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计划行为理论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生态学知识两个因素以预测消费者环保型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利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传统价值观、环保产品购买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而知觉行为控制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行为意愿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同时发现生态学知识对消费者的环保产品购买意愿有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的结论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将农民分为远离城市的全职农民、靠近城市的兼职农民和在城市生存的农民3类。在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价格认知、过去的购买行为2个变量,从心理认知层面对不同类型农民价格认知如何影响购买意愿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个体态度、过去的购买行为对购买意愿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且在3类农民中,过去的购买行为影响最大,主观规范和个体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2主观规范还通过个体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3远离城市的农民的价格认知通过个体态度间接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靠近城市的兼职农民的价格认知主要通过主观规范间接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城市生存的农民的价格认知通过个体态度和主观规范间接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消费者感知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CSA为例,通过对国内8个具有代表性的CSA农场的820个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构建理性行为理论拓展模型来研究消费者感知视角下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感知价值和食品安全感知风险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态度在消费者感知和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并形成链式中介作用;经济收入正向调节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因此,要想增强消费者感知价值,提升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不仅要构建消费者社群,促使其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引导和规范,进而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而且还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和降低绿色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巨大的食物浪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是食物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961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从食物和环境相关行为两个角度,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探讨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浪费量较大,占总食物量的16.52%。一般态度、金钱态度、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其中,环境态度对减少浪费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食物浪费的一般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影响最小。而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则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此,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出加强沟通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的行为态度;规范相关条例制度、强化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产品标识认知和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分析框架,以绿色鲜食马铃薯为例,以北京、郑州、成都3个城市402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运用Ordered Logit 模型分析行为态度变量、主观规范变量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消费者绿色鲜食马铃薯平均溢价支付意愿处在10%~30%,整体意愿水平较低。2)行为态度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购买场所便利性越高,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越高;消费者对普通马铃薯品质感知越好,其溢价支付意愿越高。3)主观规范变量也会显著影响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其中,相较QS产品标识和有机产品标识,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对其溢价支付意愿影响最大。4)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年龄较大,且健康状况越好的男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色鲜食马铃薯支付较高的溢价。因此,应从加强绿色农产品价值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便利性等方面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消费扶贫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行为,明确消费者购买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对消费扶贫政策有效实施极为重要。本文构建了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相结合的购买决策新框架,并利用一线城市2 181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参与消费扶贫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需求意愿尚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扶贫产品购买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购买意愿主要受消费者对扶贫产品质量、特色和扶贫功能属性评价的影响,而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则更侧重于价格、收入等经济因素,且扶贫功能属性评价在购买意愿形成阶段的重要作用不能延续到购买行为。此外,公共采购扶贫产品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形成和实际购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应通过公共采购示范效应、合理定价和精准营销等方式,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向购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机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及产品知识对于消费者态度和行为意图之间的驱动关系。【方法】以国内主要城市大型超市700个消费样本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消费者产品知识、环境价值、安全价值、健康价值和社会价值均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态度,其中消费产品知识的影响最大,享乐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态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消费者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其中消费者态度影响最大。【结论】促进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关键在于提升消费者态度,因此在努力提升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外,尤需重视提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分析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消费者购买生鲜水果意愿、升级消费者购买体验以及促进生鲜水果新零售模式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消费者调查数据,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新零售背景下消费者购买生鲜水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生鲜水果质量、物流配送质量、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生鲜水果质量、物流配送质量、服务质量能够通过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情感价值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国内消费者的视角,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4个方面构建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对消费者购买东帝汶进口水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感知风险拒绝假设外,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购买意愿。其中,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第三是态度。东帝汶等葡语国家应从价格和品质方面进行全方位打造,塑造良好的来源国形象和产品形象,提高中国消费者购买其水产品的意愿,从而开拓中国水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户施用农药效率不高,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户高效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结果表明:1)高效农药喷雾技术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有62.3%的农户表示愿意采纳该技术,其他农户持观望或否定态度;成本偏高和扩散渠道不畅是影响农户采纳该技术的主要障碍。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即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越充分,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3)不同群体的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具有差异,老年群体、小规模种植群体和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技术采纳意愿较低。老年群体的采纳意愿更易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小规模家庭种植群体的采纳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的影响;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采纳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农民土壤培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出发,解释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壤培肥意愿的影响:行为态度,指农民对土壤培肥所持的正面或负面感觉;主观规范,农民对于采取土壤培肥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以及其他个人或团体对其产生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反映农民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土地流转能使农民对于土壤培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化,从而增强培肥意愿。并从该理论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土地流转,增强农民的培肥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036户农户的访谈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农户植棉意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植棉意愿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植棉政策显著正向影响外包倾向,其中,主观规范促进作用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与外包倾向呈负相关;植棉政策有利于促进植棉行为的产生,并通过调动农户外包倾向间接诱发植棉行为;外包倾向在其认知与植棉行为响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影响着农户植棉强度,驱动着植棉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购物后,感到满意的顾客只有少部分产生了重复购买行为,研究此类“满意度悖论”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关系质量模型视角建立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消费者重购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使用SPSS26和SmartPLS3.2对顾客满意度、信任度、转换成本和重购意愿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顾客满意度对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顾客信任在满意度和重购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转换成本在顾客满意度和复购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加强数字品牌建设和构建转换成本体系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基于CLES 2021调查的2 41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受访农户中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和行为存在严重的悖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责任归属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程度主要受到感知行为控制和责任归属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浪潮席卷而来,绿色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该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引入健康意识、社会影响2个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健康意识、社会影响分别对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施以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共同解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机肥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GIP)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民使用有机肥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化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Amos.22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政策有效性和知识对农户使用有机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在知识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购买行为与购买意愿可能存在偏差。以江苏省688个消费者调查数据为样本,构建B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蔬菜的购买意愿与实际购买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蔬菜具有较高的购买意愿,但购买行为与意愿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既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可追溯试点项目认知及食品安全经历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家庭蔬菜消费量、担心优质蔬菜质量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购买意愿;购买包装鲜菜、购菜时查看蔬菜标签、家庭收入以及家中有儿童等因素显著影响购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扩大可追溯蔬菜项目试点范围、合理定价、完善追溯标准、耦合追溯体系与质量认证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不仅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积极性一般,其均值分别为3.20和3.08。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对参与培训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参与培训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培训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建议政府从注重政策引导、营造培训氛围;关注培训需求、促进职业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引导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培训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市对口支援的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青海等5省(区)228个贫困村306位致富带头人的实地调研,构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平台环境、行为意愿5个潜变量21个观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致富带头人股权众筹融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平台环境对融资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融资意愿的直接影响未通过检验,但其仍可通过平台环境因素对融资意愿产生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致富带头人积极主动学习股权众筹知识技能、政府出台政策并提供技术援助、股权众筹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