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免疫失败原因鸡马立克氏病(MD) ,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各养鸡国家和我国各省都有本病流行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来 ,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已大大降低 ,但近年来 ,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复杂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早期野毒感染雏鸡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氏病疫苗2~3周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如果孵化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室、育雏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好 ,被鸡马立克氏病毒污染 ,雏鸡早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毒 ,免疫效果就不理想 ,甚至发生免疫失败。1.…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主要是以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各内脏器官及皮肤形成肿瘤为主要特征。不同毒株和鸡的敏感性不同,病毒的致病性也不同,小鸡感染后,14~18周出现神经麻痹症状,急性的5~6周内脏出现肿瘤;肉鸡感染后出现皮型肿瘤。 马立克氏病毒有三个血清型,Ⅰ型为强毒型,Ⅱ型为无毒型,Ⅲ型  相似文献   

3.
有顽强存活力的马立克氏病病毒一个鸡场一旦有了马立克氏病,就几乎不可能摆脱它。此病的病毒会感染场内所有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其它疱疹病毒一样.会导致终生感染。受到感染的鸡舍终生由羽属排出马立克氏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会存活半年以上。虽然...  相似文献   

4.
某养殖场送检的23只病、死鸡,用琼脂扩散试验检出马立克氏病毒抗原阳性率为95.7%;马立克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0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同时对马立克氏病与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Salsbury 制药公司宣布其新问世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已领取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执照。据称,此种新疫苗内含无致病力的2型SB-1号马立克氏病病毒(non-pathogenic,ty-pe 2,SB-1 Marek's virus)。凡用过标准疱疹病毒型的马立克氏病疫苗(standard HVT-type vaccines)而无效者,用此新苗可使鸡只进而得到保护,以对抗极强型的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发病的原因包括:①疫苗因素;②早期感染;③其他疾病的干扰。下面,就从孵化场马立克氏病疫苗操作的角度分析影响马立克氏病免疫的因素。1疫苗因素1.1保存冰冻马立克氏病疫苗CVl988疫苗在保存时要求疫苗一定要浸泡在液氮内,绝不可以暴露在空气中。因为液氮马立克氏病疫苗的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毒,其必须保存在活的细胞内才会有免疫作用。当细胞死亡后,病毒也随即死亡,使疫苗失去免疫作用。而零下196℃的液氮可以长时间保持细胞的活性。但液氮在空气中挥发速度很快,因此当液氮面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疫苗露出液氮面,使疫苗融化,…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世界性家禽流行病.造成高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原因是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不断地在体内各内脏器官形成肿瘤(Tumor)以及神经系统被淋巴球浸润后造成麻痹(Paralysis)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不易被杀灭是由于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阳性鸡终生排毒。使用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而目前最有效的是CVI988/Rispens液氮苗。1 液氮马立克氏病疫苗液氮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分Ⅰ型、Ⅱ型、Ⅲ型,这3种型的病毒都必须在活细胞中生存,当我们按规定的程序从液氮中取出疫苗并在规定的水温中快速融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世界性家禽流行病。造成高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原因是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不断地在体内各内脏器官形成肿瘤(Tumor)以及神经系统被淋巴球浸润后造成麻痹(Paralysis)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自行研制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保护与免疫增强复合剂进行了安全性、攻毒保护率及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剂应用于1日龄SPF雏鸡安全可靠;与鸡马立克氏病火鸡郊疹病毒(HVT)疫苗联合应用,免疫1日龄SPF雏鸡可使其有效抵抗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攻击;该复合剂在2℃-8℃下保存4年后仍然有效;其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可确实提高HVT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清型:1)血清1型:包括所有的致病性或致瘤性MDV及相应的致弱株。根据血清I型MDV诱发免疫鸡群MD病变的能力可将血清1型之MDV进一步分为:温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 MDV),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超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12.
1、疫苗运输和贮存不当,如由于缺少液氮后再充液氮而使细胞联合苗解冻。 2、对溶解的疫苗处理不当,给所有小鸡接种的疫苗剂量不够精确。 3、早期感染了强毒马立克氏病毒:因马立克病疫苗接种后一周才能产生免疫力。 ●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3.
检查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情况对建立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诊断并无多大帮助,但对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病毒分离、病毒鉴定、血清学诊断等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为了便于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假设在孵化厂就正确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免疫。然而,雏鸡即使接受过正确的免疫接种,仍然有可能爆发马立克氏病。预防马立克氏病爆发的诀窍是防止雏鸡在早期接触马立克氏病病毒。为此,第一步是要在雏鸡到来前对雏鸡舍进行清洗和消毒,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有尘埃和皮屑都被清除干净,因为马立克氏病病毒可在这些东西里存活数年。在育雏场或联合体内实行单一年龄育雏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具有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鸡群中早期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和精心的管理,可以减少感染马立克氏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禽》2008,30(19)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T淋巴细胞肿瘤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美国农业部禽病与肿瘤病研究所目前从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角度寻找抗马立克氏病基因或方法。他们利用QTL的自上而下计划鉴定了马立克氏病毒的基因组,结合自下而上鉴定方法对转录产物,以及马立克氏病毒一鸡的蛋白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3个基因具有马立克氏病毒抗性,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是鸡的一种常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周神经、各种脏器、虹膜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鸡马立克氏病既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又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和防制6个方面对鸡马立克氏病进行综述,期望为鸡马立克氏病的防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的均显著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在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上发生肿瘤病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科禽疱疹病毒2型,是鸡重要的传染病病原,马立克氏病也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之一。马立克氏病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韦平 《广西畜牧兽医》2004,20(5):240-240
由英国动物健康研究所 (IAH)主办的第七届国际马立克氏病会议于 2 0 0 4年 7月 1 0日 -1 4日在闻名遐迩的牛津 (Oxford)大学St.Catherine’s学院举行。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1 0 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 ,这些代表基本囊括了目前世界上从事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科学家 ,中国的代表有山东农业大学的崔治中教授、扬州大学的秦爱建教授和广西大学的韦平教授。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共计 79篇 ,分成如下七大专题进行交流 :Ⅰ马立克氏病病毒基因组学 (MDV ge nomics) ;Ⅱ马立克氏病遗传抗性 (Geneticresis tancetoMD) ;Ⅲ马立克氏病病毒毒力的进…  相似文献   

20.
对自行研制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保护与免疫增强复合剂进行了安全性、攻毒保护率及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剂应用于1日龄SPF雏鸡安全可靠;与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联合应用,免疫1日龄SPF雏鸡可使其有效抵抗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攻击;该复合剂在2℃~8℃下保存4年后仍然有效;其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可确实提高HVT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