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的可取性。方法 :选取指征类同的病例 ,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 ,并对新式剖宫产作了改良 ,从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在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但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显著 (P<0 .0 0 1 )。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 ,手术损伤少 ,术后恢复快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除保留原有的特点外 ,更具有美观 ,手术方法简单 ,易于学习 ,母体损伤小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离对减少剖宫手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132例(观察组)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在胎儿取出后采用抚触子宫的方法促胎盘剥离,另120例(对照组)剖宫产孕妇无接受抚触子宫处理,测定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大小及硬度、第二产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9.0±42.0)mL及(352.0±92.0)mL;术后24h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减少量分别为(1.1±0.6)g/L及(2.3±0.9)g/L;子宫大小(宫底至耻骨联合上缘距离)分别为(17.2±1.2)cm及(18.9±4.3)cm;第二产程分别为(0.4±0.2)min及(3.1±0.9)min。两组的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离可减少割宫产术中出血,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 1 0 6例 ,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 ,并与同期 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 :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 (均 P<0 .0 0 1 ) ,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2 4 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 (分别为 P<0 .0 0 1 ,P<0 .0 5) ,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 .0 1 ) ,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 ,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 ,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31 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米索前列醇组 (米索组 ) 1 62例 ,在胎头着冠后立刻给予口服米索 60 0 μg,催产素组 1 56例 ,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刻给予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 2 0 IU。结果 :米索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催产素组〔(7.2± 3.9) min vs (9.9± 3.9) min〕;产后 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催产素组〔(1 60 .4± 73.4) m L vs (2 4 0 .3± 1 0 3.4)m L〕,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催产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 2 4h持续静滴多巴胺 ,滴速为 5~ 10 μ g/ kg· min;对照组 35例每次静滴多巴胺 0 .5 mg/ kg,每天 1~ 2次 ,滴速亦为 5~ 10 μ g/ kg·min。两组用药时间均至硬肿消失后停药。对照组 35例仅采取综合治疗 ,不给予多巴胺治疗。结果 :治疗组硬肿开始消退时间及完全消退时间分别为 (1.36± 0 .92 ) d与 (4.2 3± 2 .15 ) d;对照组 则分别为 (2 .16± 1.15 ) d与 (5 .76± 2 .31) d;对照组 分别为 (3.2 5± 1.86 ) d与 (7.12± 1.89) d。 3组硬肿消退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治疗组、对照组 和 3组治愈率分别为 91.1%、82 .9%、6 8.6 % ,治疗组与对照组 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浆 P物质 (SP)和神经肽 Y(NPY)水平的变化和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0例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SP和 NPY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 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6 4.5 7± 2 2 .5 2 )比 (94.2 8± 2 3.6 4) ng/ L ,P<0 .0 0 1], 期患者低于 期患者 [5 4.0 7± 2 2 .5 6 )比 (73.75± 18.6 1) ng/ L,P<0 .0 5 ,伴左室肥厚 (L VH)者低于无 L VH者 [5 4.33±2 3.98)比 (71.39± 19.2 2 ) ng/ L ,P<0 .0 5 ].而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 NPY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130 .33± 45 .43)比 (91.96± 2 9.45 ) ng/ L,P<0 .0 0 1], 期患者高于 期患者 [(15 0 .71± 46 .11)比 (112 .5 0± 37.6 8) ng/ L,P<0 .0 1],伴L VH者也高于无 L VH者 [(16 2 .5 0± 41.81)比 (10 8.89± 34 .2 4) ng/ L ,P<0 .0 0 1]。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SP和 NPY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80 1,P<0 .0 0 1) ,福辛普利治疗 3个月后 ,血浆 SP水平升至 (73.33± 2 1.87) ng/ L(与治疗前或对照组比 P<0 .0 0 1) ,而血浆 NPY水平降至 (10 8.6 7± 33.39) ng/ L(与治疗前比 P<0 .0 0 1) ,与对照组比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S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宫颈水肿后单纯宫颈封闭和封闭后徒手上推宫颈以加速宫口开全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2 54例 )常规用 1 %普鲁卡因 4~ 6m L+阿托品 0 .5mg封闭宫颈。实验组 (1 93例 )用上述方法处理后 ,再徒手上推宫颈至宫口开全。