长额负蝗(Atractomorpha lata)是东北地区水旱田中主要害虫。为明确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及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运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和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进行测定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同时测量中华稻蝗与长额负蝗卵的含水量,长宽及卵囊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中华稻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15.85±1.42)℃,结冰点平均值为(-12.73±1.29)℃,含水量平均值为59%,长额负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25.09±0.18)℃,长额负蝗的结冰点平均值(-19.44±0.40)℃,含水量平均值为71%。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卵内含水量的改变对过冷却点具有显著影响。在蝗虫的耐寒性的研究当中应与其与生活环境、发育阶段与生物学状态、体内含水量及抗冻保护物质、冰核物质等因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绿盲蝽危害对棉花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诱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无影响。同一棉花品种在绿盲蝽不同刺吸诱导的时间中,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品种和接虫时间互作效应中,SOD、MDA、PAL活性或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与接虫时间在这几个指标水平上存在真实的交互作用,而其余生理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14.
术试验分析了不同浸种时间和发芽温度对青选长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的温水浸种,浸种时间48h为宜;种子发芽应进行变温处理,适宜的条件为:在1d的24h内,保持低温20℃16h,高温30-35℃8h,种子发芽率达到89%-94%。  相似文献   

15.
多胺对玉米种子吸胀期间耐冷性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玉米耐寒自交系黄C和低温敏感自交系Mo17为材料, 研究了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引发对玉米种子吸胀中的耐冷性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种子经0.25 mmol L-1的Spd和Spm引发72 h后, 在5℃下低温吸胀不同时间(12、24、36和48 h)。结果表明, Spd和Spm引发提高了胁迫期间两自交系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 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Pro)含量, 降低了胚渗出液的核苷酸含量, 同时显著提高发芽率, 并显著缩短平均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 h后, 与对照相比, Spd和Spm处理分别提高两自交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18.5%和14.0%, 分别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21 d和1.14 d。黄C在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强于Mo17。总之, Spd和Spm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 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期研究证实,利用低温或高温而不用农药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研究人员首先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表明,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50%致死温度)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小时;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  相似文献   

17.
苗期低温胁迫对扬麦16叶片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逆境, 研究-4℃、-6℃和-8℃低温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胁迫时间的延长, 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 甚至大部分茎蘖冻死的5级冻害, –4℃和–6℃处理24 h没有发生4级及以上冻害。–8℃处理24 h和48 h后植株5级冻害比例显著增加, 植株死亡率分别为16.7%和39.6%。低温胁迫初期小麦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随胁迫程度加重, SOD最先表现出下降趋势, POD和CAT变化稍缓, MDA含量增加。苗期低温胁迫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且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绿盲蝽取食胁迫下赤霞珠冬芽防御反应的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旨在为后续筛选和分析差异蛋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选取赤霞珠葡萄冬芽,分别设置绿盲蝽取食胁迫和空白对照试验,于24 h后采集样品用液氮带回,-80℃冻存;利用TCA-丙酮法、TCA-丙酮法+酚抽提法提取粗蛋白干粉;利用CBB G-250染色法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确定上样量及凝胶染色技术。扫描得到凝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均可获得双向电泳所需粗蛋白,采用TCA-丙酮法获取的粗蛋白量明显多于TCA-丙酮法+酚抽提法;2种方法所提取的全蛋白浓度差异较大,TCA-丙酮法操作更为简便,蛋白丢失少。不同上样量对双向电泳图谱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400μg蛋白上样量比800μg所得的凝胶图片上的蛋白点清晰,易于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表明,R-350更适用于葡萄冬芽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利用TCA-丙酮法抽提蛋白,400μg蛋白上样,pH值4~7 NL 17 cm的IPG胶条,G-350热染色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得到的赤霞珠冬芽全蛋白凝胶图谱,符合绿盲蝽取食诱导赤霞珠防御反应产生防御蛋白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在不同冷冻温度不同储藏时间下核桃‘温185’、核桃‘新2’枝条的抗寒性。采用室温(CK)、人工模拟低温等不同温度分别储藏5、12、24 h的核桃枝条,并测定比较了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储藏时间不同冷冻温度下不同品种核桃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10℃低温处理5 h,‘温185’和‘新2’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分别比室温增高2.54%、0.56%。‘温185’在受到低温胁迫后MDA含量逐渐降低,而‘新2’枝条MDA含量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低温对核桃枝条有一定的伤害,但由于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枝条内脯氨酸积累量的高低与冻害程度相关性不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各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温185’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降低。‘新2’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对核桃枝条抗寒性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初步推测‘温185’抗寒性比‘新2’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绿盲蝽室内毒力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本文采用食料浸渍法,测定了15、20、25、30、35℃下,8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并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乙酰胆碱受体激活剂吡虫啉和啶虫脒、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氯离子通道激活剂阿维菌素和氯离子通道抑制剂氟虫腈对试虫表现为强正温度效应。温度对钠离子通道调控剂影响较复杂,高效氯氰菊酯为强负温度效应,氰戊菊酯基本不受温度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则具有弱负温度效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其他杀虫剂均受温度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说明,除钠离子通道调控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较复杂外,其他杀虫剂温度效应均有较强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