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鸡产蛋异常主要见于蛋壳厚度、蛋清蛋黄色泽、产蛋率等的异常,要分情况分别防治。1蛋清蛋黄异常蛋清的异常主要见有蛋白稀、变色、内有异物或异味等。蛋白稀,主要由于鸡蛋贮存时间过长或由于鸡新城疫、传支、传染性喉气管炎、磺胺类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蛋白变色,主要变红或粉红,原因是饲料中棉籽饼用量过大或水中二价铁离子  相似文献   

2.
鸡蛋是养禽业的主要产品,也是人类蛋白质食品的重要来源。而蛋白、蛋黄及蛋壳三者之间的正常比例、蛋壳的强度、蛋内有无血斑或其它异物均直接影响到鸡蛋的种用或食用价值。本次测定的目的在于了解在育成阶段实行限制饲喂以及饲料不同营养浓度对鸡蛋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蛋清稀化的主要机理是卵黏蛋白凝胶结构的恶化及卵白蛋白构型的转变,少数人也认为溶菌酶的构象变化至少是蛋清稀化的一部分原因.蛋清稀化的过程伴随着蛋清蛋白构象的转化.X射线衍射法适于测定晶体蛋白质的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核酸共振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等适用于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测定.本文对蛋清稀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鸡蛋蛋清蛋白的构象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对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磺胺二甲嘧啶(SM2)在蛋清、蛋黄及全蛋中的残留,结果表明:随着饲喂时间延长,药物在蛋清、蛋黄及全蛋中残留都相应升高,蛋中累积残留主要集中在蛋白内,蛋白中残留浓度是蛋黄中的7.628倍,蛋白中的残留占鸡蛋中残留总量的94.75%,蛋黄中的含量占残留总量的5.25%。  相似文献   

5.
鸡的产蛋异常主要见于蛋壳厚度、蛋清蛋黄色泽、产蛋率等的异常。要分情况分别防治。 一、蛋壳异常 主要表现为蛋壳变薄,色泽变浅,出现砂皮蛋,钢皮蛋等。 1.蛋壳变薄的原因及防治 (1)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相似文献   

6.
由于饲料添加剂中的多种成份进入鸡体后,可移行至鸡蛋的蛋清和蛋黄中,所以各种饲料添加剂都会对鸡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在夏季高温酷暑季节,鸡蛋储存时间对鸡蛋蛋清溶菌酶活性和蛋品质的影响。夏季收集新鲜鸡蛋,经紫外杀菌后室温保存,在不同储存时间(2、7、13、20、28d)测定蛋清溶菌酶活性、鸡蛋蛋品质的各项指标(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壳颜色、蛋清和蛋黄含水量、蛋重、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清中微生物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蛋清溶菌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浓蛋白减少而稀蛋白增多;夏季鸡蛋常温放置13d已有鸡蛋出现散黄现象,20d散黄明显,鸡蛋哈氏单位发生显著性变化,并在蛋清中检测到细菌。结果表明夏季鸡蛋溶菌酶活性在保存期间有较大的起伏,鸡蛋品质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8.
看蛋识鸡病     
<正> 看蛋黄。蛋黄橙黄色,可能为饲料中棉籽饼或某色素物质用量偏高所致;蛋黄灰白色,是日粮中黄色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缺乏等引起;蛋黄稀薄,为蛋鸡营养较差,维生素缺乏。看蛋白。蛋白变粉红色,可能是饲料中棉籽饼含量过高,或饮水中铁离子偏高的缘故;蛋白稀薄可能是使用磺胺药或某些驱虫药的结果。蛋白有异味可能是对鱼粉的吸收利用不良;蛋白有血  相似文献   

