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并评价其控螨效果。[方法]研究了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在(25±1)℃、RH(80±5)%、光暗周期为16∶8 h的试验条件下对腐食酪螨各螨态的取食选择作用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巴氏钝绥螨对腐食酪螨不同螨态的嗜食性显著不同,对腐食酪螨的卵和幼螨都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选择系数分别为1.20和1.36;而对成螨的捕食选择性较小,选择系数为0.44。在一定的腐食酪螨密度范围内,巴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为:1/Nα=2.260×(1/Nt)+0.069,属于HollingⅡ型。[结论]为巴氏钝绥螨的保护利用及害螨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尼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和成螨是非嗜食的,对幼螨和若螨是嗜食的。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HollingⅡ型,且对幼若螨的捕食作用最大。其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5.
许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17-9018,9023
[目的]研究蠊螯螨不同螨态和蠊螯螨雌成螨对不同螨态番茄刺皮瘿螨的捕食能力,为有效应用蠊螯螨控制番茄刺皮瘿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在饲养小室内测定蠊螯螨的第2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能力和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结果]在T=(25±0.5)℃、RH=70%±5%的条件下,蠊螯螨的第2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HollingⅢ型,攻击系数分别为0.241 6、0.357 1、0.509 6,处理时间分别为0.064 5、0.036 7、0.014 1,均以蠊螯螨的雌成螨攻击系数最大,处理时间最短;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也均为HollingⅢ型,攻击系数分别为0.357 3、0.509 6、0.204 1,处理时间分别为0.011 6、0.014 1、0.087 6。[结论]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7.
芬兰真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芬兰真绥螨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果园捕食螨的优势种,一生有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生育阶段,在T=25±0.5℃,RH=80±5%和苹果全爪螨幼若螨为食料时,其卵期45.4h,幼螨期34.7h,前若螨期29.6h,后若螨期27.64h,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32.67d,雌雄性比68:32,单雌产卵量47.7粒。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卵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57.14粒;对其幼若螨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3.96和30.67头。对山楂叶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0.6133+0.0141N和Na=N/2.2165+0.2527N。对苹果全爪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2.1538+0.0175N和Na= N/1.2264+0.0326N。在T=25±0.5℃,RH=80±5%、以山楂叶螨幼若螨、苹果全爪螨幼若螨和卵为食料时,芬兰真绥螨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是0.1 299、0.1 793和0.0 958。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 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受瓢虫伤害的茄子抗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侧多食跗线螨的发育历期(卵、幼螨、若螨、雌成螨)、产卵量、种群增长倍数和田间种群密度的角度比较被茄二十八星瓢虫取食后叶片(处理)与未被取食的正常叶片(对照)饲养该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螨的产卵量、卵和诚螨历期。田间种群密度、种群增长倍数在处理和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幼螨和苦螨历期之间差异不明显,处理叶片的全世代历期比对照长,而产卵量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11.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研究法,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于16,20,24,28和32℃,RH(85±5)%条件下,研究了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其雌成螨对马铃薯腐食螨若螨具有较强的嗜食性,对马铃薯腐食螨雌成螨却未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捕食功能模拟结果显示: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16~28℃条件下,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酪螨的捕食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当温度高于32℃时,其对腐食酪螨的捕食量逐渐降低;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斯氏钝绥螨对马铃薯腐食螨若螨的捕食作用强于对雌成螨;斯氏钝绥螨在捕食腐食酪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和密度干扰效应,表现为当腐食螨密度一定时,其日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研究结果将为利用斯氏钝绥螨防治马铃薯腐食酪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在2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取食辣椒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世代总存活率为95%,下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2.56。用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存活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大小,以成螨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卵的贡献率最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螨实验种群矩阵模型,推算出不同时间内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各螨态及整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年龄组配和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各螨态不同密度分布情况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当害螨各螨态分布密度增加,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随之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以朱砂叶螨卵密度为80粒/叶碟、若螨密度30头/叶碟、成螨密度10头/叶碟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江原钝绥螨对烟粉虱卵的捕食效率,采用Hollings功能反应研究方法,研究江原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卵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江原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初产的卵(黄绿色)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最大日平均捕食量可达8.6粒·d-1;但当烟粉虱卵变为褐色时,捕食量则明显下降,最大日平均捕食量仅为2.2粒·d-1。当黄绿色卵与褐色卵并存时,江原钝绥螨优先选择取食黄绿色卵。随着猎物密度的上升,江原钝绥螨对烟粉虱卵的捕食量逐渐增大;随着温度(16~28℃)上升,江原钝绥螨对烟粉虱卵的捕食效率随之提高;32℃时江原钝绥螨对烟粉虱卵的捕食效率较20℃和16℃时高,但低于24℃和28℃。28℃时江原钝绥螨对烟粉虱卵的瞬时发现率(a=0.8054)最高,猎物处理时间(Th=0.0227d)最短。  相似文献   

16.
芬兰真绥螨捕食作用研究初报——功能反应和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芬兰真绥螨对山楂叶螨卵、幼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0llingⅡ型.其功能反应方程(RH80±10%,T=25士1℃)分别为Na=N/(3.6133+0.0141N)和Na=N/(2.2165+O.2527N)。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4头.在山楂叶螨各(土艹两)态中,对卵有明显的正喜好,其次是幼若螨。对雌成螨则表现负喜好。在山撞叶螨和苹果全爪螨雌成螨间,对苹果全爪螨表现明显的正喜好。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胡瓜钝绥螨雌螨在(25±1)℃、(28±1)℃温度条件下对神泽氏叶螨雌螨的功能反应和在(28±1)℃温度条件下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在新疆、广西茄子园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神泽氏叶螨的试验。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可以作为天敌捕食蔬菜、瓜果上的重要害螨——神泽氏叶螨;在24-29℃范围内胡瓜钝绥螨雌螨对神泽氏叶螨雌螨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0只;胡瓜钝绥螨雌螨对神泽氏叶螨雌螨的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模型为a=3.8545Pt^-0.5845(R2=0.9519)。在广西鹿寨县和新疆乌鲁木齐县茄子园小区与大田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神泽氏叶螨效果显著,生防区比化防区少用农药3-4次、植株生长健化、茄果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化防区。证明胡瓜钝绥螨可以作为天敌应用到蔬菜园控制神泽氏叶螨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8.
桃园具瘤神蕊螨与山楂叶螨的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在驻马店市效区桃园,具瘤神蕊螨与山楂叶螨在时间、空间上种群数量有较为紧密的跟随关系;它对山楂叶螨的嗜食程度为山楂叶螨卵>幼若螨,对成螨未见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侧多食跗线螨天敌种类调查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侧多食跗线螨的天敌种类有16种,隶属于7个科,其优势种为塔六点蓟马和拟长毛钝绥螨。通过生态位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应用天敌昆虫控制侧多食跗线螨的可行性。通过天敌昆虫保护与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增加天敌昆虫种群数量和有效控制侧多食跗线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叶螨滞育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叶螨的滞育多为兼性滞育。滞育螨态是由种的遗传性所决定。多为卵滞育或受精雌成螨滞育,卵和受精雌成螨均能滞育的种类较少,未见有以幼、若螨滞育的种类。论述了环境因素(光周期、温度、寄主营养)对叶螨滞育的影响和滞育解除的条件。并对叶螨滞育的机制和滞育期的生理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