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湾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驯化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进行了耐盐驯化实验。经过6d的驯化(盐度10时2d、18时2d、28时2d),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致死指标均显著高于未驯化对照组。在海水(盐度28)和淡水(盐度0)中的生长对比实验表明:尼罗罗非鱼在淡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地高于海水组,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均显著地高于淡水组。实验表明,经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的梯度驯化,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均可适应一定盐度的咸水,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养殖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驯化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进行了耐盐驯化实验。经过6d的驯化(盐度10时2d、18时2d、28时2d),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致死指标均显著高于未驯化对照组。在海水(盐度28)和淡水(盐度0)中的生长对比实验表明:尼罗罗非鱼在淡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地高于海水组,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均显著地高于淡水组。实验表明,经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的梯度驯化,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均可适应一定盐度的咸水,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养殖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4.
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 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灰色动态生长方程(GD GF)等4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对网箱养殖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进行拟合,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程度.结果表明:VB GF生长模型对体重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ompertz GF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从实际拟合结果综合评价来看,VB GF生长方程最好,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39.008 (1-1.005e-008t),R2=0.993;Wt= 1514.50(1 - 1.025e-0.101r)3,R2=0.999,体重生长拐点为11.13月龄,相应的体长为22.92 cm,体重为448.74 g.吉富罗非鱼生长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罗非鱼生长过程,反映机体生长发育规律,可为罗非鱼规模化养殖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6.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奥尼(奥利亚×尼罗)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6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86~708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7%.序列分析表明.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个体分为2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碱基差异为1个碱基,其余几种罗非鱼均只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罗和尼奥、奥利亚和奥尼的单倍型序列相同,但种间核苷酸序列差异达4.3%~7.7%.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这6个(杂)种分为3个组:尼罗-尼奥,红罗-莫桑比克和奥利亚-奥尼罗非鱼组,其中前2组亲缘关系较近,与后1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COI可作为罗非鱼种类判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幼鱼(平均体重为1.95 g±0.60 g)为试验对象,用3种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共设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经过60 d的超声波辐射养殖,结果表明:各组间体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2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试验组鱼,其体重最高,比对照组鱼体重增长约7.58%;但每天受频率为23 kHz、声源声强为600 mW/cm2的连续超声波辐射刺激5 min的鱼体,其体重反而比对照组体重减少约5.80%。各试验组尼罗罗非鱼体重与胃蛋白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当环境声强为1.58~1.60 mW/cm2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宜尼罗罗非鱼生长及性腺发育成熟的最适光周期,为其工厂化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雌性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12L:12D、14L:10D、16L:8D和18L:6D4个不同的光周期,饲养30d后比较分析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尼罗罗非鱼生长阶段的形态指标、体内激素水平及性腺发育差异情况.[结果]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在16 L:8 D光周期条件下达最大值;体长相对增长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体宽和体高的相对增长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尼罗罗非鱼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雌二醇(E2)和褪黑素(MT)3种激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在18L:6D光周期条件下达最大值.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有效促进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在16L:8D光照周期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强,而在18L:6D光照周期下其性腺发育受抑制.[结论]16L:8D是尼罗罗非鱼生长及性腺发育的最适光周期,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罗非鱼产量并促进其性腺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0.
台湾红罗非鱼后代不同体色的形态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红罗非鱼是由野生型尼罗罗非鱼(Orochrom订niloticus)与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lecus)突变型种间杂交分离而来[Liao和Chen1983],其体形酷似海水鱼类真绸(Pa-grosomusnZajor)。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力强、产量高、抗病力强、饲养容易、体色鲜艳、肉质鲜美细嫩、市场价格高等优点,在西太平洋地区有较大市场,在东南亚一带尤受欢迎。引进大陆后,在淡水中生长良好,是一个很有推广前景的品种。又因其耐盐性好,故目前已引起海水养殖者的重视。我国的广东、福建近年来发展迅猛,鱼产量有较大的增加,被当地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选育方法对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进行耐盐品种选育,并对其P2代繁育个体进行耐盐性能和生长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2代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LS50分别比P0代提高了7.46%和8.23%,差异显著达显著水平;盐度对罗非鱼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均降低;对两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2个罗非鱼品种日均增重量、瞬时增重率与盐度的线性关系都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当盐度低于9.63‰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关岛红罗非鱼快,但当盐度高于9.63‰时,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吉富罗非鱼快;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均下降,而吉富罗非鱼的下降速度较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其世代间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盐度间罗非鱼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16.667%、12.974%,累计贡献率为64.446%。