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新疆伊宁市具有典型的自然条件,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多样,各乡镇距离与伊宁市市区较近,研究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影响因素极具可复制性和代表性,探析农户分化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供给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深化伊宁市及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提高农户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基于农户视角下,文章通过对伊宁市各乡镇村实地抽样调查方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测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同时建立二元Logistics模型,运用实证检验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越完善,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概率越大,且公共服务设施实证检验中医疗设施、交通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程度的大小,具有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起到调节作用,且农户分化程度越大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多效利用,从而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结论】 为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集约节约使用农村土地,盘活利用宅基地,应该因地制宜,以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为主,法律手段为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拓宽农户就业创业渠道,提升宅基地地价和价值辐射,提高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意愿;并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别化宅基地有偿使用调控政策,防止宅基地违建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2.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利用18个省市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在区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产品时,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的农户比例依次为70.4%、65.5%和64.9%,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参与意愿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村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供给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和心理认知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和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是影响农户选择参与哪一种类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要重视政策引导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参与供给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农户不同维度社会资本,根据村庄发展程度与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次序。  相似文献   

3.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实用规划加速普及、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新阶段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村庄规划实用性前瞻性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弱项、农村公共服务基础有待巩固、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不强、乡村建设参与主体动力不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建管并重与强化监督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资金投入保障和补齐乡村建设质量标准短板,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精英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以粤西20个村庄为例,通过对428个样本的调查,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非常高。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事的主要工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老人和儿童所占比重、家庭主要生活居住地、村庄主要产业、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干部能力和行为的满意度、新农村建设内容的知悉程度、新农村建设状态及建设预期对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村庄环境评价以及新农村建设最重要参与主体的认知对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讨村域认同、关系网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选取江西省5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村域认同能显著提升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且对于提升高学历和村干部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作用更为显著;户主的村域认同和关系网络每提升1%,选择比较愿意参与环境整治的概率提升23%和7%;关系网络在村域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95;农户的村域认同感不仅可以提升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还可促进其落实到具体行为,提升环境整治参与程度。因此,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村生活基础条件,强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加强和美乡村的宣传与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生态与建设等核心问题,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引导适宜产业发展,引导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本文以兰州新区榆川村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以李家厂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解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基本原则,统筹分析村庄经济、人文、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改造提升需求,通过精准策划村庄定位,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村庄风貌,引入慢行系统、海绵村庄、真空排导系统等创新理念对基础设施进行精细化改造,达到盘活乡村资源禀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本文可为国内类似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南疆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认知的行为发生作为逻辑起点,从发展认知和发展能力视角分析了影响边疆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兼业程度越高、乡村建设重要性认知越深会提高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家庭经济水平越好、村庄发展满意度认知越高、政策认知越不足,农户参与乡村建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总的来看,发展认知相对发展能力更能带动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由此,需要从政策宣传和发展合作经济方面提高农户认识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激发农民内驱动力的重要举措.河北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城镇数量多,如何改善河北省农村的村容村貌从而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是一项重要课题.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农民意愿表达机制三方面分析制约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的...  相似文献   

10.
落实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对河北省55个村庄农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试图探究农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较低。不同地区、特征的农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破解茂名市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关系后继乏力问题、推动茂名市农业农村发展、促进茂名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茂名市“3个县级市2个区”28个典型村庄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较差、土地流转租金较少、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较低、土地流转方式单一、非农化现象突出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大茂名市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设立合理的定价标准,规范租金浮动价格;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升“三资平台”服务水平;开展农户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农民的观念;因地制宜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监督等举措破解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困境。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要实现治理有效,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并促进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以哈尔滨市香坊区2乡10村17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根据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评价指标16个,运用SPSS构建二元Logit模型探究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是否参加了农业合作组织、当地政府对农村的重视程度负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他指标均正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中,年龄在5%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文化程度、了解所在村庄事务的主要渠道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是否认可村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村委会干部认可程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乡村治理是否应该全民参与在10%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各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提高农户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农户对乡村旅游的感知有生活质量正向感知、社会水平正向感知、经济与环境负向感知和社会民风负向感知。农户的生活质量正向感知和社会水平正向感知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的积极参与对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培育旅游品牌、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个人形象、强化政府引导、协调利益分配等层面提高农户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省443个调研数据对村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认知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意愿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卫生保障条件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相对偏低,互联网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大部分村民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升作用认识、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他们的出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注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民用水协会是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组织形式,而目前实践表现为农户参与积极性较低。基于集体行动理论,采用分层模型,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以社会资本为核心变量,分析农户参与农民用水协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参与农民用水协会意愿不高,仅有51.98%的农户表示愿意参与。村庄层和农户层因素均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重要原因。村庄层因素中,村庄类型、机井总数、渠道是否存在维修养护问题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层因素中,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社会资本总量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为重的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激发农户参与用水协会意愿,应着重培育各维度社会资本,以改善农业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霍邱县潘集镇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为例,探索了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途径、效果及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坚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的原则,对项目区村庄、路渠、农地和灌排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分类实施,是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开展,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和土地流转及特色农业发展。潘集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主要经验,就是加强领导、紧密配合,强化措施、奖惩严明,做好协调,寓管理于服务中,农地村庄同步整,发挥示范作用,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层层发动、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7.
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既是“守住村魂,留住情怀,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政府的假设与农民的追求异化,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参与意愿的诉求是否得到合理尊重。以江苏为例,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户利用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利用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受农户个人特征、农户住房条件、参与开发的形式、对长期生活的考虑和村集体的态度与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村镇开发规划,注重科学引导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减少农户开发后对长期生活的担忧,以增加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基于CLES 2021调查的2 41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受访农户中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和行为存在严重的悖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责任归属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程度主要受到感知行为控制和责任归属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20,(1):46-49
畜禽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对沱江流域农户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养殖废弃物染污治理的意愿较低,治理成本增加以及农户对环境的消极态度是其不愿意的主要原因;少部分农户愿意通过劳动力投入来参与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污染认知、村庄环境对其参与养殖废弃物染污治理意愿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高、年龄小、担任村干部的农户治理意愿高;家庭劳动力越多、养殖规模越大的农户治理意愿越高;存在环境忧虑感、环境法律意识强的农户治理意愿高;村庄周围水体环境存在污染情况、处在下游的农户治理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其对旅游的感知和参与意愿有助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旅游背景,以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旅游感知和参与意愿的因子模型及因子关系模型,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利益驱动性强,通常优先考虑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和物质现实,再转向关心环境和文化保护,因此政府要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不仅要加强旅游经济建设,还要兼顾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完善农户参与管理机制,鼓励农户参与到管理中是提高农户参与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