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TLIF手术治疗,术中先行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椎弓根钉撑开间隙,切除患侧上下关节突和椎板,由健康组织进入复发椎间盘间隙,经椎间孔显露切除椎间盘组织并处理椎间隙,行软植骨后,45°植入PEEK材料融合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2min,术中平均出血236.5mL。术后1例脑脊液漏,经俯卧位2d后愈合,无神经系统损伤、无大出血休克、无感染等并发症。全组病例JOA评分优良率为81.3%,术后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26例患者施行椎间孔镜腰椎问盘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10d,平均(5.67±0.78)d。对患者腰疼及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术前(7.58±1.65)分,术后为(1.53±1.25)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以患者下肢直腿抬高体征消失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结果直腿抬高体征消失率89%。改良Macnab标准随访,优256例,良40例,可20例,差10例,优良率90.80%。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的方法。椎间孔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适宜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手术效果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并术后复查CT、MRI。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前评分为(7.5±1.0)分,术后90d评分为(1.9±0.5)(P0.05)。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效果优45例,良好9例,可5例、差1例,其中取得明显手术效果为90%(54/60)。术后复查MRI显示突出物彻底或者大部分消失。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有效,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单节段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单间隙、特殊类型(巨大突出、脱出、钙化、极外侧型)LDH患者32例,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微创切除腰椎间盘术(PTED)治疗后,根据患者自觉症状,于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术中因椎间孔穿刺失败改为开放手术1例,余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失血10~20mL,平均住院时间5.3d,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出院后症状加重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1例患者3月后复发,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是(7.75±0.21)、(3.83±0.21)、(2.65±0.24分),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分进行评价优良率93.75%(30/32)。结论:采用PTED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受损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安全且可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双侧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狭窄节段1~4个不等26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单个或多节段潜行减压术式治疗,术后卧床1~2周。结果:获6个月以上随访,无腰椎滑脱、继发腰腿疼痛.按标准评定.优9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该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可靠.减压目的明确.不破坏脊柱后稳定结构,术后能早期起床活动,对年轻患者恢复体力劳动、防治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对下段腰椎椎间孔狭窄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腰椎椎间孔狭窄的CT表现.结果:腰椎椎间孔狭窄的主要表现为: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及软骨板形成的软组织块突出或膨出导致椎间孔狭窄;②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突入侧方椎间孔致使侧隐窝区及中间区狭窄;③腰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肥大、骨刺及骨赘形成,突入侧方椎间孔引起狭窄;④椎小关节突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伴侧外方椎间盘膨出导致全段椎间孔狭窄.结论:CT检查可充分显示椎间孔狭窄的解剖结构及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各种病理改变,从而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PTED的优势,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应用PTED治疗单一节段LDH患者83例,采用国际通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分值(ODI)和运用Macnab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并如实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83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前患者腰疼VAS得分、下肢疼痛VAS得分、ODI得分分别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分级:优41例,良31例,可8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为86.75%。结论PTED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患者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学习时间较长、难度大,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74例在医院进行侧后路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术前由手术室护士进行仔细评估,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和体位适应性训练,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结果:7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术前良好的沟通,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默契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孙萍 《当代农业》2014,(18):58-58
打喷嚏时,胸腔、腹腔内的压力会急剧升高,冲击脊柱、压迫腰椎关节。在用力过猛、姿势不正确、腰肌无力、腰椎不稳等情况下,容易引发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等多个部位损伤,甚至引发腰椎间盘突出。除了打喷嚏以外,下蹲、咳嗽等生理反应,遇到急刹车、颠簸等状况或弯腰搬重物时,都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简称零切迹)与钛板系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3-C7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接受零切迹治疗的患者10例,钛板系统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VAS及NDI评分变化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病椎融合率、沉降比例,颈椎Cobb角术后改变及邻椎异位骨化情况。结果零切迹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升高,VAS及NDI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零切迹组术后无吞咽困难发生,钛板组有4例(30.77%)(P0.05)。末次随访中2组病椎融合率及沉降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零切迹组颈椎Cobb角明显改善(P0.05),且邻椎异位骨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零切迹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效果与钛板系统相似,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明显、吞咽困难及邻椎异位骨化发生率低等优势,可考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术中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X线片及CT扫描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颈椎损伤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马尾松+红椎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结果]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指导混交林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情报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金钥匙,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76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前、术中疼痛和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观察术后早期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方法 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 a均在头侧第一邻椎和第二邻椎行常规MRI扫描和T2弛豫时间成像(T2 mapping)扫描,测量头侧两邻椎髓核相应的mapping扫描T2值,分析并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邻椎间盘T2值的差异;同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神经功能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两邻椎术后1 a的T2值均低于术前(P〈0.01),且第一邻椎术后1 a的T2值均低于第二邻椎(P〈0.01);A组术后1 a的第一邻椎T2值高于B组(P〈0.05),第二邻椎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a的JOA评分均大于术前(P〈0.01),A组术后1 a时JOA评分大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 a的ODI评分均小于术前(P〈0.01),A组术后1 a时ODI评分小于B组(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术后1 a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早期相邻节段退变,但单侧的退变程度较双侧轻;同时单侧和双侧融合术均可有效地促进腰椎神经功能和腰椎功能恢复,但单侧也优于双侧。  相似文献   

18.
间混作效果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混作是耕作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种植模式。在剖析间混作土地当量比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间混作群体的特点,对间混作效果定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间混作当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对其应用范围及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红椎是广西重要的乡土阔叶造林树种,通过调查研究证实,浦北县红椎林在涵养水土、防风抗灾、生态效益等方面作用突出;针对红椎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生态补偿偏低、群众生态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技术保护、行政监管等建议和对策,为保护发展广西珍贵的红椎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地区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时间的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林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高于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总产流量、总产沙量分别为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84.54%、68.20%;混交比例为9∶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总产流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12%,总产沙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79%;混交比例为6∶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越来越好,产流量排序从2下降到5,产沙量排序从2下降到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