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乔舒敏  王悦  吴澎 《中国果菜》2023,(2):24-29+50
作为花卉副产物高附加值再利用的经典产品,牡丹籽油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麻酸而受到广泛关注,其成分结构合理且营养价值较高,因而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牡丹籽油的组分构成、生物活性以及稳定性,总结了当前牡丹籽油的提取方法,分析探讨了近年来牡丹籽油的应用价值,并且对牡丹籽油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能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牡丹品种来源于野生种,经过自然选择与人工栽培选择而发展起来。由于种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各品种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牡丹可分为4个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辞、江南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和西南牡丹品种群。其中以中原牡丹品种群品种最多,  相似文献   

3.
牡丹观赏价值较高,但花期有限,影响了牡丹产业的发展,牡丹食用自古以来就有记载,近几年发展迅速,牡丹酒、牡丹茶、牡丹油先后被研制,本文综述了牡丹食用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牡丹种植障碍产生的具体原因,针对性地运用配方施肥、微生物茵肥、活性炭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解决困扰牡丹种植的瓶颈,为牡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国色倾城人竞涌,欢声笑语赞牡丹”。牡丹,是我国著名的特产花木,它不仅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自古至今作为华夏民族的国花,而且其根皮(名“丹皮”)又是一味名贵的中药。重庆市垫江县太平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综台开发利用价值高。近年来,垫江以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为契机,以花为媒,大力开发牡丹资源,加快牡丹产业化发展,打造牡丹产业品牌,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罗娟 《花卉》2010,(2):8-8
牡丹是生长在温带的亚灌木。自然花期通常在4月份。牡丹催花早在唐朝已有记载。今天,随着牡丹催花技术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牡丹用于催花,牡丹不仅能在春暖花开的四月绽放.而且人们在元旦、国庆、春节.也能目睹她的芳容。  相似文献   

7.
“国色朝酣酒,天香在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已。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记载,到唐末,牡丹的栽培技术已有很大发展。现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牡丹更是有望四季常开。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牡丹观赏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洛阳牡丹观赏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牡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也受到世界的瞩目,现在中国牡丹已在许多国家落户,其中日、英、美、法等国家在牡丹栽培特别是育种上均有新的发展,通过杂交选育、自然驯化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群。其中日本牡丹在世界牡丹发展史上从栽培历史、发展规模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仅次于中国。但日本牡丹在品种栽培类型、观赏性等方面都已远远超出我国,在国际牡丹市场上的声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油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出油率高、油质好等诸多优点。该文介绍了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概括了油用牡丹生长规律、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油用牡丹种苗繁育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油用牡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牡丹为国花,象征着富贵吉祥、和平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功克服了寒带地区不能引种栽培牡丹的困境,并可实现规模化栽培.介绍了北移引种的理论依据,概述了中原牡丹在东北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引种栽培,提出了中原牡丹在东北地区的防寒技术及筛选标准,并探讨了中原牡丹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秋芳 《花卉》2019,(14):7-8
油用牡丹的价值突出,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生态价值、景观价值,这使其健康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基于此,本文分别就油用牡丹的景观生态价值、油用牡丹的健康发展进行分析,并侧重研究油用牡丹的产业化发展,工艺进步以及周边产业全面优化等内容,使油用牡丹的作用得到多元发挥,服务地区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广大爱好者春节期间牡丹赏花的需要,介绍了山东菏泽地区牡丹催花品种选择、牡丹实生苗和嫁接苗的培育、牡丹春节催花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椰子副产物(椰壳、椰衣纤维、椰渣等)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可开发为食品加工领域的优质原料,但目前椰子副产物利用率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椰子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椰子果皮、椰油、椰渣等的化学组成、功能性成分、利用途径及功能性物质提取技术,重点讨论了天然膳食纤维、原生态椰油等功能性配料的制备,以及其他食品配料的稳定载体等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椰子副产物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成仿云  李嘉珏 《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油用牡丹在河北省张家口的栽培情况,从张家口的自然条件、政策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预测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为油用牡丹在张家口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8.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随着产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立牡丹质量分级标准,对于提高牡丹产业经营水平,提升产业经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牡丹种子、种苗、丹皮质量分级标准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促进牡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度研究、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宁国牡丹,作为中国牡丹四大群系之一,为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发源地和繁殖地。宁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独特。明代嘉靖《宁国县志≥列牡丹为宁国花卉首位,有“大红、浅红、紫、白四种”清代同治《宁国县志》载:“牡丹50余种,见花谱所产甚多,以正赤为佳,得此花必赖人工莳艺。”民国《宁国县志》记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黄、白为责,土人运往广州,价重洛阳。”  相似文献   

20.
牡丹具备观赏价值高、切花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对近年来的牡丹切花品种选择、采收技术、贮藏及保鲜方面的研究展开了综述,基于此分析了目前牡丹切花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牡丹切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