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震荡、挫伤的疗效。方法 :5 0例视网膜震荡、挫伤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0例 )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 10~ 15 m L,加入 5 %葡萄糖液或 0 .9%生理盐水 2 5 0m 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续 10 d为 1疗程 ,1疗程未愈者重复第 2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未用血栓通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c=10 .793,P<0 .0 1)。结论 :血栓通注射是治疗视网膜震荡和挫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主因右眼红半个月,视物模糊、逐渐加重10d,于2013-05-03日入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科。患者缘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症状,当时未到医院就医,自购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治疗,自觉症状无好转。2013-04-23日患者出现右眼视物模糊症状,到当地眼科医院就医,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布林佐胺、普拉洛芬眼水点眼,布洛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予以复明片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12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69眼)和对照组27例(52眼),两组均采用降血糖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明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的吸收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乌鳢早期视网膜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10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规律。方法;收集本院近23a来的109例RB病毒,对其临床特点,病理表现,治疗,预后及家系调查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77.1%的病例就诊年龄小于5岁。22例为双眼发病,9例具有肿瘤家族史。109例中以晚期虱阳多见,病理检查大多可见有视神经和巩膜浸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真鲷视网膜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真鲷视网膜存在大量视杆,单锥和孪生双锥三种光感受细胞,视网膜颞侧区为视锥高密集区,中央区和鼻侧区为视杆高密集区,明适应下,单锥和双锥呈正方形镶嵌结构,暗适应下,这一镶嵌结构仍然存在,平均每17。9个视细胞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每个神经节细胞和9.8个双极细胞联系。水平细胞四层,推测前三层为锥水平细胞,第四层为杆水平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剥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岁以下的孔源性视网膜剥离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性别、屈光状态、外伤史、发病病程及视网膜裂孔特点。结果: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剥离病程长,男性居多,有屈光不正及外伤史,裂孔多位于视网膜下方为主。结论: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剥离有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就诊晚,易漏诊,需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9.
鳜鱼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全长5.0~115.0mm不同发育时期鳜鱼视网膜结构及3种视细胞的密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刚孵出的鳜苗视网膜感受细胞为高密度的单锥细胞,且不具视网膜运动反应。视杆细胞和双锥细胞出现较晚。随其生长发育,视锥和神经节细胞密度降低,视杆细胞密度增加。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比值增大,同时视网膜各层次的发育渐趋完善。全长30.0~43,0mm是视网膜结构及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过渡时期。后期网膜上不同区域视锥的类型、形态和数量呈现异质分布,双锥约占视锥数量的90%。鳜鱼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栖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正>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闭角性青光眼临床罕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左眼视物不清1d,于2015-10-27日就诊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患者既往体健。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半尺指数。双眼睑正常,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有色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复明片组(D组),每组12只。B、C、D组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造模后第1天给药,A组、B组予温开水灌胃;C组予西药混合溶液灌胃,以上均1次/d;D组予复明片混悬液灌胃,1次/d。并于造模后7、21 d分别观察各组视网膜复位情况,取材后观察视网膜组织中ATP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视网膜组织AT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和复明片治疗组ATP含量明显升高(P<0.01)。至术后第3周,复明片治疗组ATP含量已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复明片)能改善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etachment, RD)的特点.方法 对126例孔源性RD患者的年龄、性别、眼 别、就诊时间、职业、教育程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孔源性RD患者占同时期眼科住院人数的5.63%,男 女比例为2.5:1.平均患病年龄为50.7岁,其中16%在20~29岁发病,50~69岁发病者达到7 7%.有22例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 10例在发病6个月以上就诊.简单型视网膜脱离有32例, 其中31行巩膜外加压治疗;比较复杂型78例(占59.1%),其中有71例行巩膜环扎等 治疗;复杂型为21例(占17.4%),其中只有1例行巩膜环扎术.术前视力有88只小于等于0. 05,占67.2%,手术后行视力检查的102只眼中,22只眼视力小于等于0.05,占21.5%.结论 本组RD患者占同期眼科患者的5.63%,男性多于女性,有20~29岁和50 ~70岁两个高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本组 7例 (9眼 ) ,来自我院 1992年 3月~ 2 0 0 0年 4月的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出现明显视力下降 ,经眼部检查、鼻咽部颅底 CT检查排除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证实为放射治疗所致的视神经视网膜损伤者 ,为引起重视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5 0 .5岁。放疗前鼻咽颅底 CT检查结果显示 ,其中 5例无颅底骨破坏 ,2例有破裂孔破坏 (放疗后原有破裂孔骨质破坏处可见增生钙化 )。临床基本资料见表 1:表 1  7例临床基本资料例序性别年龄(岁 )眼别 照射野 总剂量( Gy) 时间视 力眼 底视 野1女 4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筛查分析。以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状况。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出生的早产儿45例.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定期眼底检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45例早产儿发生ROP6例.占13.3%.其中达到或超过闻值前病变者3例(6.7%);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在1200~1500g者.ROP发病率为20.0%(1/5)。出生体质量在1501~2500g者。ROP发病率为12.5%(5/40);孕周在28~31^+6、32~33^+6和34周者.ROP发病率分别为50%(3/6)、9.1%(2/22)和5.9%(1/17)。结论:出生体质量轻、胎龄小为早产儿发生ROP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眼底筛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RO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相关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208例早产儿生后2周内由眼科进行眼底检查,并记录其性别、胎龄、孕周、吸氧、分娩方式、原发病等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8例早产儿中视网膜出血20例,发生率9.6%,视网膜出血分度以Ⅱ度居多(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对策。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128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及护理。结果12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顺利完成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发现ROP13例,发生率为10.1%;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3例(6只眼),占2.2%。结论ROP应及时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充分散瞳、心理护理及头位固定等有效的护理配合对ROP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鱼眼球(直径在0.3cm左右)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方法鲻鱼和罗非鱼各5条,采得眼球20个,用体积分数(下同)95%乙醇85mL 10%中性甲醛10mL 冰醋酸5mL混合而成的FAA固定液进行固定;脱水前先用医用7号针头刺破眼球后再进行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最后在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20个眼球的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层次均基本保持完整,细胞形态清晰。结论0.3 cm左右直径的鱼类小眼球用FAA固定液固定和针刺破眼球后脱水法制作石蜡切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是早产儿眼部血管病变,其发病具有如下特征:正常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停滞和微血管的退化;局部缺血和视网膜缺氧导致血管异常增殖;血管异常增殖导致纤维瘢痕形成和视网膜剥离。本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9年开始采用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者4例,全部治愈。本文就术后采用的体位护理作一介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44~58岁。裂孔大小占1/4pd3例,占2/3pd1例,合并有其他裂孔者2例。  相似文献   

20.
鲫鱼和红腹锦鸡视网膜结构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测量了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鲫鱼和红腹锦鸡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分为10层。鲫鱼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96.57μm,红腹锦鸡为225.31μm。红腹锦鸡的视网膜内核层的细胞核层数比外核层多,鲫鱼的外核层细胞核层数大于内核层。鲫鱼和红腹锦鸡这2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与其从水生到陆生的生境迁移和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