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麦棉两熟是沿海棉区主要种植方式,为了研究连续施用三要素化肥的肥效演变规律和棉花大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我们于1981~1986年进行了麦棉两熟十季定位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本所试验场,土壤为粉砂粘壤(中壤)。耕作层土壤肥力:有机质1.41%,全氮0.103%,速效磷15ppm,速效钾275ppm,缓效钾1185ppm,pH(水提)8.2。  相似文献   

2.
1979年,两熟制试验在较肥沃的鳝血黄泥土上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3.46%,全氮0.174%,全磷0.18%,速效磷37.5ppm,速效钾67ppm。三熟制试验田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2.7634%,全氮0.1779%,全磷0.170%,速效钾49ppm。试验分“V”字型、片仓氏、一哄头(对照)三种施肥法。一哄头为二次重复,其他均为三次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两熟制18.2×15尺(0.046亩),密度3×5寸,每亩4万穴;三熟制19.2×12尺(0.038亩),密度3×4.5寸,每亩4.4万穴。品种均为广陆矮4号  相似文献   

3.
(一) 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过程,影响着作物产量与品质。据测定,年亩产稻麦750公斤,约需K_2O13公斤,其中60%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含钾状况与供钾强度,对稻麦生产至关重要。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平均为84ppm。其中在50~100ppm的面积为39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50ppm以下的极缺面积有64.1万亩,占10.6%,沿太湖的荡田地区,青紫泥土、青泥土、小粉土、白土等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0~60ppm;沿江地区的夹沙土和沙夹黄等土种,速效钾含量为60~90ppm。  相似文献   

4.
<正> “泰莱肥宁”平原是山东省著名的四大平原之一,以褐土为主,土体结构良好,自然肥力较高,土壤耕层含有机质1.14~1.29%,全氮0.086~0.105%,速效氮78.4~98.6ppm,速效磷7.55~16.29ppm,速效钾63.4~124.6ppm。地下水较丰富,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光热资源丰富,小麦生育期间光照时数为1468.2~1679.2小时,≥0℃的积温为1980~2401.6℃,降水量为125.7~231.2毫米,是泰安市主要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我省不少小麦产区由于采取“化肥起步,氮磷配合”的措施,小麦生产迅速由低产水平一跃而达到中产水平。全省小麦平均单产,1983年已由1978年的212斤上升为375斤。但从目前土壤肥力情况来看,土壤养分虽比过去有所提高,可是仍属于低产范畴。如最近宿县、固镇两县对34个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化验结果,有机质含量仅为1.07%,速效氮为56ppm,速效磷为6.6ppm,有机质比1979年仅增加0.1%,速效氮增加3ppm,速效磷增加0.6ppm,在这样低水平的肥力土地上种植小麦,如果不施肥料,每亩只能生产100  相似文献   

6.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和培育壮苗,我们进行了草莓育苗田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材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水田马肝土(A组)和丘陵旱地黄白土(B组)上进行。土壤基础肥力:A组有机质1.62%,全氮0.119%,速效磷28.1ppm,速效钾80ppm,有效硼1.18ppm;B组土壤有机质1.06%,全氮0.081%,速效磷12.1ppm,速效钾55ppm,有效硼0.34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西峡县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查清土壤肥力衰减的现状及其原因,我们通过对1988—1990年205个土壤样品的化验,参照1983年土壤普查和多年调查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土壤肥力衰减现状据化验结果,目前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碱解氮65.6 ppm、速效磷12.9ppm、速效钾177.2ppm。与198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3%、15.9%、28.3%  相似文献   

9.
<正> 1986—1990年通过多点试验示范,探讨了在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低的潮土上,红薯缺锌表现及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试验采用大田小区对比法。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7~1.31%,碱解氮36~89ppm,速效磷3.1~15.6ppm,速效钾96~195ppm,有效锌0.26~0.88ppm。土壤有效锌的测定采用EDPA浸提,用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10.
晋南冬小麦“三优三抗”高产稳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晋南灌区包括运城、临汾两大灌区,面积598.5万亩(保浇477.6万亩)。该区土壤以褐土为主,土体结构良好,耕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土壤耕层含有机质1.00—1.50%、全氮0.068—0.102%、速效氮58.4—84.7ppm、速效磷13.44--27.75ppm、速效钾88.5—134.8ppm。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2—13.7℃,稳定通过10℃的积温4100—4500℃,无霜期180--210天,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小麦生育期日照时数1600—1750小时,年均降雨量500—570毫米。  相似文献   

