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畜禽业》2018,(12)
现化养猪发展进程中,规模化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零散式饲养格局,突出表现为规模化猪场能繁母猪数量增加,母猪产后生殖疾病多发,治疗难度加剧,危害和损失较重。做好母猪产后生殖道疾病综合预防措施,认知致病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发挥母猪的生产潜力,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优选后备母猪并实施精细化抚育策略,是养猪生产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后续后备母猪是否可以生产出优良后代。部分养猪场由于存在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后备母猪成活率低且不发情,不利于后续猪场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基于此,探究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饲养管理要点,旨在最大化提高猪场生产潜力,提升整个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具体研究总结母猪"后备期、妊娠期、临产期、哺乳期"4个重要阶段的实用性饲养管理经验技术供业内借鉴参考,有效提升能繁母猪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性能,切实保障自繁自养规模猪场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成祖斌  陈兵 《畜禽业》2006,(3):50-51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是规模猪场、母猪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优饲养模式之一。多数猪场采用28日龄断奶,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提早到21—24日龄断奶,在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母猪和仔猪严重应激的问题,极易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自从陇西县委和县政府推行发展能繁母猪的扶贫奖励政策以来,福星镇越来越多的精准扶贫户纷纷引进能繁母猪,发展猪产业。但是很多老百姓发展猪产业时,猪场选址不符合环保要求,圈舍修建不科学,不懂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母猪的饲养方法,导致能繁母猪养殖效益不佳。对能繁母猪场址的科学选定与圈舍精心建设、仔猪的管理与疫病防治及母猪的精心饲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能繁母猪养殖效益的办法,希望为陇西县猪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提高母猪繁殖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母猪的窝产仔数、断乳全窝重、年产仔胎次是衡量母猪繁殖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规模猪场中从决定母猪繁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猪场应重视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海燕  石磊 《畜禽业》2008,(5):50-52
非生产天数是影响繁殖群母猪生产效率最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迅速发展,要想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母猪非生产天数作为猪场的有效管理指标之一,必须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非生产天数的概念、来源、研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是规模猪场、母猪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优饲养模式之一.多数猪场采用28日龄断奶,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提早到21~24日龄断奶,在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母猪和仔猪严重应激的问题,极易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种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种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只有将种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为实现高生产水平、高经济效益提供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选种是提高种母猪质量的关键。1场外种母猪的选择1.1确定品种。确定适合自己猪场的品种,既能满足自己的生产条件,又适合生产目标。根据猪场的自身条件,若  相似文献   

11.
刘贵莲 《畜禽业》2006,(6):29-30
现代化养殖生产已进入微利阶段。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猪粮比价持续走低,刚刚超过5.5的盈亏点,猪的盈利不能指望猪价的上涨,只能靠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来实现,而母猪的繁殖力决定着猪场的生产效率,是猪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所以应特别重视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Z1)
"PSY"是指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是衡量猪场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随着现代养猪规模的发展进步,品种的改良,配种技术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良种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养猪发达国家"PSY"普遍在22头以上,而商南县规模猪场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仅为12~17头。在生产调查中发现商南县很多猪场母猪乏情、返情、空怀、流产、假妊娠、难产、产程过长等情况非常普遍,大大影响了规模化猪场应有的生产力,使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因素主要是疾病、营养、管理、品种以及其他应激等。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这是实现猪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笔者在服务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对母猪管理存在问题,在此,特就此问题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畜牧养殖业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快速发展,在猪场养殖过程中,对母猪加强饲养管理是养殖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母猪养殖水平的高低对于猪场整体养殖水平以及实际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强化猪场母猪饲养管理,能够提高母猪实际繁育能力,也能增强猪仔的生长能力和免疫能力。对规模猪场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探析,旨在强化母猪饲养管理能力,扩大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1)
<正>2013年江西省省集中财力、集中项目向家庭猪场倾斜,在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畜牧业政策的同时,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用于年出栏生猪5003 000头规模的家庭猪场,要求各生猪调出大县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奖励资金用于支持家庭猪场发展,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有关生产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  相似文献   

16.
黄玉洪 《畜禽业》2007,(2):20-21
<正>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母猪生殖道疾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武  侯霞  廖利 《畜禽业》2013,(9):59-60
母猪生殖道疾病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和多发病,发病后引起母猪繁殖性能降低,如乏情、产子数减少、流产、死胎数增加等,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严重的母猪屡配不孕,长期排恶露,导致被淘汰,据统计,生殖道疾病占淘汰母猪的比例高达50%以上。所以,母猪生殖道疾病的防制,是猪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临床症状母猪生殖道疾病包括母猪阴道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5月,笔者在南昌县某猪场接诊一病例,此例比较典型,现将防治体会与同行交流。1发病情况该猪场始建于2007年,有能繁母猪60多头,自繁自养,栏舍结构比较简陋,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均饲养在水泥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产后不食是生产母猪的常见病症,其症状表现不一,在农村家庭养殖和猪场中有很大的普遍性,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和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