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厚、尾柄高是影响中国台湾红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体高、体厚是影响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多元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罗非鱼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主要表现在体高、头长、尾柄高、吻长、全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标记法、醋酸洋红压片法、组织切片技术等方法进行个体性别鉴定,比较了性成熟前期(0.5~4.0月龄)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生长差异,并检测了2.5~4.0月龄雌、雄鱼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激素含量。结果发现,雌、雄鱼全长、体质量分别自3.0月龄、2.5月龄开始出现差异显著(P<0.05)。Logistic拟合全长、体质量生长方程为:Lt(♀)=16.443/(1+e(2.821-1.363*t)),Lt(♂)=18.248/(1+e(2.752-1.295*t));Wt(♀)=107.704/(1+e(5.157-1.464*t)),Wt(♂)=134.796/(1+e(5.080-1.417*t)),雌、雄鱼体质量生长拐点分别为3.523、3.585月龄,拐点体质量分别为52.352、67.398 g。雄鱼全长、体质量生长速度始终大于雌鱼,雄鱼快速增长期区间长度、体质量增加量大于雌鱼。2.5月龄之后,雌、雄鱼E2含量差异显著(P<0.05),3.0月龄之后,雌、雄鱼T含量差异显著(P<0.05),推测E2、T含量差异是引起尼罗罗非鱼雌雄性别生长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86对尼罗罗非鱼遗传图谱标记中筛出17对种间差异性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杂交亲本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新吉富群体、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茂名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罗非鱼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新吉富(2.8)>苏丹(2.72)、以色列(2.96)>茂名(2.6);遗传杂合度:苏丹(0.73)>新吉富(0.68),以色列(0.89)>茂名(0.56);多态性含量:苏丹(0.58)>新吉富(0.51),以色列(0.56)>茂名(0.52),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分别以新吉富、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57。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新吉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7。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与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68。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奥利亚罗非鱼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并验证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蚯蚓粉和蚯蚓粪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同一批次初体质量为(52.98±0.33)g的罗非鱼幼鱼1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A组),添加2.5%、5.0%、7.5%蚯蚓粪的饲料(B1、B2、B3组),添加蚯蚓粪+蚯蚓粉(5.0%+0.150%、7.5%+0.225%)的混合饲料(C1、C2组),试验在室内玻璃水族箱(100 cm×50 cm×50 cm)中进行,饲养60 d后测定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用蚯蚓粉粗蛋白质为57.93%,蚯蚓粪粗蛋白质为3.81%;B、C组与A组相比,饲料系数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血清抗氧化免疫能力稍高,以饲料中添加5.0%蚯蚓粪(B2组)最好,但经方差分析显示,所有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本试验结果为蚯蚓粪及蚯蚓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和新饲料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罗非鱼养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枸杞多糖对罗非鱼机体生长发育及消化功能的影响,为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促进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尼罗罗非鱼基础饲料中添加5个不同剂量(0~2000 mg/kg)的枸杞多糖,进行40 d的养殖试验后测量尼罗罗非鱼的体重及全长,计算相对增重率(WG)、相对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采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及脂肪酶(Lipase)活性,并采集前肠、中肠和后肠组织制作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于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枸杞多糖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发育均起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1500 mg/kg处理组的促进效果最佳,至养殖试验结束时尼罗罗非鱼的终末全长、终末体重、WG、LG和SGR均达最高值,分别为13.45 cm、48.74 g、6.96%、0.94%和5.19%/d;而FCR最小,仅为1.88。尼罗罗非鱼中肠组织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1500 mg/kg处理组中显著升高(P<0.05,下同),胃组织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组织的脂肪酶活性也是以1500 mg/kg处理组最高,但与对照组(0 mg/kg)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肠绒毛长度在尼罗罗非鱼前肠组织中以1500 mg/kg处理组的最短(0.351 mm)、在后肠组织中则以1500 mg/kg处理组的最长(0.320 mm),与对照组(0 mg/kg)相比差异显著;肌层厚度在前肠和中肠组织中均以500 mg/kg处理组的最厚,分别为0.089和0.087 mm,在后肠组织中则以1000 mg/kg处理组的最薄(0.065 mm)、2000 mg/kg处理组的最厚(0.099 mm)。【结论】枸杞多糖可提高罗非鱼的消化酶活性,改善其肠道组织形态,从而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发育,且以添加剂量为1500 mg/kg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吸收特征及组织毒理,在30℃实验条件下,分别按0、5、12、20、40、80、100 mg/kg的给药剂量,通过药饵单次饲喂实验罗非鱼氟苯尼考后,使用HPLC方法检测各剂量组的血药浓度,结果发现各剂量组10 h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1.49±0.46、2.66±0.62、5.08±0.75、10.60±2.34、13.74±2.87、14.42±0.49μg/mL(M±SD,n≥6,n为各浓度点数据量),表明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实验动物体内血药浓度也随之上升,但40 mg/kg剂量以上,其浓度增幅降低,提示药物利用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按照0、12、20、40、100 mg/kg的给药剂量连续饲喂罗非鱼7 d以研究药物对罗非鱼的组织毒理特性,组织切片显示20 mg/kg以下剂量组未见明显病变,在高剂量组(40 mg/kg、100 mg/kg)则出现了剂量依赖的肝肾细胞损伤现象,并且该损伤在继续饲养7 d的情况下未见修复。建议生产上的给药剂量不高于20 mg/kg,以免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利用率降低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