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氮肥减施在水稻-油菜轮作中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20%,对水稻-油菜进行轮作.通过增施农家有机肥、分次施氮和施用缓释氮肥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中速效氮和植株中全量氮的含量,同时增加水稻和油菜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以80%传统施氮量加20%有机氮肥处理效果最佳.其中水稻增产6.94%,油菜增产6.88%.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及植株的全量养分逐渐降低,成熟后两种作物的氮、磷养分主要储存在子粒内,而钾则集中在茎秆内.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区低产麦田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平原区低产田小麦产量低、土壤肥力持续下降问题,作者在藁城市和保定市清苑区低产田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衡施用无机肥及合理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物量、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施用氮磷钾无机肥并配以鸡粪有机肥提高小麦产量14%以上,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提高10%以上,籽粒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32.6%,62.8%和23.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提高14.2%。综合表现以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施用小麦籽粒带出N、P、K量相等的无机肥并配以1 500kg/hm2鸡粪有机肥提高小麦秸秆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促进小麦养分吸收,提高籽粒养分利用率,籽粒吸收氮磷钾比例与肥料施用接近,改善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油菜三熟制下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植株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设无肥(CK)、全化肥(NPK)、氮钾(NK)、氮磷(NP)、30%有机肥(30%OM)和60%有机肥(60%OM)6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显著提高早稻稻谷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以30%O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60%OM处理次之,与CK相比,增产率分别达到131.58%和119.08%。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还能促进稻谷氮磷钾养分的吸收,30%OM和60%OM处理稻谷养分总积累量(N+P+K)比NPK处理分别高3.90%和1.05%,比CK分别高135.65%和129.19%。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培肥和土壤养分的维持与提高。研究还发现NK处理早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速效P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说明磷素是制约该地区早稻作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民在早稻生产中应注重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4.
以旱作免耕条件下燕麦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和氮磷钾肥配施(NPK)6个处理,研究其对旱作免耕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旱作免耕燕麦田的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在燕麦生育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高低顺序均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高低顺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单施钾肥>不施肥,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和氮磷肥配施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不施肥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肥处理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不施肥,除单施磷肥和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显著差异,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为2 238.25 kg/hm2,较对照增产24.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豫南平原地区平衡施肥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处理植株对N、P、K吸收量分别比缺N、P、K处理提高46.64%、30.54%、19.13%,各养分的利用率分别为N:41.13%、P2O5:25.5%、K2O:66.33%,每形成100kg玉米籽粒吸收N3.08kg、P2O50.69kg、K2O3.94kg。平衡施肥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极为显着,平衡施肥处理增产效果比不施N、P、K分别增产32.9%、4.3%、11.61%,比不施任何肥料增产38.4%,每施1千克N、P2O5、K2O增产玉米籽粒10.4kg、6.4kg、10.92kg,氮磷钾肥料对玉米的增产效应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长期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制中2季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是现阶段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P、K则不成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连续2季不施用P、K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轮作周期内最佳施肥量处理(OPT)的地上部N总累积量为314.2kg.hm-2,其中土壤N供应量分别占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N累积量的63.0%和72.9%,N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10.85%和24.9%;2季地上部P2O5和K2O的总累积量分别为159.5和543.9kg.hm-2,土壤P和K的供应量均超过了90%,P肥和K肥的2季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1.5%和8.6%;减少总施N量和N肥后移至水稻季的施肥措施均可增加作物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的适宜施N量分别是450和150kg.hm-2,可比常规施肥量分别减少55%和33.3%;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消耗土壤养分,但大棚茄子长期高量施肥累积的养分仍有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氮和磷添加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及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全球性的氮沉降和施磷肥不断增加对森林土壤产生重要影响。