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动脉炎病毒,主要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在体外,这种病毒可以在筛选过的猴细胞系上生长,如MA104细胞。本试验检测了爱乐新、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这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MA104细胞上抑制PRRSV的能力。结果显示爱乐新有抗病毒效果,替米考星也有一定效果。泰乐菌素没有抗病毒作用。PRRSV感染需要核内体有较低的p H值。研究证明,爱乐新可以提高核内体的p H值,这可能是爱乐新抑制PRRSV复制的一个重要机制,不过也可能涉及其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验将替米考星以高、中、低(400 mg/kg、200 mg/kg1、00 mg/kg饲料)三个剂量和土霉素以600 mg/kg拌入饲料中饲喂仔猪15 d,称重结果,替米考星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土霉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重效果(P<0.01),尤其是替米考星高剂量组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替米考星中、低剂量组及土霉素组(P<0.01),增重效果与替米考星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成正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替米考星及土霉素拌料给药对预防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均有明显的效果,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减少病理损害,降低人工感染对增重的影响,尤其以替米考星高、中剂量组预防效果最佳,效果明显优于土霉素组(P<0.01)。用于预防感染,临床推荐剂量为200mg/kg饲料拌料,连续饲喂15 d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替米考星预混剂在猪体内残留消除规律,试验采用400 mg/kg替米考星预混剂饲喂猪,饲喂过程中及饲喂后不同时间取猪肌肉、肝脏和肾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替米考星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期间,猪肌肉、肝脏、肾脏中替米考星含量在0.1~1.5μg/g之间,停药14天猪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替米考星含量已经降到最高残留限量以下。  相似文献   

4.
替米考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解替米考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疗效并为临床应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将60头仔猪分为6 组(替米考星高、中、低剂量组及健康、感染和土霉素3 个对照组)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国产替米考星拌料给药对治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减少人工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替米考星中、高剂量组(200 mg/kg饲料、400 mg/kg饲料)疗效尤为显著,因此临床治疗推荐剂量为200 mg/kg饲料,连用7 d。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姜黄素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仔猪的作用,将PRRSV攻毒PRRSV阴性的健康仔猪后,用姜黄素拌料饲喂仔猪,每日测量仔猪的直肠温度,并分析病毒血症,PRRSV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产生和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姜黄素并不能降低PRRSV感染引起的直肠温度升高,但于攻毒后21 d,姜黄素可显著降低病毒血症水平。而且,姜黄素不能诱导PRRSV特异性抗体显著升高,但可以诱导PRRSV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这表明姜黄素对PRRSV在仔猪体内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标准株(VR-2332)的ORF6及ORF7部分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从血清中检测PRRSV RNA的RT—PCR诊断方法。60日龄仔猪经鼻腔接种1mL 10^5.6TCID50//mL PRRSV强毒液,7d后肌肉注射中和效价为1:64的特异性高免血清,每隔1周利用RT—PCR检测猪体内PRRSVRNA,5周内PRRSV RNA检测均为阴性,表明高滴度特异性中和抗体完全终止了PRRSV感染猪体内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广东茂名某猪场选取20头PRRSV阳性带毒的怀孕母猪进行替米考星对PRRSV阳性带毒的效果试验,主要结果如下:用药后40%~60%猪只血液RT-PCR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仔猪断乳时RT-PCR结果为阴性且具有抗体保护力。断乳仔猪抗体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从母猪的生产数据来看,用药组仔猪存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在母猪产前投喂替米考星能减缓仔猪断乳前因为感染PRRSV造成死亡和增重缓慢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23-2128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弱毒株在仔猪体内的增殖及其诱导抗体产生的规律。