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云浪  查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91-11493
解决好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对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实现农村妇女自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妇女就业受"女弱男强"观念、就业报酬标准不合理、政府责任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教育与就业之间相互脱离等问题的制约,农村妇女就业的效率和效果较差。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工作的制度安排,为政府开展农村妇女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97-201
明确农村妇女工作家庭冲突及合适的就业模式,既便于为她们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又为农村妇女扶贫提供了思路。利用案例研究和深度访谈,发现农村妇女的就业面临传统性别角色、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与工作的冲突,冲突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兼职和非正式就业等弹性就业模式。研究对农村妇女扶贫战略有三点启示:一是改善农村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女性就业创造物质条件;二是改变村民对妇女社会性别的传统界定,为农村女性就业提供精神支持,三是积极引导,营造农村妇女弹性就业和创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  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35-18337
财政政策在促进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中具有必要性,我国已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与条件,可通过就业、公共产品、社会保障和资源流向诱导等路径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提出建立财政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长效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市资源积极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步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梦珂  吴文婕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27-230+235
促进农村地区女性就业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关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明确其弹性就业影响因素,旨在因地制宜开展并维持多元化弹性就业模式,提高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就业率,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借鉴计划行为理论,选取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别从个人生理、心理、文化、家庭、产业特征等方面,分析当地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参与弹性就业意愿及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维护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保障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原郎府镇更新观念,引导农民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健全服务网络,保障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6.
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美国农村人口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程度是非农村人口的两倍。首先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较非农村居民要高;其次是农村妇女对社会保障账户的依赖程度较同龄的非农村妇女要高;最后就是农村的生活不能自理者也较非农村的要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龙岩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状况以及素质对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强调加强男女平等宣传、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等对于突破素质瓶颈、加快龙岩市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改善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选择中西部地区农村300位代表性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的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归模型,分析当下农村妇女就业的影响因素,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就业的意愿与学历、是否就近就业、收入、工作环境、是否需要照顾人、就业保障等呈显著正相关;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就业的意愿与工作时间呈无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情况,提出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立法、完善基础公共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91-192
从宏观二元结构视角切入,根据自己寒假期间对郴州市安仁县农村妇女的就业情况调研和相关部门公布的有关农村妇女就业的统计数据,对农村妇女就业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村妇女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74-13877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②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村妇女就业的背景及其必要性,以晋江市农村妇女就业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从文化程度、就业信心、就业意愿和就业率等多个角度总结了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剖析该地区农村妇女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统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从我国农村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从农村产业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城乡就业政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凉山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人口构成及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状况,指出了凉山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就业信息不对称和城镇化发展缓慢等阻碍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凉山州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选择以浙江省武义县牛头山作为实证案例,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牛头山旅游就业人员女性比例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层次偏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同时,归纳总结了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96-19499
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视角,运用新家庭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从业困境,并通过分解妇女可支配劳动时间,认为农村留守妇女在可购买家务劳动条件下,外出务工可以提高总效用。最后,针对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的从业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