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的铁及植物铁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铁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铁的性质、植物对铁的吸收和运输、植物对铁胁迫的反应以及与植物铁营养有关的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由此提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3.
FRO2基因表达与铁还原酶活性及有效铁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FRO2基因苹果突变体AFRO2的FRO2基因表达、铁还原酶活性和根系对有效铁的吸收.结果显示,FRO2基因在缺铁条件下大量表达;其表达量在根系中最强,其次是果实,叶片中最弱;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转基因AFRO2表达高于对照和其它非转基因品种;在缺铁胁迫下转基因AFRO2根系铁还原酶活性增加最多,吸收有效铁也最多.综合分析表明:FRO2基因表达量、铁还原酶活性、叶片有效铁含量3个指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为缺铁胁迫下最强.这说明,由于FRO2基因的转化和在八棱海棠苹果中的过量表达,使其编码的铁还原酶活性增加,根系还原和吸收的有效铁增多,致使其叶片中有效铁的积累最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转FRO2基因苹果突变体AFRO2的FRO2基因表达、铁还原酶活性和根系对有效铁的吸收. 结果显示, FRO2基因在缺铁条件下大量表达; 其表达量在根系中最强, 其次是果实, 叶片中最弱;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 转基因AFRO2表达高于对照和其它非转基因品种; 在缺铁胁迫下转基因AFRO2根系铁还原酶活性增加最多, 吸收有效铁也最多. 综合分析表明: FRO2基因表达量、铁还原酶活性、叶片有效铁含量3个指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均为缺铁胁迫下最强. 这说明, 由于FRO2基因的转化和在八棱海棠苹果中的过量表达, 使其编码的铁还原酶活性增加, 根系还原和吸收的有效铁增多, 致使其叶片中有效铁的积累最多.  相似文献   

5.
6.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铁缺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与吸收机制、植物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铁蛋白铁的饮食利用度。展望了应用天然的或转基因植物的铁蛋白作为铁补充剂改善人类铁营养缺乏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玉贤  刘艳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12-9114
[目的]从大枣中提取大枣多糖,然后与铁(Ⅲ)合成大枣多糖铁配合物(JPC),建立JPC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热水浸泡法提取大枣多糖;在碱性条件下,大枣多糖水溶液与三氯化铁反应合成JPC;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JPC中铁(Ⅲ)的含量。[结果]JPC是深棕红色无定型粉末,JPC中铁(Ⅲ)的含量: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为19.7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为20.37%。[结论]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玉米铁甲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果树铁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果树铁营养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包括铁对果树的生理功能、缺铁对果树生产的影响、环境因素与果树缺铁的关系、果树吸收利用铁的机理、果树铁营养失调的诊断和矫治途径及铁高效果树基因型的筛选等,总结了果树铁营养研究的方法,并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游离铁和无定形铁的质量分数以及铁活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最明显,其次为夏季,秋季最弱;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夏季明显,秋季次之,春季最弱。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游离铁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至60~90 cm处略有升高;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3种类型湿地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比较,羊草草甸最高、芦苇沼泽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甸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湿地土壤铁的活化度夏、秋季节高,春季低;土壤表层铁活化度高于底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铁冬青秋后红果累累,璀璨夺目,十分具有观赏价值,近年来,铁冬青大树移栽情况非常普遍。但由于对铁冬青的生态学特性和大树移植技术了解不多,导致移栽后成活率低,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就针对铁冬青的生态学特性,简单阐述铁冬青大树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以下处理:①植酸;②SO2(50mg/L,100mg/L)+柠檬酸(500mg/L);③SO2(50mg/L,100mg/L) 阿拉伯树胶(200mg/L);④SO2(50mg/L) Vc(50mg/L,100mg/L)对葡萄酒中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都能使本身含铁量高的葡萄酒处于铁稳定状态,防止了铁破败病的发生,同时部分改善了葡萄酒的口感质量。其中植酸能使葡萄酒的含铁量显著下降,达到降铁的目的,而其它处理对葡萄酒中含铁量影响不大,均表现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早稻中的表达及铁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早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早稻品种“旱稻297”和“早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验证转化结果。【结果】转基因植株T1代RT-PCR证明,外源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T1~T3代的PCR检测证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已经稳定遗传。多数转基因植株R~T。代种子中铁含量高于未转化植株,最高达到未转化对照的2倍以上。【结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旱稻基因组中,并使转基因稻米铁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4.