本试验将PRRSV CH-1R弱毒株肌肉注射免疫9头45日龄健康仔猪,于免疫后0,7,14,28,35和42 d通过前腔静脉采取新鲜血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RRSV在猪体内的增殖,ELISA方法检测抗PRRSV抗体,并利用基于PAM细胞建立的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显示:PRRSV CH-1R弱毒株免疫仔猪后7 d病毒在100%仔猪体内开始复制,免疫后7~14 d时100%仔猪出现病毒血症,且病毒拷贝数达到最高,28~35 d时56%仔猪病毒血症消失,42 d时67%仔猪病毒血症消失;ELISA检测发现免疫后7~14 d仔猪均未产生抗PRRSV抗体,28 d时44%仔猪开始产生抗PRRSV抗体,42 d时78%仔猪抗PRRSV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有2头猪在0~42 d一直未检测到抗PRRSV抗体;利用基于PAM细胞上建立的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检测,免疫后7~14 d均未产生中和抗体,28 d时仅有22%仔猪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35 d时78%仔猪产生中和抗体,且在42 d时其中和抗体水平达到最高。结果表明,PRRSV CH-1R弱毒株免疫仔猪后病毒血症在7~14 d达到高峰,免疫接种后28~42 d大部分仔猪病毒血症逐渐消失,即病毒增殖随时间呈递减趋势;抗PRRSV抗体及中和抗体均在免疫接种后28 d开始出现且在42 d抗体水平达到顶峰,即抗体水平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抗PRRSV的ELISA抗体与中和抗体水平呈正相关,而抗PRRSV中和抗体水平与病毒增殖呈负相关,但是有33%仔猪体内一直存在病毒,表明PRRSV CH-1R弱毒株免疫仔猪后,可诱导较低水平的抗体免疫保护反应,同时也可引起较低水平的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9.
正猪气喘病也叫地方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而引起的一种猪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在流行暴发早期可造成大批死亡,本试验中选择1200头发病仔猪,用三种药物即替米考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拌料连续饲喂6d,试验结果显示替米考星效果最好,治愈率97.5%。1猪气喘病1.1病原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因无细胞壁,常见的为球状、杆状、丝状、环状和俩极状,革兰氏阴  相似文献   

10.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on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天津分离株(PRRSV-SJ株)滴鼻感染10日龄~15日龄PRRSV阴性的健康仔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RSV在仔猪体内靶器官的动态分布,初步探讨PRRSV感染后在仔猪体内的病毒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PRRSV-SJ株感染仔猪后1 d~28 d,均可在仔猪肺、淋巴结、扁桃体、气管、脾、肾等组织中检出PRRSV.感染后1 d~7 d,肺门淋巴结和扁桃体的病毒阳性细胞数量最多,阳性反应强.感染后14 d~28 d,脾脏的病毒阳性细胞数量多,阳性反应强.感染后1d,PRRSV就可在气管、肺门淋巴结和扁桃体检出.  相似文献   

11.
PRRSV SC-1株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感染猪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用PRRSV SC-1株人工感染健康断奶仔猪,接毒后23 d,无菌采集试验猪器官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病毒核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内有病毒核酸,在所有试验猪的肺脏、腹股沟淋巴结都检测到了病毒核酸。本研究结果为PRRS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收录的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ATCCVR-2332株ORF6和ORF7基因序列,用O1igo软件设计并合成大小为37bp的寡核苷酸探针,经生物素标记后,成功建立了原住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PRRSV核酸的方法。该探针能检测到56PgPRRSV核酸的RT—PCR产物DNA,能特异检测出PRRSV核酸及其PCR产物,而对猪瘟病毒(HC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乙脑病毒(JEV)的核酸呈阴性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PRRSVSC-1株人工感染的28日龄仔猪,在感染后7d即可在肺脏、肾脏、扁桃体、胸腺、肺门淋巴结、十二指肠和大脑检测到PRRSV核酸。该法可用于仔猪PRRSV感染的诊断和组织中核酸的定位及分布研究,也可用于甲醛固定组织的回顾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因工程猪γ-干扰素和血清对人工感染PRRSV(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SIV(猪流感病毒)仔猪的预防试验,结果表明猪γ-干扰素预防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效果显著,感染前和感染后肌肉注射5万单位猪的发病率分别下降71.2%和60%,猪γ-干扰素和特异性抗体联合使用效果最好,可100%预防病毒感染,表明干扰素和抗体在抗病毒感染方面起到协同作用。