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6月,新宁县某黄牛养殖场发生了一起牛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笔者接诊后,根据患病牛临床症状及死亡牛解剖病理变化,实验室辅助诊断,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病。经过综合防治,13只患病牛全部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6月17日上午,笔者接到某牛场场主电话,说场内饲养的牛今天早晨死了一头,场内还有2头牛发病,请求出诊。笔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诊治,饲  相似文献   

2.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又称清水喉。临床常见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等症状。近年来,晴隆县辖区内常有病例出现。1发病情况2013年3月25日,在鸡场镇老白寨村1组刘某家养1.5岁的黄牛突然发病,发现病牛1 d就出现死亡,发病较快,死亡率较高。畜主求诊,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观察病牛。据调查,该组共有农户47户,全组现有牛存栏68头,已经有8头牛发病,死亡5头;近期该  相似文献   

3.
牛的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以高热、肺炎、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常因气候骤冷,牛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本病。1998年10月四川省金阳县马依足乡某村的70余头黄牛突然发病,病牛精神沉郁,全身衰弱,喜卧于左侧;结膜潮红,体温高达41...  相似文献   

4.
1996年3月我市胜芳镇某养牛专业户的牛群发生一种以腹泻便血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生突然,发病率高,迅速消瘦,治疗及时,很少死亡。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为牛弯杆菌性腹泻。1 发病情况 该户舍饲鲁西黄牛80头,黑白花小公牛3头,年龄8个月至1.5岁。3月中旬发病3头,肌注青链霉素、氨卞青霉素饮水效果均不佳,且五天内80%牛轻重不同发病,遂来我局就诊。2 症状 病初仅见粪表面有胶样半透明粘膜,有的带血呈紫红色。随后病牛磨牙,不食,腹胀、肌肉震颤、很快排出恶臭棕色稀便,严重的排血汤样水便。病牛腹痛、伏卧,不愿站立和走动,迅速消瘦。  相似文献   

5.
1983年4月下旬以来,我县兴华公社及附近社队较集中的发生了牛的粘液样和出血性腹泻。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合粪便和出血性混杂物的显微镜检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邱氏艾美耳球虫的卵囊,确诊为牛球虫病。  相似文献   

6.
1 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002年4月15日同江市清河畜牧站接到平源村李某报告,李家所饲养的6头黄牛逐渐消瘦拒食,治疗无效死亡,之后又接到本村几个养牛户以及东辽村于某关于死牛和病牛的报告,截止5月16日,发病牛共38头,死亡32头,治愈6头,占病牛的15%。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的全身性传染病,尤其是病牛四肢呈现外出血,在病例上尚未见有关报道,然而治疗上给病牛内服速效伤风胶囊,疗效可达100%。现将诊疗情况简述如下: 一、流行情况本病见于4—5岁使役及带仔黄牛。小牛、老牛和没使役过的牛只及水牛尚未见发生。病牛是突然发病,传染迅速,于1987年5月23日先发病一头,同一区域的8头使役黄牛,相继在五天内发病,好在无传染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8.
2020年11月,某奶牛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一批奶牛,在隔离饲养期间发现奶牛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延长,病牛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病牛结膜发绀,且在发病后24 h左右死亡。根据发病牛的临床症状和解剖后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实验室病原分离与诊断,确定此次疫情是由牛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本文主要对该次疫情的诊治过程进行介绍,以期为后续类似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消化道原虫病。本病主要侵害犊牛,使其发生出血性肠炎,临床以持续腹泻为主要特征,常呈季节性散发性流行,给养牛业造成较大危害。2004年6月份,泰来县江桥镇某养牛场的8头犊牛相继出现腹泻,粪便中带有血液,持续数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球虫病。用药治疗后,1头死亡,其余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养牛场有黄牛46头,其中育成牛32头、犊牛12头。6月5日,有2头犊牛开始发病,随后1星期内又有6头犊牛发病,6月17日1头犊牛死亡。病牛发病初期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症状某养殖户饲养的8头母黄牛放牧后不同程度出现发病症状。病牛呕吐、流涎、反刍停止、腹泻、颤抖等,严重的狂躁不安、呼吸急促、失禁、肌肉震颤。2诊断调查发现附近黄牛没有出现发病,近期该地也未调进牲畜,结合牛在田间吃草后才发病,且牛发病前2d,田间曾施用过除草剂及病牛的症状,诊断患牛为除草剂中毒。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1987年8月28日,我县在同安发生牛出血性败血病。至10月10日历时43天,全县共发生病牛46头,其中水牛34头,黄牛12头。死亡24头,其中水牛17头,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原—牛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牛的25份(水牛13份、黄牛12份)粪便标本中,用电镜和免疫电镜法检出具有典型牛轮状病毒颗粒的有8份(水牛5份、黄牛3份)粪便标本,在免疫电镜中观察到抗原和抗体形成“架桥”现象。24头牛人工饲喂病牛的无菌粪便过滤液,所发生的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是一致的。从试验腹泻的粪便中用电镜法又检出牛轮状病毒颗粒,同时在血清学上也证明是试验牛发病的病原。结果说明1980年福建省发生的牛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牛流行热的发病原因,是因为病牛受到了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感染,从而导致其出现高烧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该病发病较急、时间较短并且传染性很强,可以导致牛群大面积爆发该病[1]。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1流行特点牛流行热主要感染牛,包括黄牛以及水牛等,疾病感染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3岁~5岁黄牛比较易感牛流行热[2]。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带有病毒的病牛的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  相似文献   

