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为高山、丘陵地带,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海原县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林措施、封山育林措施、营建坡面水土保持林、修建梯田等进行防治与治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只有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能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本文分析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优势,提出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定西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定西县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该县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要与农村脱贫致富、农业产业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彰武县风蚀区水土流失成因及影响,指出当地风蚀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及典型治理模式,以期治理风沙,改善风蚀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之一。当前造成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山地土壤肥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技术措施较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增开发面积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产业关系分析,总结南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区域生产与山地开发实际,提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防控与发展循环农业互动互利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土石山区的坡耕地中,土壤的侵蚀主要包括风蚀和水蚀。它们侵蚀土壤表层,降低土壤的肥沃度,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根据陕西省柞水县土石区坡耕地的现状,提出了深耕坡耕地、等高带状间作的种植、水平防冲沟等治理措施,以期改善柞水县土石区坡耕地的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土石山区的坡耕地中,土壤的侵蚀主要包括风蚀和水蚀。它们侵蚀土壤表层,降低土壤的肥沃度,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根据陕西省柞水县土石区坡耕地的现状,提出了深耕坡耕地、等高带状间作的种植、水平防冲沟等治理措施,以期改善柞水县土石区坡耕地的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南地区水资源特性的分析,将西南地区划分为川中丘陵区、红河干热河谷区、黔桂岩溶林谷区和武陵山区,并总结不同区域的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加强坡耕地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和推广农艺综合节水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并使它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效益,需要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笔者就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便于使该技术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技术环节之一,通过分析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防护、山沟治理、山洪排导、中小型蓄水用水等工程的应用以及主要效果,以期完善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北部淤地坝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践证明,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生态中效益最显著,最受群众欢迎的重要治理措施,它在拦泥淤地、缓洪保安、蓄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其它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适用于黄土高原及其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资源保护和缓解土壤退化角度而言,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与江河治理的根本。本文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入手,系统剖析了3类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旨在为缓解水土流失农耕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主要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内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主干课程为课程筛选依据,提出了以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林学、风蚀荒漠化防治技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规划学和开发建设项目保持为核心的19门左右的主要课程,构成了水体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阴山北麓后山地区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急需治理。本区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坡耕地占很大比重,因此加强坡耕地的治理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丘陵坡耕地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模型和综合模型,表明制约阴山北麓缓坡丘陵坡耕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风蚀引起的土壤肥力的变化,其次是地势造成的土壤水分的不同,再次是光、热、水配制结构不平衡。通过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得出丘陵顶部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最低,其次是北坡,最高是南坡,因此,要加大对坡顶和北坡的综合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土壤水肥的留存,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在黄土地质结构中,由于土质比较疏松,容易受到水流侵蚀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因此探索黄土地质结构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当地生态和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治理江河的一项主体工程,在宁夏隆德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隆德县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把水土保持摆在农业基础产业的突出位置。坚持常抓不懈,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采取新举措,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属于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以风蚀为主。本文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为对象,研究防治当地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根据立地类型,结合地形、土壤、植被、水分等条件,将研究区分为6水土保持分区。同时选取耐干旱、耐贫瘠和耐风沙的植物种,作为水土保持优选草树种。分别不同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为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风蚀气候因子、地表粗糙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以实施保护性耕作为主,辅之以间作、轮作的防治风蚀措施.这种措施既能发挥保护性耕作带残茬降风速、保水土、抗风蚀的作用,并对翻耕带形成保护;又可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解决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杂草防治和农家肥施用难题,对实现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在减少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并提出水土保持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不同耕法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风沙半干旱区易旱、易风蚀的农业生态系统,探讨了风沙土秋翻耕、秋旋耕和春旋耕(秋留茬)不同耕法保土、保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前春整地比传统秋整地水土保持效果好。春旋耕(秋留茬)土壤风蚀量比秋翻耕和秋旋耕2种耕法少1.3~1.6 cm,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比秋翻耕和秋旋耕平均高3个百分点。表明风沙土春整地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