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设置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作为系统性调适与转换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本质,辨析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与路径选择,研究得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协调城乡要素融合、资源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强化了有效衔接的现实要求、过渡时期的首要任务;从而识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生动力,弥补了乡村振兴的短板;构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时序前提和空间基础,为探索乡村振兴赓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策演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吸引人才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根本保障和路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崇信县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县,发展康养旅游需要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融合在一起,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湘西州乡村振兴,以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取得的实践和成效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法对湘西州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一些粗浅思考,提出了制定乡村规划要“新”、加快产业升级要“快”、坚持绿色发展要“稳”、强化组织保障要“实”、推动文化振兴要“活”、加强人才培养要“精”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真脱贫少返贫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广东S村为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优势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明显,但也存在农村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偏弱,农村人才相对匮乏,农村饮水安全、污水排放有待解决等劣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应全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培育发展农业人才,推动人才振兴;加强党建引领,实现组织振兴;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部分脱贫群众脱贫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发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是制约二者有效衔接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法治视角出发,通过强化产业衔接保障、人才衔接保障、文化衔接保障、生态衔接保障、组织衔接保障,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入手,先简要分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新要求,再系统分析有效衔接要点的基础上,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发展乡村振兴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慧芳  马玉芳  黄晶  韩新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60-264,268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驱动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研判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基础和成效,厘清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了现阶段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与协同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探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协同驱动的产业衔接路径、人才融合支撑路径、内生动力培植路径、生态持续路径和组织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8.
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学界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展开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从已脱贫县这一特殊地理场域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审视。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政府治理等方面问题与差距,提出要在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宜居、进文化扶贫与乡风文明、党建扶贫与科学治理、“两不愁三保障”与生活富裕的等方面两手抓、两手硬的主张,从而探索出推进县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总体要求中提出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把“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重点任务。因此,文化旅游与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将成为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向,农文旅产业的强大活力,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加深农文旅全方位、全维度、全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生态化重大战略转型、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因此,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需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情特征;二是需要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化,进而实现生态化重大战略转型;三是需要通过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的“三变”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略意涵及重点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充分利用过渡期,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保障衔接、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等关键环节,实现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最终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基于此,在把握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包含战略意涵基础上,提出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组织优势与基层积极性、产业发展、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人才资源、生态扶贫、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赵祺  范泰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44-246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任务,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唐八里村为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建设、组织创新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剖析现状,进而深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找出唐八里村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在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既是桥梁也是纽带。本文聚焦乡村人才培育、利用与发展过程中,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用不好、培养难”的现实问题,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有计划地培养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乡村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持续激发其内生动力,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统一起来,真正使乡村人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强劲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目标衔接充满挑战、组织机制衔接缺乏连贯性以及产业衔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为保障两者有效衔接,需要创新政策机制,发挥政府、市场以及农民的联动作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探索出一条农业科技发达、产业融合度高、管理经验足的乡村振兴之路,努力达到产业振兴,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2018年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尤为艰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讲,可以从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各方参与的动员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入手,同时还要做好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加大政策谋划力度、实施乡村人才计划、激发改革动力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新时代如何发挥县乡两级基层农业部 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如何配置部门优势资源,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正安县农业农村部门 围绕脱贫巩固提升,按照“产业兴农、改革强农、品牌富农、装备助农、生态立农、政策助农”的思路,就乡村振兴战略下 基层农业部门职能融合做了深入探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完成,“三农”工作的重点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协调不足、人口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转型缓慢等现实问题。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加强政策衔接、健全人才队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产业等措施,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吉梦维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46-248
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高质量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更是贫困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良好的战术支持,借鉴国内外乡村发展的经验,从顶层设计、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生态方面,探索推进安徽省特色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立足于苏北地区相对贫困现状,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视角出发,研究双轮驱动治理路径。结果表明,苏北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可依托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从构建产城融合协作网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均等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解决,这对于防范因疫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