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致诚  陌桑 《森林与人类》2002,22(11):21-22
人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实现人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大美学工程。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不仅应该在物质意义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还应该在精神意义上使人得到伦理的和情感的教益与陶冶,有利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新世纪趋势将是:人与地球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物质与精神的交换变为现实。这种趋势正对艺术实践构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警觉的新兴艺术自然环境的迅速遭毁,都市生态状况每况愈下,激起了一股对环境问题警觉的新艺术浪潮。视觉艺术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们首先站出来,唤醒公众对所处星球未来状态的忧患…  相似文献   

2.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林业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21世纪,将是人类发展史上更加辉煌灿烂的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力植树造林,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世纪为林业建设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灵魂,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土,调节气侯,改善环境,保存物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既包含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发展等 ,又纳入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这一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引发了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 ,对林业的定位从人类长远利益考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 ,我切身体会到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 ,没有林业的发展 ,就谈不上生态环境的平衡。现就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谈几点粗浅认识和见解。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人类对林业的认识不断变化而变化。当今社会 ,人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自然而然地考虑环境的保护,考虑林业的发展。在新…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此为核心思想的“生态环境生产力论”,传承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蕴含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张扬和凸显了“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积极认知,为我国当前林业建设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标准,进一步为林业建设树立起价值维度,即从“发展绿色”走向“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并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是“再造秀美山川”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对全国环境建设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行动指南。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城市生态环境是全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优劣,关系全国生态环境的安危。目前,全国有大中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5000多万人,分…  相似文献   

6.
保护环境 持续发展森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森林 ,发展林业是环境建设的关键部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出许多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资源 ,既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要求 ,又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全面发展林区与国有林场森林、人文、社会景观资源 ,兴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发展森林旅游业 ,这是人们对“森林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 ,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大地园林化 ,推进林业改革开放和振兴林业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森林是先人类而存在于地球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要促进人民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话,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认真贯彻执行。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搞好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  相似文献   

8.
加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是提高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川秀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上来看,生态恶化源于毁林,生态改善始于兴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既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要求,又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是“建筑群”和人口高度密集区,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经济繁荣昌盛的标志。所以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人的生存创造舒适、安逸的优美环境条件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段深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多系统性。从社会经济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地域和生…  相似文献   

12.
《甘肃林业》2000,(3):22-23
人类的祖先首先生存在森林环境中。“刀耕火种”,既是人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 ,也是人类斩向森林的第一刀。人类的繁衍与文明 ,似乎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黄河上游 ,丝绸古道 ,6 0 0年前也曾森林茂密 ,水草肥美 ,至今还保留着人类许多文明与辉煌的印迹。然而 ,苍海桑田 ,如今的大西北已成为荒凉、落后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汉、唐、明、清都曾有过开发西北的举措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 ,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 ,“民以食为天”,贫困、饥饿 ,使人们的手本能的伸向森林、草原 ,…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社会经济生产与周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作为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体的维护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只有真正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恢复往日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开阔自己视野,拓展我们的环境,永葆人类在地球村上繁衍生息。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整个大地形的影响,我国整个西北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多数人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知识贫困、环境意识淡薄,导致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  相似文献   

14.
曾令书 《热带林业》2002,30(4):16-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常向往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已溶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越来越重视。海南是太平洋西边的一个海岛,自从1988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以来,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原因,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需要丰富的物质,更需要美好的家园。因此,保护野生生物,保护生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人类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环境保护的根本在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当你读了这篇文章,如果能从中领悟到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为什么喜爱森林?很大程度在于文化熏陶。森林文化是人类社会关于森林的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这种文化与每一个人都十分亲近,体现出人类关爱森林珍爱自然的精神价值,对人们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浩渺的森林世界,悠久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17.
姚远  黄趸 《林产工业》2023,(9):93-9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能让人们生活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对生态环境监控变得越来越重要。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全球气候、净化水资源、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加强对湿地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环境观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每一次改造自然能力的进步,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都伴随着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危险。如果人类没有选择适当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新能力,则它会给环境和人类本身造成损害。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它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防护林是以保护、控制、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一种再生资源的林种,除保护环境外,还将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几千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广大平原地区森林植被的退缩与消失,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与人类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生态治理是在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下国家和其他自主的行动主体共同处理生态环境事务的总和,试图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办法。全球生态治理的概念来源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首先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达国家开始思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伴随着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整体视角来考察人与环境关系越来越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人类社会越来越明显地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