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盛夏季节田间植株生长势以及抽薹性的表现状况,对有关国内外散叶莴苣种质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比较研究,成功地筛选出了耐热与抗抽薹性都显著优于目前国内及本市主栽品种“广东软尾”与“翠叶”,并具有较高产量水平和增产作用十分显著的2个国内散叶莴苣品种——9547与9542。品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9547与9542具有高温下长势旺、不易抽薹且产量水平较高的特性。与“广东软尾”和“翠叶”相比,9547和 9542各自分别晚抽薹 18.7d~12. 6d和 15. gd~9.8d。盛夏大田的产量水平分别达 931kg/666. 7m~2和 922kg/666.7m~2,平均分别较“广东软尾”和“翠叶”增产 60. 57%和 92.28%。9547和 9592的基质栽培的产量水平分别为 1594kg/666.7m~2和174kg/666.7m~2,较“广东软尾”(对照)分别增产 82.92%和34. 73%,因此这两个品种是本市及长江中下游邻近地区盛夏季节散叶莴苣生产上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明莴苣抽薹过程中的生理学基础,实现叶用莴苣的周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温33℃/25℃(日/夜)处理,研究5个品种的抽薹性,及抽薹过程中的农艺性状.[结果]根据茎尖花芽分化情况以及茎长快速伸长的时期,发现五种半结球叶用莴苣的耐抽薹性强弱依次是GB-25、GB-23、GB-26、GB-31、GB-30;半结球叶用莴苣的株高与抽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结果表明,GB-25、GB-23为耐抽薹品种,GB-31、GB-30为易抽薹品种,GB-26介于两者之间.耐抽薹性越强的品种株高增长得越迟缓.  相似文献   

3.
以3个耐热品种(“意大利全能生菜”、“耐抽薹生菜”和“辛普森-精英”)和3个不耐热品种(“生菜王”、“大速生”和“嫩绿奶油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散叶莴苣在人工模拟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情况、细胞膜透性、保护酶相对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苗热害指数是鉴定散叶莴苣的耐热性的理想指标,高温导致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激素处理对叶用莴苣抽薹的影响。【方法】以绿色散叶莴苣耐抽薹GS59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喷施处理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叶用莴苣中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整个处理期内未发生抽薹;矮壮素处理后,叶用莴苣株型紧凑、茎粗壮且不易发生抽薹;赤霉素与生长素处理后植株均提早发生抽薹;三碘苯甲酸处理后,叶用莴苣早期无显著变化,后期发生迅速抽薹现象,但植株叶片小,茎细弱。【结论】在生产栽培时,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激素选择。为了提高产量,可喷施矮壮素;为了促进抽薹开花,赤霉素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抽薹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Hsp70基因与叶用莴苣抽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差异性。[结果]Ls Hsp70-3701基因在热敏品种P-S11抽薹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抽薹前;在耐热品种G-S59抽薹初期的表达量与抽薹前无显著差异,但后期表达量显著降低。Ls Hsp70-1707基因在热敏品种P-S11抽薹初期表达量与抽薹前差异不显著,但其后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抽薹前;在GS59中抽薹期的最大表达量低于抽薹前的最大表达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其他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低于抽薹前最高水平。[结论]Ls Hsp70-3701和Ls Hsp70-1707基因与叶用莴苣抽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用莴苣抽薹是差异基因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温处理条件下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花芽、花茎细胞学和茎的形态变化.[方法]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L.)“G-B30”,“G-B31”为材料,对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花芽和茎的分化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并结合茎的快速伸长时期确定叶用莴苣的抽薹期.[结果]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茎尖生长点由尖锐的锐角变为半球形,生长锥逐渐加宽变平,且都是在高温处理第4天时茎尖生长点就开始出现由圆锥形变扁平;花茎高温处理第8天细胞排列出现规律性,与常温8d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在8~20 d时花茎伸长迅速.[结论]通过观察花芽和花茎分化的情况,并结合花茎的形态变化判断,综合可知“G-B30”,“G-B31”在高温处理第8天开始抽薹.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春季栽培的盆栽莴苣品种,于2013年春季对10个叶用莴苣品种进行植株形态指标及营养品质的盆栽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莴苣‘Romaine Lettuce’植株长势旺盛,株型美观,产量高,持续采收性强,可食叶片的Vc含量为80.83mg/100g,营养品质最佳,虫害少,是适宜的春季盆栽叶用莴苣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补充加快叶用莴苣育种进展,实现周年生产.[方法]选取耐抽薹品种GB-25、中间型品种GB-26以及易抽薹品种GB-30分别喷施:0、10、40、100 mg/kg的外源IAA.在第0、9、18、27、36天测量农艺性状、分析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特性以及叶片中生理营养.[结果]结果表明耐抽薹品种GB-25第18天中、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组开始抽薹,第36天对照组开始抽薹;中间型品种GB-26第9天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18天中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对照组开始抽薹;易抽薹品种GB-30第18天全部试验组开始抽薹.外源IAA浓度越高,抽薹程度越显著,生理营养达到峰值的时间也越早;且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与中间型品种比易抽薹品种对外源IAA响应更强烈;外源喷施IAA可提前完成生理营养的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9.
适合山东周年配套栽培的叶用莴苣品种叶用莴苣又名千金菜、生菜,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特优蔬菜品种。长期以来,我国各地主要栽培散叶莴苣,近年来又相继引进了结球莴苣和皱叶莴苣,形成了配套栽培品种。潍坊市农科所从荷兰等地先后引进系列叶用莴苣品种,在品比试验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植物工厂条件下不同光质(白色荧光灯、红色LED、蓝色LED、红/蓝LED)对散叶莴苣生长和烧边(tipburn)发生的影响,为植物工厂内散叶莴苣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蓝LED能显著增加散叶莴苣的鲜重、叶数和叶面积,降低散叶莴苣的硝酸盐含量,但是没有降低烧边病情指数;红色LED能促进茎的伸长,显著降低烧边病情指数和硝酸盐含量,但是不利于干物质、维生素C积累和叶面积增加;蓝色LED则抑制散叶莴苣的生长,并增加硝酸盐含量,但能显著降低烧边病情指数.说明红色LED有利于植物工厂内散叶莴苣生长和降低烧边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深入研究叶用莴苣抽薹的激素协同调控关系和内在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延迟抽薹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GB-30、中间型品种GB-26与耐抽薹品种GB-25喷施外源生长素(IAA),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结果】低浓度的IAA处理后3个不同品种的GA3含量增加,较高浓度的IAA处理之后,前9 d的GA3的含量都会显著降低,随后回升。低浓度的外源IAA会促进内源IAA的增加,高浓度处理之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会使内源IAA的含量提前达到峰值。喷施较高浓度的IAA能够使GB-25和GB-30的ABA含量提前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前期,MeJA均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第9天时达到最大,3个品种的处理组在第9天时MeJA的积累量都比对照要高,其中易抽薹品种的差距是最明显的。【结论】叶用莴苣在抽薹前需要较低量的GA3、IAA和较高量的ABA、MeJA。外施IAA能够提高内源GA3  相似文献   

