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  相似文献   

3.
以‘鲁林9号杨’无菌叶片与叶柄作为外植体,建立‘鲁林9号杨’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3 mg·L-16-BA+0.15 mg·L-1NAA,诱导出芽率为100%,平均出芽数为10.83个;叶柄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16-BA+0.1 mg·L-1NAA,诱导出芽率为94%,平均出芽数为5.67个;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5 mg·L-1IBA+0.03 mg·L-1NAA,其生根率为95.2%,平均每株生根5条。组培苗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5%。该研究旨在建立‘鲁林9号杨’的离体再生体系,为‘鲁林9号杨’品种遗传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提供试验基础,为培育高品质、速生、高抗的杨树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Hance)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叶片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组培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式为2%NaClO溶液2 min+0.1%HgCl2溶液5 min,实现了污染率最低(23.33%)、存活率最高(73.33%);最佳的丛生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5 mg·L-1 KT+0.5 mg·L-1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诱导率为93.33%;6-BA与KT对增殖系数有显著影响,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5 mg·L-1 6-BA+1.5 mg·L-1 KT+0.4 mg·L-1 NAA,培养20 d的增殖系数达7.84;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生根率为10...  相似文献   

5.
以“凤党”优株种子离体培养的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1.0 mg·L-1 6-BA,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5 mg·L-16-BA,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0.2 mg·L-1 IBA,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及生根率分别可达91%、100%和97%。建立的离体再生植株快速繁殖体系,为“凤党”优异种质推广利用和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观赏灌木火焰南天竹幼嫩茎尖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成活率及污染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无菌环境下,用70%酒精消毒5 s,再用10%NaClO灭菌12 min的灭菌效果最佳;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1 mg·L-1+AC 1.0 g·L-1,最高诱导率为8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AA 0.1 mg·L-1L +AC 1.0 g·L-1,增殖系数最高可达5.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 +AC 4.0 mg·L-1,生根率最高可达98%。将火焰南天竹组培苗移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8∶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较高,最高可达94%,且组培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对侧柏茎段培养快繁的影响,研究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并分析年龄对培养各阶段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年龄段的侧柏茎段消毒效果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提升,黄帝手植柏最佳升汞消毒时间为8 min;各年龄段的侧柏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启动率均大于90%,选择MS+0.1 mg·L-1 NAA+0.1 mg·L-1 6-BA作为黄帝手植柏适宜启动培养基,启动率可达100%;50 a侧柏适宜在较高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800、3 000 a侧柏适宜在中等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培养,黄帝手植柏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2 mg·L-1 6-BA,30 d增殖系数为2.52;随着侧柏年龄增大,茎段生根更加困难,800、3 000 a侧柏在培养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上有较好的生根效果,黄帝手植柏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帝手植柏茎段培养技术体系,为黄帝手植柏的克隆和种质资源保存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茶用菊花‘金丝皇菊’快繁体系,以‘金丝皇菊’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的消毒、诱导培养、生根壮苗、炼苗移栽及苗圃管理,建立一套适合‘金丝皇菊’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丝皇菊’初代培养的最佳表面消毒条件为15%次氯酸钠消毒20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3 mg·L-1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6-BA+0.1 mg·L-1NAA+0.4%活性炭,接种28 d后平均生根数可达17条,生根率100%;炼苗时间为1.5 d左右较为合适。初步构建‘金丝皇菊’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金丝皇菊’的优质高效产业化栽培用苗与种苗脱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种子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 在MS+1.0 mg·L-16-BA +1.0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达96.8%; 继代培养在MS+0.08 mg·L-1 TDZ + 1.5 mg·L-16-BA +0.05 mg·L-1 NAA 培养基上能成功的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率达48.3%以上; 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0.03 mg·L-1 TDZ +2.0 mg·L-16-BA +0.1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系数为4.83; 在1/2MS+ 0.5 mg·L-1 IBA +2%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上,无根苗生根率达88%。  相似文献   

10.
板栗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迁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试验设计对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二次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污染率最低为16.67%。胚萌发和生长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萌发率最高达到95.00%,胚萌发苗最高为59.65 mm。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芽诱导率最高为92.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GD+ZT 2.0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最大为3.91。  相似文献   

