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可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产卵量和良卵率。极显著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生长芽生长量,极显著提高春叶产量;适当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及茧层量。极显著提高卵质成绩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生长芽生长量,极显著提高春叶产量;适当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生命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及茧层量。极显著提高卵质成绩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王泽林  陈继久  袁雄  宋有权 《北方蚕业》2012,33(1):35-36,54
设计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种茧育桑园N、P2O5、K2O肥的施肥比例,观察并调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能显著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5.
春伐桑园氮磷钾肥比例对种茧育桑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肥比例,并对桑叶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显著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综合考虑桑叶的产质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本施肥比例,种茧育桑园尤为如此,以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N∶P2O5∶K2O=10∶5∶5能适当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适当降低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同时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7.
种茧育春伐桑园氮磷钾肥比例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桑园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春季发芽率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及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磷含量,同时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8.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施肥比例N∶P2O5∶K2O=10∶5∶5、667m2桑地面积留条7 500~8 000条、中干拳式树形的技术组合,可适当提高原蚕的饲养成绩、茧层量、茧层率、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9.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夏秋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和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和全茧量、茧层量及产卵量。  相似文献   

10.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春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1.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草地学报》2020,28(5):1386-1394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钾(Potassium,K)肥与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1~3茬无芒雀麦P,K含量、C (碳,Carbon):P和K:P以及1茬N含量、2茬N:P、3茬C含量和C:N,N:P影响极显著(P<0.01),对1茬和2茬苜蓿C,P,K含量和C:P,N:P以及3茬N,P,K含量和C:P,C:N,N:P,K:P影响极显著(P<0.01);混播比例对1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2茬C含量和3茬C:N,N:P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与混播比例互作对1~3茬无芒雀麦C含量、苜蓿P含量和C:P,1茬与2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以及苜蓿N:P影响极显著(P<0.01)。禾草N:P在3.53~7.60之间,苜蓿在8.37~12.32之间,表明无芒雀麦生长主要受N素影响,苜蓿生长同时受N素和P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肥用量对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武汉地区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s生长状况、草屑积累量、氮(N)磷(P)钾(K)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N、K肥(N 15g/m2,K2O 12g/m2)基础上,P肥能明显促进草坪草分蘖并提高成坪后叶绿素含量,施P(P2O5)2.5~20.0g/m2处理的分蘖数是不施P对照的2.81~4.32倍,叶片SPAD值比对照高15.8~18.2.草屑积累量和高羊茅总干物量随P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P 10.0g/m2范围内,地下部干物质量也随施P增加而增加,继续提高P用量有下降的趋势.高羊茅舍N量因施P而明显下降,地上部P、K含量随P肥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地下部P、K含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肥用量10.0g/m2时高羊茅N积累量达到最高值(7.51g/m2),是对熙的2.71倍;随着P用量的增加P、K养分积累量持续上升,且P积累量与P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草坪生长质量及肥料利用效率,认为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新植高羊茅的P肥(P2O5)用量以5~10g/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草原2号杂花苜蓿+Carlton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基肥和追肥中N,P和K元素营养配比对混播草地头茬草N,P和K含量的效应。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K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K量和苜蓿的含N量。高P或高K处理均使无芒雀麦的含N量下降。施N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N量,而对苜蓿含N量影响不明显。高N处理(基肥30 g/m2,追肥45 g/m2尿素)降低了无芒雀麦和苜蓿的含K量,同时也降低了苜蓿的含P量。N,P和K营养配比为N 9.0-13.5 g/m2、P2O57.2-12.0 g/m2、K2O 12.0-18.0 g/m2时牧草N,P和K含量较高。随着草地使用年限增长,无芒雀麦的N素含量下降,苜蓿的K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苏丹草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出苗后39~62 d,干物质量增加最快,占干物质总量的35.4%,日积累量也最大,为335.59 kg/(hm2·d).试验条件下,苏丹草鲜草产量为190.00 t/hm2,需吸收N 489.9、P2O5 122.4、K2O 585.3、Ca 106.6、Mg 38.3 kg,N:P2O5:K2O:Ca:Mg为1:0.25:1.19:0.22:0.08;需吸收Fe 6 364.6、Mn 1 383.9、Cu 236.2、Zn 1 498.0 g,N:Fe:Mn:Cu:Zn为1 000:13.0:2.8:0.5:3.1.养分吸收量和比例可作为苏丹草合理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施肥水平对菊苣"奇可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芬  杨清辉 《草业科学》2011,28(6):1044-1047
摘要:通过N[375(N1)、600(N2)、825(N3) kg/hm2]、P[300(P1)、450(P2)、600(P3)kg/hm2]、K[120(K1)、150(K2)、180(K3) kg/hm2]不同配比施肥对菊苣“奇可利” (Cichorium intybus cv. Barckoria)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为“奇可利”栽培和综合利用及解决西南地区养殖业春天和伏天青饲料紧缺矛盾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水平对“奇可利”牧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蛋白含量、钙含量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顺序分别为N>P>K、N>P>K、N>K>P、K>P>N和N>K>P;对其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奇可利”牧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随施N或施P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N3P3K2处理的牧草和粗蛋白年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N2P2K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钙含量最高,N3P1K3处理的粗灰分含量最高。综合比较得知,N3P3K2处理是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的施肥处理,适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施肥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1,32(2):31-33
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桑园增施磷钾肥,能极显著地提高种茧的茧质,产卵量及良卵率。  相似文献   

18.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高凯 《草业学报》2020,29(11):91-101
氮磷钾施量、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不同氮磷钾组合与混播比例下牧草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为豆禾混播草地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对象,采用2个间行混播比例(豆禾比2:2和1:2)和7个氮磷钾组合[N280P150K0(A1),N350P100K360(A2),N140P300K300(A3),N420P250K120(A4),N70P50K60(A5),N210P0K240(A6)和N0P200K180(A7)]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豆禾总产量以A2处理最高(11.68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1处理禾草产量(3.8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2处理苜蓿产量(8.6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A1,A5,A6,A7处理;缺氮(A7)处理全年禾草及豆禾总产量最低。氮肥及氮钾互作与豆禾产量、氮钾互作与苜蓿产量显著相关(P<0.05)。禾草、苜蓿及豆禾NPK偏生产力和吸收率随着NPK施量增加而逐渐下降,A5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缺钾(A1)和低钾(A5)处理苜蓿N利用率明显降低,缺磷(A6)和高磷(A3)处理禾草、苜蓿及豆禾K利用率明显下降。豆禾2:2混播全年苜蓿产量及豆禾总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1:2混播。豆禾2:2混播苜蓿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豆禾NPK偏生产力、N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高于1:2混播,禾草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P<0.01)低于1:2混播。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豆禾2:2间行混播,氮磷钾施量以N 14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12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敖汉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6.59kg/hm2、施P2O548.92kg/hm2、施K2O283.79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66464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9(N2P2K1)、处理1(N0P0K0)、处理5(N2P1K2)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0%的处理组合是处理6(N2P2K2)、处理7(N2P3K2)、处理11(N3P2K2)、处理12(N2P1K1),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6];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8(N2P2K0)最低;还分析了N、P、K肥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