11.
在麦棉两熟制地区,为解决好麦棉常年套种的土壤肥力消耗问题,我们于1982~1984年就麦棉两熟套种两肥耕作制做了定位试验。试验田土壤为粉沙壤土,肥力中上等,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62%,全氮0.103%,速效磷13.4ppm。10月底手扶拖拉机旋耕翻埋秋绿肥,条播盐辐矮早三大麦,麦辐1.4尺(麦套棉4尺组合),麦收后麦茬铺放麦秸300斤/亩。4月中旬套种盐棉48,塑膜地面覆盖,密度3600株/亩,7月上旬翻埋棉花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13.
土壤供钾水平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点阵法,经修饰的Cate-Nelson方差法、Mitscherlich方程和对数方程拟合法综合分级,在土壤速效钾含量20~40ppm范围内,所取得的149组田间试验数据确定供钾水平等级,提出种植水稻、甘蔗、苎麻、西瓜和棉花等作物的土壤当季供钾(速效钾)指标。水稻为极低<40ppm,低40~70ppm,中70~90ppm,高>90ppm;甘蔗为极低<45ppm,低45~60ppm,中60~95ppm,高>95ppm;苎麻极低值为65ppm;西瓜极低值为60ppm;棉花极低值为45ppm。根据不同指标等级可对不同作物提出施钾计算式和最佳施钾量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金县耕种土壤的养分概况我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进行了大量的土壤分析,根据700多个农化样点平均,耕种土壤含有机质0.91%,含全氮0.06%,含全磷0.098%,含速效磷为3.12ppm。从整体看,耕地土壤可谓缺磷、少氮。金县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层速效磷的含量如表1。其中以草甸淤黄土速效磷含量最高,棕壤性土最低。不同土壤类型的不同发生层次含速效磷的数量是:棕壤性土:只有腐殖质层和母质层或腐殖质层和母岩层。耕层含速磷2.5ppm 左右,母质层含速磷在1.94~2.12ppm 之间。棕壤:耕层含速磷2.44~4.36ppm;犁底层含速磷1.44~1.50ppm;淀积层含速磷低于1.44ppm,母质层含速效磷更低。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草莓生产,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我所自1985年秋开始,以高产优质为目标,进行草莓施肥技术研究,现将两年来取得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氮磷钾肥料效果和用量试验。试验在本所进行,土壤为宁镇丘陵马肝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4%,全氮0.128%,速效磷16.2ppm,速效钾53.3ppm。试验设空白、菜饼100斤/亩(肥底)、在统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单季晚稻田间混播黑麦草和紫云英,以探索其增产鲜草量、改良土壤与促进后茬水稻生长的效应,并为发展畜牧业开辟饲料来源。 一、试验方法 试验地土壤为黄泥土,含有机质2.86%,全氮0.16%,速效磷11.3ppm,速效钾81.2ppm。试验设紫云英单播、黑麦草单播、黑  相似文献   

17.
芝麻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芝麻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芝麻单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状态,亩产量一直徘徊在20—40公斤。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1986—1988年在我省六个地、市布置了大量田间试验,以探讨芝麻施用氮、磷化肥的增产效果与适宜用量和配比。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养分变幅:有机质0.733~1.853%,全氮0.063~0.150%,碱解氮31.9~198.2ppm,速效磷2.0~20.7ppm,速效钾84.3~297.5ppm。试验采用氮磷两因素三水平9个处理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淮北砂姜黑土地速效磷含量属极低量.1981年9月在濉溪县杨柳乡取24个土样化验分析,0—40厘米的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93ppm (0—3.8ppm).1982年全县取64个土样化验分析,速效磷含量3.19ppm.同年,在全县小麦低产区取29个土样化验分析,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02ppm.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淮北地区沿废黄河两岸的大面积砂土与砂壤土,历来产量不高.人们认为低产因素主要是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一般含有机质0.5~0.8%,全氮0.04~0.06%).但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和不同数量的有机氮无机氮肥配合施用与产量的相关性究竟如何,还有待明确.本文根据在黄泛砂壤土稻麦两熟轮作制中,不同有机肥无机肥配比的定位试验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法,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探讨.试验在宿迁县农科所进行.试验田0~15厘米土层,pH8.98,有机质1.57%,全氮0.086%,速效磷29.20ppm,速效钾71.80ppm,<0.01毫米物理粘粒11.77,<0.001毫米粘粒2.83.  相似文献   

20.
小麦氮肥效应曲线及有关生理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于探讨沂沭河冲积淤土的氮肥效应,根据不同氮处理与小麦有关生理效应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确立小麦栽培生理和供氮的指标.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为沂沭河冲积淤土,土层0~25厘米,质地中壤,pH7.4.1981~1982与1982~1983两个年度内,有机质分别为1.32%,1.37%;全氮为0.097%,0.07%;速效氮为1.10,1.01毫克/100克土;速效磷为5.3,8.9ppm;速效钾均为131ppm;碳酸钙均为0.15%.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四次.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