14.
<正>牛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牛感染发病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0多个省,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此病呈地方性流行。夏秋季多见,犊牛比成年牛症状明显,黄牛较水牛症状明显,3岁内小水牛临床症状明显,3岁以上的大水牛有较强的耐受性。妊娠牛感染本病时,生出的胎儿伴有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症状。病牛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腹泻,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急性发病常伴有里急后重、体温升高到4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可致大批死亡。现就牛血吸虫病的查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治疗牛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3月和4月收治的2例病牛为例,给予附子理中汤口服。结果:2例病牛均治愈。结论:附子理中汤治疗牛顽固性腹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牛泰勒虫病在我县暴发以来,该病每年呈散发流行,北部山区发病多于南部,奶牛发病率高,杂种牛次之,黄牛最低。过去应用贝尼尔、黄色素等治疗该病,由于基层兽医站用药时机掌握不好,有时重复给药,致使复发率增高,病牛的肝、肾损害比较严重,牛只生产性能下降。从1988年以来,我们试用磷酸伯氨喹治疗病牛泰勒虫病,初步获得成功,现就治疗的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份,贵州省某牛场部分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0℃以上,排血尿的症状,发病持续3~5 d,病牛出现死亡。为了查明发病原因,试验采取对发病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支原体及巴贝斯虫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RT-PCR检测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牛场发病牛为牛巴贝斯虫感染,采取隔离发病牛,用三氮脒、青霉素钠治疗4 d,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以杀灭蜱虫等传播媒介。加强营养,提高牛群抵抗力,防止其他病原微生物继发感染。经过4 d治疗,发病牛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入分析牛病治疗难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10月某养牛场发生疾病的牛118只为研究样本,经兽医临床诊断,病毒性腹泻33例,牛肺疫29例,瘤胃肠炎56例。对发病牛只开展专业化治疗,分析最终结果。结果 118只病牛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病毒腹泻治疗有效率为100.00%,牛肺疫治疗有效率为93.10%,牛瘤胃肠炎治疗有效率为98.21%,疾病总治疗有效率为97.46%。结论 牛病治疗难的原因包括存在混合性感染、药物质量不过关、疾病表现复杂、环境因素、兽医技术不过关等。养殖人员需保持警惕,合理监督牛群,及时治疗牛病,重视对未发病牛只的预防。对出现疾病的牛只开展科学治疗,遏制病牛疾病发展,促进病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牛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或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犊牦牛,成年牦牛、肉牛、奶牛和黄牛也发病。犊牛发病以腹泻、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和间质性肺炎,成年牛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有时会突然倒毙。20世  相似文献   

20.
1983年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的黄牛发生了一种以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治疗试验等确诊为邱氏艾美耳球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1.发病范围:1983年发病牛28头,分布于9个乡镇、20个村;1984年发病牛14头,分布于6个乡镇12个村,治愈10头,死亡4头;1985年发病牛24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