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独特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等农业院校在高级农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农业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农业新技术转化与推广等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新特征,深度挖掘了高等农业院校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矛盾和障碍,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职能需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产业需求、市场导向、协同协作、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再矫正和再定位,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3.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4.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5.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3.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4.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5.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2.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3.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4.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5.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要为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与高等农业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与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大学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与"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相结合,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创新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动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2.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3.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4.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5.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6.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2.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3.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4.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5.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6.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锋 《吉林农业》2014,(14):92-94
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为高等农业院校发展带来机遇。高等农业院校应从人才培养、优良品种选育推广、高新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发展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探讨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科(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人才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科发展现状,提出非农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改革为例,提出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非农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以适应天津地区乃至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满足京、津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实现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高等农业教育》诚挚欢迎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高等农业院校广大教师投稿。一、投稿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2.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究。3.高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研究。4.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5.高等农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研究(双一流建设,强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6.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二、投稿说明1.本刊一律采用在线投稿系统接受作者投稿,投稿网址:http://gdnj.cbpt.cnki.net。投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视域下的林业院校正面临着一场持续、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治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了当前国内林业院校本科教育遭遇的现实困境;根据新工科提倡的专业建设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方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林业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总体思路。借鉴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提出“新林科”概念,从专业结构交叉融合、课程新体系构造和实验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德国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特色鲜明,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在创新园区与高校紧密合作、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给了中国高校教育工作一些启示:让高校和企业合作成为共同创新的主体,让"教授"与"经理"自由双向互动,让高校与科技园区深度融合,并构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应用型大学承担大学生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银杏北方区域化嫁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江苏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嫁接6种无性系品种,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银杏的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内含物质量分数以及叶片次生代谢物质量分数,从中选择黄酮生产效益较高的无性系种类。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基本在3.5%左右,相比当年生实生银杏苗质量分数较高;(2)各无性系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在1.6 mg/g左右,相比于1年生的银杏实生苗差别不明显;(3)根据无性系黄酮质量分数将6个无性系分为两类,13#、16#、27#代表的类别黄酮质量分数较低;叶丰、大花穗、佛指类为另一类,黄酮质量分数相对较高;(4)综合分析得出,佛指类为最适于邳州产区叶用银杏繁育无性系品种,其次为大花穗品种。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全新战略部署,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文章通过梳理农业类高校该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定位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类高校该专业提出了懂农业经济、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技能、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熟悉农村制度等新要求,该专业应以培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为专业核心定位,注重地理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专业属性,加大乡村文化地理教学内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类高校在乡村规划领域的话语权。最后,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构建了以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具有农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分类培养理念指导下,制订了适应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了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革新了人才分类培养的过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经多个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农、理、工等各专业大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南京农业大学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基础型课程—提高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实验化学课程体系,结合相关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多样性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采用"示范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递进的化学实验课多形式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农业院校各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大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要,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对49所试点院校社会工作硕士3385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选题以"本土社工实践梳理"为主且论文形式相对趋同,问题意识缺乏且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关联少,研究设计部分以方法与技术描述为主且较少体现设计过程,主体部分呈现类实务报告状态,结论与讨论多为对策建议,大部分结论未有效回应研究问题且实务反思的学科贡献少。文章认为,有必要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包括问题意识、设计意识、开展能力和规范技巧等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较强,既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人文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又强调学生结合实践锻炼培养规划与设计方面的能力素养。然而现阶段农林高等院校受限于自身规模、所处地域以及发展特点的限制,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人才培养无法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在国家"强化能力培养、建设一流学科"的政策导向之下,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坚持农科定位、践行实践理念、完善管理章程、实现综合发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教学实践思路,打造一流学科提供了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需求延展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连接社会与学生的桥梁,其人才培养模式攸关经济发展与高级应用型人才产出。双元性创新聚焦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系列断点: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职业衔接和质量保障,为实现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目标,促使知识、技能、职业、市场的四维融合,提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两种培养模式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为创新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双一流"建设以追求"一流"为最终目标,突出了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评价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高校类型、学科属性、被调查者群体的不同,对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评价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明确高校"双一流"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重视优势特色学科分类评价与内涵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用世界一流水平检验学科发展状况,坚持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