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象虫金小蜂Anisopteromalus calandrae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象虫金小蜂对烟草甲的寄生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象虫金小蜂对烟草甲幼虫和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象虫金小蜂在24 h内对烟草甲幼虫、蛹的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4.14头、5.19头。象虫金小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间的干扰降低了寄生效能,其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0.0804 Pt~(-0.4055)。该研究结果可为象虫金小蜂的繁殖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相似文献   

3.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蛾周氏啮小峰是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峰的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对其中间寄主进行了选择,并探索出该蜂的繁殖方法,并在林间释放该蜂,调查了该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区防效明显高于非放蜂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还未有正式登记的防治草地贪夜蛾化学农药,为筛选出有效杀虫剂,本实验选用五种常见药剂进行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16%虫肼·茚虫威速效性和持效性良好,药后1d、3d、7d防效均大于85%,其中在7d后的防效更是达到了97.21%;甲维虫满腈40mL/667m2、甲氨基阿维菌素40mL/667m2、甲维·茚虫威40mL/667m2药后7d防效均大于90%;25克/升溴氰菊酯40mL/667m2,7d后的防效在75%左右。建议在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期,首选16%虫肼·茚虫威40mL/667m2进行防治,为防抗药性,可用甲维虫满腈、甲维·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40mL/667m2)作为轮换或替换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对其中间寄主进行了选择,并探索出该蜂的繁殖方法,并在林间释放该蜂,调查了该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区防效明显高于非放蜂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大量虫龄整齐、发育一致的西花蓟马若虫及成虫,开展了西花蓟马室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出西花蓟马成虫,将成虫转接至香石竹植株产卵48h,以产卵后的香石竹茎段为材料,接入培养基,获取清洁虫源。结果表明:常规组培方法生产出的香石竹组培苗作为寄主,将获得的清洁虫源接种到寄主上,在室内已连续饲养3代,平均存活率均超过80%,完成1代大约需要14d。此方法可用于室内进行西花蓟马种群的建立和繁殖,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大量虫源。  相似文献   

7.
以敌敌畏、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常规有机磷杀虫剂为材料,通过滤纸药膜触杀、三角瓶密闭熏蒸和微量喷雾等方法,研究了其对烟草甲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敌敌畏的触杀、熏蒸和综合防治效果最好;从综合防效来看,310 mg/kg敌敌畏处理2 d后,烟草甲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9%,而处理6 d后,对烟草甲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7%,成虫羽化数仅为0.4头,对幼虫的种群抑制率可达96.2%。其次是毒死蜱,其熏杀效果和综合防效均优于辛硫磷,但其触杀效果要差于辛硫磷;且毒死蜱对烟草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幼虫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玉米螟赤眼蜂饲养技术的优化改良及其田间释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寄主密度下单头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产雌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数、产卵数及产雌数不会随着接卵量的增加而同等倍数的增长,寄主密度阈值为90粒/管;单卵出蜂数随着寄主密度增大而减少,当玉米螟赤眼蜂与接卵量之比为1∶160时可减少过寄生现象产生;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寄主密度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产卵及出蜂情况,在进行玉米螟赤眼蜂室内繁育及田间控害操作时需要特别留意寄主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寄生及繁衍能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对天敌等非靶标生物影响不大;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g/hm2和150g/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600mL/hm2、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g/hm25个处理防效在90.30%~100.00%,防效较好;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750mL/hm2、20%甲维盐·毒死蜱可湿性粉剂900g/hm2、24%氰氟虫腙乳油450mL/hm2、5%丁烯氟虫腈乳油900mL/hm24个处理防效在80.33%~85.86%,防效中等;其他药剂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进行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150 mL/hm2+有机硅150 mL/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蝶蛹金小蜂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蛹金小蜂在信阳1年发生13代,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1头寄主中最多出蜂149头,平均最高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膀处。雌蜂可多次与不同雄蜂交尾,能在两个以上寄主中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  相似文献   

12.
对烟草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与分布、室内饲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将小麦粉与麦麸以3∶7的比例混合,然后添加5%左右的即发干酵母有利于烟草甲的生长发育,各虫态及幼虫龄期发育整齐。为了获得大量供试虫源,在室内用500 ml以下的广口瓶扎两层纱布饲养烟草甲,在瓶内饲养2代后,即可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成虫,配合小指形管加棉花塞饲养,可满足各种试验对烟草甲成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明确了玉米象的寄生性天敌米象金小蜂Lariophagusdistinguensis(Ferster)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室内变温条件下,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在26~32℃、相对湿度78%~85%时,完成一代平均17.6d。当每公斤虫粮有玉米象幼虫600头左右时,分别接雌雄成蜂10和20对以上,2个月后的控害效果依次为71.63%和90%以上。由此,提出了益害比为1∶30的该峰保护利用指标。根据连续两代蜂不同密度(x1与x2)分别对玉米象控制后的残虫数量(y1与y2),组建了相关回归式:Y1=98.4829-2.9177x1;Y2=447.8136-8.2405x2。为预测不同蜂量的控害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替代寄主.[方法]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家蚕、蜜蜂、玉米螟的寄生特性,并优化了管氏肿腿蜂对黄粉甲蛹的寄生条件.[结果]管氏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其中对黄粉虫蛹的寄生率较高;以黄粉虫蛹为寄主,只有湿度在70%以上时管氏肿腿蜂才能顺利羽化,当蜂虫比为8:2时寄生成功率最高.[结论]黄粉虫蛹可作为寄主繁蜂.  相似文献   

16.
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水稻安全,药后7、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防效和卷叶率防效均以900 mL/hm2处理为最好,但仍然稍差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试验结果表明,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亩用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40毫升卷叶防效为80.43-87.54%,虫口防效为89.29-100%,与对照药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45.5毫升/亩、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3.3毫升/亩、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亩卷叶防效83.99-84.34%和虫口防效92.86-100%基本相当,可供生产上  相似文献   

18.
成蜂饲养密度和繁蜂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成蜂饲养密度为3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数量占总出蜂量的60.34%;随着成蜂饲养密度的增大,子代雌蜂比例逐渐降低;当成蜂饲养密度达7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降至38.30%.当寄主橘小实蝇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为5∶1时,寄主发育至蛹期的数量和羽化的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0.25粒和8.88只;随着寄主卵比例的增大,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也随之增多;当寄主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增至25∶1后,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不再增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40%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在水稻孕穗后期通过施用不同剂量40%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后期,稻纵卷叶螟处于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高峰期,用40%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20 g/hm~2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rdel)是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采用实验室内饲养技术提供龄期一致的试虫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以及抗药性机制的重要前提。为提高桔小实蝇室内饲养效率与规范性,以天然寄主果实与人工饲料饲喂桔小实蝇,观察记录桔小实蝇的孵化、羽化、取食、产卵等行为,摸索出卵、幼虫、蛹、成虫各个虫期的饲养流程及其技术要点。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桔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和寄主果实饲养2种模式下,桔小实蝇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262.29、278.30,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59.37、53.1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2、0.13,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2、1.21,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8.33、9.21。因此,寄主果实和人工饲料对桔小实蝇的饲养效果接近,且均有利于桔小实蝇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