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露地西瓜割蔓再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割蔓再生栽培(或称二茬瓜栽培)是在第1茬瓜采收后,剪去老蔓,立即浇水施肥,促使西瓜植株基部潜伏的芽再萌发出新的秧蔓,培养其重新结瓜的栽培技术。西瓜割蔓再生减少了栽培环节,延长了生长结果周期,大大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效益。为了提高割蔓再生栽培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管理中应注意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割蔓前管理技术要点 1.重施基肥西瓜割蔓再生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基肥中有机肥用量要比一般栽培多50%,还要注意长效和速效肥料配合施用,以满足西瓜再生生长和结果的需要。一般每667m2施…  相似文献   

2.
《西南园艺》2003,31(4)
种植水稻能不能像种韭菜一样 ,割了又长 ,长了又割 ?随着野生稻耐冷基因的开发利用取得显著进展 ,这种理想有可能快要实现。江西省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大洲研究员说 :“傻瓜水稻其实就是一个完善了的多年生水稻新品种 ,它的完全开发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陈是“傻瓜水稻”研究开发负责人 ,面对人们的质疑他显得非常自信。江西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全世界分布最北的野生稻 ,蕴含丰富的抗病虫害基因和极强的耐冷基因 ,具有优良的耐冷性、耐旱性、耐瘠性、抗病性等。实验证明 ,东乡野生稻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可不死 ,生长最低温度的下限为…  相似文献   

3.
王凯 《西北园艺》2004,(4):22-22
茄子割蔓再生,减少了育苗环节,既省种子,又省工省时,还利于轮作倒茬。由于成株根系发达,所以增强了抗病能力,病害少,新发苗生长茁壮。茄子割蔓再生栽培是一项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温湿度调控、三蔓整枝、割蔓再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大棚西瓜割蔓再生,一种两收栽培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瓜割蔓再生栽培是利用其植株基部潜伏芽,再萌发新茎蔓的能力,割除老瓜蔓,加以适当的培育,促使其重新抽蔓、开花、结瓜,实现1次种植2次收获的1种新的栽培方式。笔者从2002年开始进行西瓜割蔓再生栽培试验,并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发展,西瓜割蔓再生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深受瓜农欢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茄子割蔓再生,减少了育苗环节,既省种子,又省工省时,还利于轮作倒茬。由于成株根系发达,所以增强了抗病能力,病害少,新发苗生长茁壮。茄子割蔓再生栽培是一项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1)适期割蔓。茄子在春秋两季价格高但产量低,而到盛夏就转入高产低价期。所以入伏的盛夏就是割茄蔓的最佳时期。另外茄子有门茄、对茄、四门斗茄果实大而且品质优、上部果实小而且品质差的特点,通过割蔓再生,正好把高产期向后推迟30~40d(天),在市场缺少茄子时,割蔓再生的茄子正好处于高产期,所以茄子的高产低价期是最好的割蔓时期…  相似文献   