12.
耐热结球莴苣品系9544—1和9608—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盛夏季节田间结球状况和抽薹特性的表现,采用单株选择法对有关国外结球莴苣种质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比较与选择研究,成功地选育出了耐与抗抽生都显著优于国内主栽品种奥林匹亚和国外主栽品种SummerBibb且具有较主产量水平的两个结球莴苣新品系9544-1(脆叶型)和9608-2(绵叶型)。品比试验结果表明,9544-1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与抗抽薹性,在平均气温高于25℃的环境条件下叶球生长发育正常,不发  相似文献   

13.
极早熟洋葱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适宜江淮地区种植。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良种:一般极早熟洋葱品种。播期与早熟性、产量、抽薹率呈正相关。既早熟高产又抽薹率低的品种,大棚栽培宜选用“春分”(洋葱品种,下同),露地、地膜栽培宜选用“谷雨”,红皮洋葱宜选用“小满”。2.适期播种:洋葱播期严格,  相似文献   

14.
一、选用耐抽薹品种 1.春大将 由日本引进的春播结球大白菜品种,外叶浓绿鲜艳,包被结球,结球紧实。此品种早熟,晚抽性好,抗病性强,并具有较高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外165种叶用莴苣(包括结球、半结球、散叶莴苣类型)为试材,通过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索不同类型间叶用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叶用莴苣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种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比较可知散叶莴苣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结球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少。其中G-J110,G-J97,G-J64,G-J27,P-B6,G-S60,G-S73,PS16,P-S23,G-S20,G-S31,P-S22品种中含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5mg/L以上;而P-S19,G-J58,GJ96,G-J56等品种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都在1mg/L以下。  相似文献   

16.
1.四季薹非,叶薹兼用型韭菜品种,以抽薹为主,可兼顾收割青韭。株高45厘米以上,叶色深绿,长势旺盛。分蘖性、抗寒性、早发性均较强,对光照不敏感,温度在10℃以上时.可连续抽薹。利用保护地栽培可使抽薹期提早至2月下旬.延迟到10月中下旬。一般每隔2~3天抽薹一次,薹高50-60厘米.单薹重1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7.
娃娃菜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家庄地区,对金福娃、玲珑、鼎誉、真秀、28快菜和金星6个娃娃菜新品种开展了春秋两季栽培比较试验,主要调查了品种的耐抽薹性、抗病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春季栽培,为了防止未熟抽薹,建议选用金福娃、玲珑和真秀;秋季栽培时建议选用生长势较强、产量较高的金福娃、玲珑、真秀和鼎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外贸出口及国内市场对青麻叶大白菜周年供应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进行了春播品种的培育,其中“春绿1号”和“秋绿60”耐抽薹性较强,优于其它青麻叶品种,但在春播时,还要严格控制播种期并掌握好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意大利耐抽薹’叶用莴苣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0.00 mmol∕L、3.25 mmol∕L、6.50 mmol∕L、9.75 mmol∕L)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2)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地上部及地下部鲜干重和叶面积显著提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m、Y(Ⅱ)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F0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在9.75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3)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提高氮素水平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积累。本研究初步探究了水培叶用莴苣氮素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可为水培叶用莴苣的氮素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02-4603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贺州气候生长的莴苣(Lactuca sativa var.angustana Irish)品种并探索影响莴苣产量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1个莴苣品种(永安红莴笋、冬寒红尖叶莴笋、紫箭香笋王、八号红尖叶、永安飞桥香笋王、翠绿长青、南韩红笋、农博士尖叶8号、东方红尖叶、韩国红尖叶、柳兴莴苣)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株商品重、单株茎重、株高、块茎高及茎粗5个性状。[结果]翠绿长青为淘汰品种;柳兴莴苣各项性状指标均表现较低;而其他品种间的差异较小,适合发展;产量性状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且块茎重和株高两性状对莴苣的商品量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贺州市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