9.
正1家禽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1.1饲粮蛋白对鸡蛋蛋清品质的影响蛋清品质是评价鸡蛋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蛋清稀化现象极易发生。蛋白质是蛋清的主要组分,也是决定蛋清品质的重要因素。蛋清固形物中,约有80%的蛋白质,20%的碳水化合物、脂质、无机成分等。研究表明,蛋清中的卵白蛋白和溶菌酶与哈氏单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如受到饲料营养、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物理、化学、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初产蛋鸡不同程度的腹泻。轻度腹泻初产蛋鸡鸡群烦燥不安,易惊,拉青绿色或白色稀粪,严重者出现精神萎糜,眼睛凹陷,产蛋减少,蛋白、蛋黄变稀,蛋壳粗糙或变薄,严重的个别枯竭而死亡等症状。由于大部分鸡场未能综合分析,投用大量抗生素或抗病毒等药物而收不到有效治疗效果,反而会造成产蛋下降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1新城疫(副粘病毒)产蛋鸡感染新城疫后主要表现产蛋量急剧下降,产蛋高峰上不去,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数量增多。个别鸡有腹泻现象,易误诊为减蛋综合征。减蛋综合征病鸡外观正常,病初,蛋壳色素消失,或无壳蛋、畸形蛋数量增多,产蛋量急剧下降,同时病鸡所产但品质急剧下降,破蛋率增高。蛋黄颜色变淡,蛋清呈现水样或蛋清中混有血液及异物是减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液体蛋是把蛋壳打破后,将蛋白,蛋清分离出来,经过过滤、杀菌、加糖或盐、冷却等过程,分装在玻璃器皿或塑料瓶内。液体蛋可分为全蛋(含蛋白和蛋黄)及只含蛋白或蛋黄的蛋液。目前液体蛋均以机械化过程制造,制成后低温保存,从鲜蛋的选择、加工、贮存、销售均按严恪的卫生规则进行,品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试验分析了海兰褐壳蛋鸡、淮南麻黄鸡、贵妃鸡和D1系4个蛋鸡品种(系)所产鸡蛋的蛋黄比例、浓蛋白比例、稀蛋白比例及浓稀比。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贵妃鸡和D1系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海兰蛋鸡(P0.05),浓蛋白比例显著低于海兰蛋鸡(P0.05);海兰蛋鸡的浓稀比最高达1.19,贵妃鸡最低仅0.91;D1系母鸡30周龄鸡蛋浓蛋白、稀蛋白及蛋黄比例与40、50周龄时显著相关(P0.05或P0.01)。D1系稀蛋白比例、浓稀比与蛋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蛋黄比例与蛋重显著负相关(P0.01),蛋黄比例、浓蛋白比例、稀蛋白比例及浓稀比均与哈氏单位无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棉籽饼粕(简称棉粕)中含有棉酚和残油,用棉粕喂鸡虽多产蛋,但添加量较多时,会导致鸡蛋在贮存中出现蛋黄变褐,蛋清变红的现象。本试验观察研究了高棉粕添加量对鸡蛋变色的影响和变色鸡蛋的毒性。材料和方法 (一) 鸡的饲喂试验:选用星杂288健康母鸡,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普通蛋鸡混合饲料,试验组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30%棉柏,代替麸皮、豆饼和鱼粉。饲喂试验在山东省家禽研究所进行。试验中留取两组不同时间所产鸡蛋,抽样检  相似文献   

15.
用PAGE(Polyacry 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方法,对罗斯( Rosse)母鸡产的124枚棕壳蛋,来航( Leghoru)母鸡产的153枚白壳蛋的蛋清、蛋黄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观察到蛋黄与蛋清是两个不同的十分复杂的蛋白质体系,蛋黄有18条以上的区带,蛋清有16条以上的区带。蛋黄与蛋清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存在着品种间、品种内(个体间)差异,与饲料、饲养环境条件关系不大;部分个体所产鸡蛋冬、夏之间出现差异,即在蛋黄中有一条较快的蛋白质区带,夏季存在,冬季消失。这种现象在棕壳蛋的表型频率是0.1532,白壳蛋的表型频率是0.1961。  相似文献   

16.
<正>鸡蛋异常是指蛋的表面或内容物呈现非正常的改变。蛋鸡在整群健康、管理良好的条件下,生产的鲜蛋表面光洁、形态完整、色泽均匀、大小基本一致,手感沉重良好,互相轻碰声音清脆而不易破裂;打开蛋壳后,内无杂异物,蛋黄饱满,蛋白稀稠分明。1无壳蛋一般由于蛋鸡日粮中钙不足或感染疾病后导  相似文献   

17.
当今市场鸡蛋不受食客欢迎,其原因有二:(1)蛋清稀而不稠;(2)蛋黄小而不黄。远不如土(草)鸡蛋赏心悦目——吃香。只有回归自然喂养,远离化合物饲料,饲喂天然物质,根、茎、叶、谷、花、果、骨、鳞、甲、血……即可生下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保健蛋”。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呆立,嗜睡,不愿走动,羽毛蓬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流泪,鼻腔内有黏性分泌物,有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草绿色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病雏鹅发生脐炎、心包炎。病母鹅有的粪便中含有蛋清、凝固蛋白、蛋黄。病公鹅有的阴茎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节。本病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等混合感染时,患鹅常发生气囊炎,继发心包炎、肝脏周围  相似文献   

19.
影响蛋黄颜色因素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蛋黄颜色变浅的原因。蛋黄颜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间沉积到蛋黄中形成的。鸡没有合成这些色素的能力,它们存于蛋黄中是由于在饲料中摄入的缘故。鸡蛋蛋黄颜色浅,原因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改善蛋黄品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人认为鸡蛋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蛋清中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鸡蛋黄的热量是328.00千卡,含蛋白质15.20g,含脂肪28.20g,含碳水化合物3.40g。鸡蛋清的热量是60.00千卡,含蛋白质11.60g,含脂肪0.10g,含碳水化合物3.10g。除了这三大营养物质外,蛋黄中的钙、磷、镁、铁、锌、硒、铜、锰等矿物元素均比蛋清高出很多。维生素也大都集中在蛋黄当中,脂溶性维生素A、D、E、K主要在蛋黄中存在,水溶性维生素B族也主要存在于蛋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