7.
西瓜割蔓再生栽培是在第1茬瓜采收后,剪去老蔓,立即浇水施肥,促使西瓜植株基部潜伏芽再萌发新枝,培养其重新结瓜。西瓜割蔓再生减少了栽培环节,延长了生长结果周期,大大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经过我县技术人员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西瓜割蔓再生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8.
割茎再生技术对黄秋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割茎再生技术,研究其对台湾五福、绿羊角、东京五角、早生五角、黄秋葵1号、黄秋葵2号等6种冬种黄秋葵品种的果实性状、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茎再生技术可以使黄秋葵的采摘期提前40d左右,采收期延长30d左右;割茎再生技术可以在冬种黄秋葵种植采收末期应用,黄秋葵果实可作越夏蔬菜供应;割茎再生后的台湾五福黄秋葵的果实性状、品质及经济效益最好,每667m2纯收益增加8800~9750元,日均收益达62.0~68.7元,是最适宜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割茎再生栽培的黄秋葵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割蔓再生栽培的小西瓜品种,给大田生产提供参考,对拿比特、红小玉、花仙子、黑美人4个小西瓜品种进行割蔓再生栽培比较试验,研究各品种生育期、再生能力、品质、产量等因素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割蔓再生栽培全生育期在160~172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头茬瓜为10.1%~10.6%,再生瓜为9.9%~10.2%;总产量以拿比特最高,折合667m2产量2917.5kg,黑美人最低,为2262.5kg;再生能力拿比特最强,花仙子最弱。在4个参试小西瓜品种中,拿比特的再生能力最强,总产量最高,品质较好,适合于割蔓再生栽培,可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气候适宜,采用割枝再生栽培技术进行辣椒生产,具有生长周期短,收益见效快等优点。且割枝再生辣椒技术不需要再进行辣椒苗的培育、定植和前期栽培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二茬辣椒在田时间短,土地占用成本低。夏季是南京地区蔬菜的“伏缺”季节,割枝再生辣椒在南京地区夏季上市,价格高,收益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西瓜割蔓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割蔓再生栽培减少了苗期管理、移栽定植等栽培环节,节省了生产费用,延长了生长结瓜周期,大大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效益,在西瓜早熟栽培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现将割蔓再生栽培西瓜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割蔓再生技术对两个西瓜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大棚西瓜主栽品种"早佳"和"蜜童"为试材,研究了割蔓再生技术对2个西瓜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蔓再生技术处理中2个西瓜品种的叶片转化酶含量、根系活力与总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蜜童"品种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2个西瓜品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西瓜割蔓再生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对2个西瓜品种叶片中的保护性酶含量起到了提高作用,有效缓解了西瓜一次性栽培的后期衰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汝顶 《西南园艺》2005,33(3):50-50
众所周知,环割是促进作物生长改向的一种机械损伤技术,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普遍采用刀砍柁果树干来提高其着果率。近几年,环割技术运用于柑橘、龙眼和荔枝上,所取得的效果不一,究其原因是环割时期和程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下面谈谈龙眼环割的技术和效应。  相似文献   

14.
茄子是一种喜温蔬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具有多年生长的特征,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茄子割秧再生栽培,不但解决了高温期播种育苗的问题,而且早花、早果,省工、省时,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调节茄子淡旺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尤军 《中国园艺文摘》2014,(10):161-161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实施西瓜早播种早收获再行割蔓栽培生产二次瓜技术,是一项新型西瓜栽培技术。为提高西瓜产量,提高效益,实施西瓜割蔓再生栽培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新型实用的树皮割挠(一体)刀多年来,在果树、林业生产中一直大量应用于割皮、刮皮的工具分别为割皮刀和挠(刮)皮刀。这两种工具一般只能单独使用,结合使用时需双手和频繁换手操作,尤其在刮治较高部位的病皮时,更是费力费时。所以,人们希望能生产出一种集割、挠于...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研究了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品质对刈割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刈割可提高紫花苜蓿株高和地上植株的再生能力;不同强度的刈割均增加了紫花苜蓿单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R/S),以中度刈割增加最为显著,重度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补偿地上生物量最高;随刈割强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a含量有所增加,叶绿素b含量有所下降,与刈割前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a和b含量,有利于增强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重度刈割紫花苜蓿根系总长和平均直径显著降低(P0.05),而中度刈割紫花苜蓿根系总长和平均直径显著增加(P0.05);与刈割前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不同程度提升了紫花苜蓿根系活力;紫花苜蓿平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均表现为中度刈割轻度刈割重度刈割不刈割(对照);综合各指标可得出荒漠草原区提高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品质的最优方案为中度刈割。  相似文献   

18.
冬枣,若不进行环剥、环割,不容易坐果。据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单独解决冬枣坐果难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环剥环割是冬枣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在冬枣环剥环割技术上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枣农参阅。  相似文献   

19.
<正>西瓜割蔓再生栽培是利用其植株基部潜伏芽, 再萌发新茎蔓的能力,割除老瓜蔓,加以适当的培育, 促使其重新抽蔓、开花、结瓜,实现1次种植2次收 获的1种新的栽培方式。笔者从2002年开始进行 西瓜割蔓再生栽培试验,并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在生 产上推广应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发展,西瓜割蔓再 生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深受瓜农欢迎,社会、经济效 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型实用的树皮割挠(一体)刀多年来,人们在果树、林业生产中一直大量应用于割皮、刮皮的工具分别为割皮刀和挠(刮)皮刀。此两种工具一般只能单独使用,结合使用时需双手和频繁换手操作,尤其在刮治较高部位的病皮时,更是费力费时。因此都希望生产一种集割刀和挠刀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