韦建玉  金亚波  杨启港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89-10594
对植物体内铁的运输机理、与铁吸收有关的基因研究、缺铁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模式研究以及信号在调控植物缺铁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32-435
测定铁倍蚜属枣铁亚种7个种群共58个个体的mt DNA COI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其种群遗传结构和变异。结果表明,在测得的1 257 bp COI基因序列中有100个变异位点,58条序列共产生23个单倍型,其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943±0.015,核苷酸多样度为0.020±0.002,其中,4个单倍型为不同种群的共享单倍型(2个单倍型为主体单倍型),11个单倍型为独享单倍型,8个单倍型为同一种群不同个体共享。AMOVA分析显示,枣铁亚种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且分化显著。TCS网络图和聚类关系综合分析显示,不同单倍型按地理分布形成较明显的簇群,其中,云南水富所有个体单独构成一个分支,与其余种群关系较远,该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6.
对荷兰铁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兰铁顶芽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在1/2MS+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扩增倍数(MR值)约2.2倍;将继代培养芽丛中高3cm以上的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MS+IAA 0.3 mg/L中,30 d左右生根率达98.2%;炼苗20~30 d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长效铁肥包膜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效铁肥包膜吸水率、浸溶率及渗水率等性能进行测定、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选择了性能较好的HA系列包膜,其吸水率15.30%~11.73%,浸溶率28.3%~23.3%,渗水率1.020×10-4~4.055×10-5ml/h·cm2.生物实验表明,HA包膜对玉米种子萌发、玉米苗和山定子苗木的生长以及苹果、桃等果树的根系发育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尝试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旱稻铁含量。【方法】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的谷蛋白基因启动子GluB-1驱动下的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2个优良旱稻品种“旱稻297”和“旱稻277”。利用PCR、Southern杂交分析方法验证转化结果。【结果】转基因植株T1代RT-PCR证明,外源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T1~T3代的PCR检测证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已经稳定遗传。多数转基因植株T0~T3代种子中铁含量高于未转化植株,最高达到未转化对照的2倍以上。【结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法可将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旱稻基因组中,并使转基因稻米铁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木质素磺酸铁肥研制及其对花生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铁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植物性膳食中铁含量。施用铁肥是解决作物缺铁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作物秸秆亚铵法造纸废弃物木质素磺酸盐(LS)为原料,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研究木质素磺酸铁的生产合成工艺,研发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以花生为试验作物,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木质素磺酸铁的施用效果。秸秆亚铵法制浆造纸废弃物木质素磺酸盐对铁具有一定的螯合性,木质素磺酸铁实验室合成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产品中铁含量的影响顺序为:反应初始p H反应温度Fe2+用量反应时间,从而确定了木质素磺酸铁肥生产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备了固体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Fe含量为12.65%,p H为6.98。土培试验中,花生植株未出现缺铁失绿时,土施和喷施木质素磺酸铁、硫酸亚铁和EDTA铁对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花生产量及新叶中活性铁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连续种植两茬后,不施铁肥处理的花生远杂9102出现新叶缺铁失绿症状,土施和喷施木质素磺酸铁可显著提高远杂9102花生新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喷施提高了叶片中活性铁含量。木质素磺酸铁对花生缺铁失绿有纠正效果,与硫酸亚铁和EDTA铁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以作物秸秆亚铵法制浆造纸废弃的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可用来生产木质素磺酸铁肥产品,土施和叶面喷施产品对纠正花生缺铁失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