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鸽新城疫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养鸽的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鸽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引起的,各日龄鸽均可发生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以下痢和神经症状为特点.笔者最近对一起鸽新城疫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和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养鸽业的逐渐发展,信鸽的疾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病毒病和细菌病同时感染时更加难以治愈。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养鸽的地区。鸽沙门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变种引起的,各日龄鸽均可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以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点。2种病混合感染时将导致信鸽抵抗力快速下降,有的病鸽出现歪头、抽风等神经症状;有的长期带菌失去飞翔能力和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养鸽业的逐渐发展,信鸽的疾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病毒病和细菌病同时感染时更加难以治愈。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养鸽的地区。鸽沙门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变种引起的,各日龄鸽均可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以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点。2种病混合感染时将导致信鸽抵抗力快速下降,有的病鸽出现歪头、抽风等神经症状;有的长期带菌失去飞翔能力和种用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鸽业亦蓬勃发展,在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疾病,其中,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鸽新城疫(ND)是由鸽新城疫病毒(又称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尤其是乳鸽感染本病易大批死亡,青年鸽和种鸽也会发生死亡。本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发病迅速,病死率可达30%-60%,有时甚至可达80%。在国内许多地区也时有鸽群发生新城疫的报道。而且在许多肉鸽饲养场呈暴发流行,是严重危害养鸽业发展的头号疾病。为了查明原因、保护养鸽业的发展,我们从发病鸽场采集到了典型病料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鸽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鸽的烈性传染病.由于以前养鸽的规模较小,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我镇一养鸽户因本病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养鸽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鸽和赛鸽业得到长足发展,种鸽、蛋鸽、集约化肉鸽养殖产业呈现集群现象,随着养鸽业的高速发展,鸽新城疫已经悄然成为养鸽业第一杀手,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主动监测的数据表明,鸽群新城疫带毒率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鸽群新城疫病毒感染情况应重点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鸽新城疫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从选址、消毒、免疫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广西养鸽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饲养种鸽数量约为200万对。最大种鸽场饲养种鸽约6万对,目标建成规模为20万对的种鸽场。大部分鸽场是种鸽饲养量为1000对~6000对的小规模养鸽场。随着养鸽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鸽病的发生与流行也日趋严重,其中鸽新城疫(又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也叫鸽瘟)一直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鸽群引起的传染病, 在世界各国鸽场均有流行。介绍了鸽新城疫流行情况及特点, 流行毒株的基因型、病毒的毒力、病毒的抗原特性, 提出在做好鸽场内生物安全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基础上, 使用市售新城疫疫苗进行合理免疫是鸽新城疫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鸽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尤以嗜神经速发型为多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是养鸽业的大敌,并常能同时引起鸡新城疫的流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即是首先暴发鸽新城疫,然后造成世界范围鸡新城疫的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特禽和观赏鸟养殖业发展较快,各地开始陆续有发生鸽新城疫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鸽新城疫又称为“鸽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死亡率为5%-95%,给养鸽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12月20日,岑溪市某养鸽户的鸽子发病,现将本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2],其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达20%~95%。2004年12月份,吉林某养鸽场600余只肉鸽发生一起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及发病情况,疑似为鸽  相似文献   

13.
鸽病防治要坚持养防联合,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准则。现介绍常见鸽病的防治技巧。 新城疫。由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是威胁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式双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与鸡新城疫病毒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及创口。  相似文献   

14.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15.
鸽新城疫亦称鸽Ⅰ型副枯病毒(PMV-1)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据报道,该病于1981年在苏丹和埃及首先发生。尔后,此病迅速传播,到1985年,已遍及欧洲、美国、加拿大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1986年香港不少鸽场也暴发本病,深圳动植物检疫所在我国首次分离出病毒。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肉鸽和赛鸽均发生了此病。鸽新城疫已对我国的养鸽业造成了威胁,给养殖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鸽新城疫在我国流行的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天津地区养鸽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个体向集约化、工厂化转变。由于饲养量、饲养密度增加,生产管理上不规范及鸡新城疫疫苗免疫保护率上的差异,导致鸽1型副粘病毒病(PMV-1,又有人之称为“鸽瘟”、“鸽新城疫”)不断发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并成为困扰当今养鸽业发展的头号疫病。  相似文献   

17.
几种主要鸽病最新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胡文娥,陈益填(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510430)养鸽业自1990年销售市场回升后,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仅次于"三鸟"而位于珍禽之首.可是,随着养鸽业的发展,鸽病也随着发展.不但鸽病种类增多、新病出现,而且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正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鸽急性传染病,也是鸽子目前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病例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差、排黄绿色稀粪、扭头和翅膀麻痹等神经症状~([1])。近年来,随着养鸽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该病在广西养鸽场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养鸽业的健康发展~([2-3])。临床上鸽新城疫与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也很常见~([4])。两者混合感染使发病鸽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鸽新城疫(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危害极大。上世纪90年代末的那次与副伤寒并发流行的疫情,使本地不少养鸽者血本无归,至今仍心有余悸。此后,我市对该病的防控高度重视,因而多年未出现大面积、暴发性的流行,但零星散发和小范围严重发病的情况依然不断。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新城疫由鸽I型副枯病毒(Paramrxovirtls-I,PMV-I)引起.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由于来势凶猛,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是肉鸽养殖的大敌1流行概况与特点鸽新城疫最早由德国人于1963年发现,Maes等1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