本试验不仅为PRRSV和SIV混合感染提供了良好的预防方法,还将对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20日龄SPF猪和20日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血清阳性猪,人工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京分离株(BJ-4)后48小时接种猪瘟疫苗,利用ELISA方法检测仔猪针对PRRSV和猪瘟疫苗的体液免疫,利用MTS法检铡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结果表明,不论是SPF仔猪还是带有PRRSV抗体的仔猪,在鼻内接种PRRSV后48小时接种猪瘟疫苗,其对猪瘟疫苗的抗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也下降。由此说明,PRRSV感染使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抑制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20日龄SPF猪和20日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血清阳性猪,人工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京分离株(BJ-4)后48h接种猪瘟疫苗,利用ELISA方法检测仔猪针对PRRSV和猪瘟疫苗的体液免疫,利用MTS法检测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结果表明,不论是SPF仔猪还是带有PRRSV抗体的仔猪,在鼻内接种PRRSV后48h接种猪瘟疫苗,其对猪瘟疫苗的抗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刺激反应也下降。由此说明,PRRSV感染使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人工诱发猪气喘病的动物模型,设计高、中、低剂量(剂量分别为400、200、100mg/kg饲料)的替米考星治疗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强毒感染)、阴性对照组(不用药不感染),通过观察、检测试验猪在试验前后的增重变化和试验治疗后肺部病变率来判定替米考星的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工诱发的猪气喘病模型,替米考星高、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在增重和肺部病变率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替米考星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略差,在增重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肺部病变率方面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些结果为临床合理地使用替米考星防治猪气喘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5-[(4-溴苯基)甲基-2-苯基-5H-咪唑并[4,5-c]吡啶(BPIP)在体外具有抗病毒活性。研究人员分析了BPIP能否减少古典猪瘟病毒(CSFV)在感染仔猪体内复制。给8头SPF猪连续饲喂15天(混在饲料中),每天75mg/kg。开始前1天用CSFV现地分离物感染。结果表明,BPIP处理猪发生短暂的一过性病毒血症(有1头仍阴性)和白细胞减少症(3头未发生)。在病毒血症高峰(感染后7天)的病毒滴度显著低于未处理猪(P=0.00005),血液中病毒基因组荷载也显著降低(P〈0.001)。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胎,仔猪可发生呼吸障碍和高病死率,其他猪常呈隐性感染或仅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磷酸替米考星对仔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效果,选取支原体肺炎患猪,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混饮给药,每日1次,连用7 d,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等指标对受试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80 mg/L剂量组治愈率最佳,与其他2个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治疗有效率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80 mg/L剂量组最高,但3个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L能有效改善猪群相对增重率(P0.05),但仍显著低于健康猪群(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L剂量组、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组均可明显降低病猪肺脏病变评分(P0.05)。结果表明:60~80 mg/L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饮水治疗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效果显著,且治疗效果与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中和抗体在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动输入PRRSV的中和抗体可预防PRRSV感染妊娠母猪,并且对母猪和仔猪都可起到消除性免疫作用。然而在自然感染PRRSV的过程中,这种中和抗体产生较晚,为病毒在宿主体内大量复制并感染其他易感动物提供了充裕的时间。PRRSV的主要中和位点位于糖蛋白GP5,核心区域称作B位点,GP5的另一个显性表位称作A位点,是非中和位点。A位点与B位点的同时出现将会抑制机体对B位点的免疫反应。当PRRSV发生中和位点突变时,产生无位点A的PRRSV,这种类型的PRRSV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文章通过对PRRSV的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的作用以及中和位点等三方面的阐述,综述了中和抗体在抗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