11.
百花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var. dissecta)野外仅见一株,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濒危物种。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类型,建立百花山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5%的H2O2消毒4 min的效果最好,培养基MS+0.6 mg·L-16-BA+0.3 mg·L-1NAA为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培养基1/2MS+1.0 mg·L-16-BA+0.1 mg·L-1NAA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在诱导不定根时,使用1/2 WPM + 0.2 mg·L-16-BA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已经获得百花山葡萄完整植株,并于室外移栽成活,为百花山葡萄这一极小种群的保存与繁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阳丰甜柿(Diospyros kaki cv.Youhou)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对其腋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芽茎段接种在1/2MS+1.0 mg·L-1ZT+0.1 mg·L-1IAA培养基培养4周后,腋芽诱导率为77.8%。将萌发的腋芽切成带芽茎段或单株转到1/2MS+1.0 mg·L-1ZT+2.0 mg·L-12ip+0.1 mg·L-1IAA培养基继代培养,最高增殖系数可达4.1。在增殖培养中长至3 cm以上的芽转入1/2MS+0.75 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转入光下培养30 d,生根率可达73.3%,平均生根数为3.6。该研究建立了阳丰甜柿离体再生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2001杨的春季新发嫩枝茎段、叶柄、叶片为外植体,尝试在MS和WPM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多种组合激素,探索不定芽诱导、丛生芽伸长和生根最优条件,建立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MS培养基的诱导分化效果比WPM好;在MS+TDZ 0.025 mg·L-1+6-BA 0.05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00 g·L-1的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分化效果最好,茎段和叶柄诱导分化率可达90%,叶片诱导分化率 60%;丛生芽转入MS+KT 0.25 mg·L-1+GA3 1.00 mg·L-1+果糖30.00 g·L-1的培养基中茎伸长效果最佳;每个叶片外植体诱导茎伸长的芽平均达6.4个,芽数量最多;不定芽在1/2MS+IAA 0.02 mg·L-1+IBA 0.02 mg·L-1+AC 3.00 g·L-1+蔗糖30.00 g·L-1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探究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和最适的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基,进而优化铁皮石斛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30%次氯酸钠消毒10 min,外植体污染率6%,死亡率0;最适诱导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MS)+2 mg·L-1细胞分裂素(BA)+0.5 mg·L-1萘乙酸(NAA),在此培养基中再生芽生长快速且健壮,诱导率为5.6;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1.0 mg·L-1 BA,在此培养基中丛生芽芽势健壮,生长快,增殖率为3.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组培苗的平均根数达7.3条,平均根长5.8 cm,根系正常且生长快速。本研究优化了铁皮石斛组培快繁体系,可为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外植体经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幼苗出瓶移栽的试验过程,筛选出了最佳培养方案。除褐培养基以MS+6-BA 1.0 mg·L-1+PVP 200 mg·L-1效果较好,在此培养基上连续转移3次后褐变消失。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2,4-D 2.0 mgL-1,诱导率95.5%;芽苗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TDZ 0.1 mg·L-1+NAA 0.5 mg·L-1,分化率93.2%,平均芽数为8.66条;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3 mg·L-1,增殖倍数为12.21,平均苗高4.81 cm;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1,生根数平均为3.83条,生根率为88.72%以上;组培苗移栽于珍珠岩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手参为对象,研究了外植体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茎尖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在MS附加0.5 mg·L-1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率可达60%;愈伤组织在MS附加0.1 mg·L-1 NAA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不定芽分化诱导以MS附加0.1 mg·L-1 TDZ最高,可达53.3%,在MS附加0.1 mg·L-1 TDZ和0.1 mg·L-1 NAA的培养基更适合芽的增殖和生长;生根诱导以1/2MS培养基附加0.5 mg·L-1的NAA的诱导率最高,可达3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葡萄风信子直接再生花芽体系的建立,为葡萄风信子外植体直接再分化花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花蕾外植体为材料,MS为基础培养基,在均添加0.1mg/L 2,4-D的条件下,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6-BA(0,0.5,1,2,3,4mg/L)、GA3(0,0.5,1,2,3,4mg/L)和玉米素(0,0.05,0.1,0.5,1,2mg/L)处理,筛选出诱导花芽的最佳激素及最适质量浓度;以MS+6-BA(或玉米素)2mg/L+2,4-D 0.1mg/L研究开花时花瓣切片、花葶、叶片以及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诱导直接再分化花芽的情况。【结果】用MS+2mg/L 6-BA+0.1mg/L 2,4-D处理葡萄风信子花蕾时,可在花蕾基部直接再分化出具有蓝色的花芽,且花芽分化率最高,达60.2%。花葶、花瓣切片、叶片和愈伤组织在同样条件下只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营养芽。说明花蕾是诱导花芽分化的最佳外植体,且最适培养基为MS+2mg/L 6-BA+0.1mg/L 2,4-D。【结论】建立了葡萄风信子外植体直接再分化花芽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长寿花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长寿花幼嫩叶片再生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寿花幼嫩叶片最佳的灭菌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0.1%升汞消毒7 min,无菌水冲洗5次;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 mg/L+2,4-D 0.2 mg/L;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 mg/L+NAA 0.1 mg/L;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2 MS+IBA 0.2 mg/L。  相似文献   

19.
组培再生体系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甜瓜的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仍不成熟,限制了该领域基因的功能研究和育种应用。本研究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自交系‘羊角蜜(YJM)’为试材,系统比较和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基础培养基、激素浓度、抗生素和农杆菌菌株等因素对其组培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2 d子叶节的不定芽分化率显著高于5 d后子叶节和下胚轴;相较B5、N6、WHITE和SH四种诱导培养基,外植体在MS或LS上具有更高的愈伤诱导率及不定芽分化率;当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5 mg L-1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生长状态最好;据此提出‘YJM’播种后2 d子叶节的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LS基础培养基+0.5 mg·L-1 6-BA+1 mg·L-1 ABA+30 g·L-1蔗糖+9 g·L-1 Agar)。随后,我们比较了三种生根培养基(MS+9 g·L-1 Agar、MS+0.5 mg·L...  相似文献   

20.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筛选出薰衣草快速繁殖的最优培养条件。以2个品种薰衣草品种法国蓝和太空蓝的种子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消毒方式、增殖分化和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法国蓝与太空蓝种子萌发率最高、污染率最低的处理方式分别为10%NaClO 15~20 min和10%H2O25 min;当GA3浓度为600 mg·L-1时,法国蓝和太空蓝浸种时间分别为16 h和24 h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法国蓝和太空蓝的最佳增殖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0.1 mg·L-1NAA+0.2 mg·L-1TDZ,MS+0.05 mg·L-1NAA+0.2 mg·L-1TDZ。法国蓝和太空蓝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 MS+0.2 mg·L-1NAA。本研究建立了薰衣草快速繁殖体系,为薰衣草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扩大培养、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