藜蒴(Castanopsis fiss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外源性氮和磷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可以为藜蒴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针对广东省云勇林场一片立地条件相似的14年生黎蒴人工林进行为期2年的模拟氮和磷沉降,设置不施肥(对照)、施N肥、施P肥、施N+P肥4种处理,对应的氮和磷施用量分别为0,200 kg N,80 kg P and200 kg N+80 kg P(hm-2·a-1),每种处理有8个重复。结果表明,加N减少了土壤全P、全K和速效K含量,增加了土壤碱解N含量;加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了土壤全K含量;加N+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速效P含量,减少了土壤全K含量。加N、加P和加N+P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加P处理还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加N+P处理也提高了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豇豆(Vigna unguiculata)为材料,采用椰糠有机肥、生物酵素·活性菌肥和化肥作基肥,研究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养分、豇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椰糠有机肥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尤其施用量在14 286 kg·hm~(-2)(B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 H值较种植前(CK0)及施用化肥的处理(CK)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均达显著性差异;(2)椰糠有机肥总体表现出优于化肥及生物酵素·活性菌肥的良好效果,其中施用量为9 524 kg·hm~(-2)(B1)时,产量最高,B2次之,但B1,B2之间差异不显著;(3)B2处理豇豆表现出最好的综合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BF)、枯草芽孢杆菌(BS)、缓释氮肥(SRN)对木薯生长和土壤养分、酶活性等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不同生物有机肥(BF)施用量(BF1,5 t/hm2;BF2,10 t/hm2)、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BS)浓度(BS100,100倍稀释;BS200,200倍稀释)、SRN及减肥处理(75%CF)、尿素处理(1次施用,UN1;2次施用,UN2)等组合共13个处理。【结果】BF2+75%CF处理比BF2+SRN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施用SRN情况下,BS10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BF2在施尿素时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BF2+75%CF处理比SRN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BS+SRN、BF+SRN、BF2+75%CF处理均比SRN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施用SRN的情况下,BS100、BF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SRN、UN2处理木薯产量分别比UN1处理显著提高20.5%和21.7%,BS和BF处理在施尿素或SRN情况下均能显著提高木薯产量。相比常...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5.45%~15.01%,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提高紫花苜蓿铁、锰、铜、锌、钼、硼、钴、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优于单施;NPK处理最优,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精准施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蔬菜精准施肥推荐系统小白菜的推荐施肥量,在田间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施肥量处理的小白菜产量最高,达36868.5kg.hm-2,小白菜硝酸盐含量较低,肥料利用率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最高,种植者纯收益最大,达54271.65元.hm-2,并且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以及酸碱度、电导度、有机质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趋势都优于其他处理,不会造成土壤中盐分累积,因此说明该系统用于推荐露地小白菜生产的施肥量是准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溶性肥料的优势,包括肥效快速明显,利用率高;养分含量高且全面,配方可灵活调整;施用方便且经济安全。介绍了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式,包括灌溉施肥、无土栽培、叶面施肥。针对水溶性肥料产品研发低,质量参差不齐,各环节利润高,灌溉设备不配套,尚未形成有效推广等问题,从加强产品开发,规范水溶性肥料市场,配套灌溉设备,合理利用政府补贴几方面,提出了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和无机肥联合施用,不仅能保持黄瓜产量,提高品质和风味,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复合肥料可以减少因施肥过量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复合肥料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根据黄瓜需肥特点和养分的合理配置,既能满足黄瓜生长的要求,又克服了有机肥效率低的缺点。因此,有机无机复合肥的联合应用将是黄瓜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花椰菜“厦雪100天”品种为试材,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对氮、磷、钾肥用量与花椰菜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花椰菜产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能显著地影响花椰菜产量,其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在此项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为N:319.58-371.48kg/hm2,P2O5:202.20-261.45kg/hm2,K2O:288.15-339.15kg/hm2时,花椰菜产量可达57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概述采用包膜缓释氮肥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掺混创制养分释放可调控型作物专用肥的工艺流程及产品的技术性能,探讨了包膜缓释氮肥及控释型有机无机掺混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当季作物的利用效率,阐述了主要经济作物专用肥筛选的依据、系列产品的推荐配方及应用效果,提出了本项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将沼渣与复合肥和有机肥施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沼渣对植物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最大叶宽和长势.沼渣能显著提高产量.沼渣处理1、2、3与空白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704、1 057和1 481 kg/hm2;复合肥对小青菜的生长性状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大,其中产量提高4 756 kg/hm2.沼渣、有机肥和复合肥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本研究为沼渣农田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