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宫口开全所需时间分别为 (92 .4± 57.3) min和 (54.3± 32 .7) min(P<0 .0 1 ) ,手术产、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产后出血及宫颈裂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颈水肿封闭后徒手上推宫颈可以加速宫口开全 ,缩短产程 ,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硬肿症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液2 m L/(kg·d) ,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散时间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和硬肿消散时间分别为(2 .2±0 .2 ) d和(3.6±0 .3) d,与对照组[(3.8±0 .3)、(5 .4±0 .4 ) d]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 c=8.4 72 ,P<0 .0 1) ,其总有效率(92 .7%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 % ) (P<0 .0 5 )。结论: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使体温恢复和硬肿消散增快,疗效佳,无明显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 1 6例 ,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治疗组 (简称锁髓钉组 ,n =6 8)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组 (简称钢板组 ,n =4 6 )。统计两组的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出现骨痂时间锁髓钉组为 (2 .86± 0 .4 5 )个月 ,钢板组为 (3.35± 0 .78)个月 (P <0 .0 1 ) ;下地负重时间锁髓钉组为 (2 .4 8± 0 .6 8)个月 ,钢板组负重时间为 (3.4 6± 0 .71 )个月 (P <0 .0 1 ) ;完全愈合时间锁髓钉组为 (9.0 5± 3.6 5 )个月 ,钢板组为 (1 1 .0 5± 3.31 )个月 (P <0 .0 1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负重早、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1及其受体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 (ET 1 )及其受体A、B(ETAR、ETBR)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测Pca组织ET 1、ETAR及ETBRmRNA的表达 ,并同正常前列腺组织 (NP)比较。结果 :ET 1、ETARmRNA在Pca组织中的吸光度分别为 (1 .84± 0 .1 2 )与 (2 .4 1± 0 .1 6 ) ;与NP组织中的吸光度 [分别是 (0 .6 1± 0 .0 7) ,(0 .36± 0 .0 6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ETBRmRNA在Pca与NP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吸光度分别为(0 .4 5± 0 .0 5 )与 (0 .5 5 2± 0 .0 7) ],P >0 .0 5。结论 :ET 1及ETAR在前列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管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31-132,16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足月、未临产行剖宫产产妇180例进行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观察组,n=94例)和单纯催产素组(对照组,n=86例),观察组术前应用肛塞米索前列醇,胎儿娩出后含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常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给药前后产妇循环系统变化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循环系统状态、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术中含服对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具有明显效果,能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比开腹组少[(81.5±48.5)vs(113.1±53.8)mL](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20.5±3.8)vs(41.2±5.4)h)](P<0.01)、术后疼痛轻(VRS分级0~级所占比率腔镜组为89.3%,开腹组为20.0%,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愈率 98.8% ,总有效率 1 0 0 % ,手术平均时间 (37.1± 1 7.8) min,术中出血量 5~ 1 0 0 m L,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住院天数(3.5± 1 .5) d,术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均恢复正常。随访 2~ 36月 ,无肌瘤复发 ,术后总妊娠率达 62 .5% (1 0 /1 6)。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甘敏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2):203-203,217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下人工手术流产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治疗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立试验组(n=16 2 )和对照组(n=16 0 ) ,试验组用异丙酚结合芬太尼,对照组予局部麻醉下施行人工手术流产,监测两组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宫颈松弛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镇痛效果:对照组0级2 6例,1级5 8例,2级6 4例,3级12例;试验组16 2例均为0级。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H c=188.76 ,P<0 .0 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 5 .2±4 .1) m L,试验组为(2 6 .3±3.1) m 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以试验组患者宫颈通过6、7号扩宫器率为高(10 0 .0 % vs75 .0 % )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则以对照组为高(6 .9% vs0 .6 % ) ,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1)。结论: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好且安全,对呼吸功能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简称丙球 )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球及单纯激素两种方案治疗 ITP。结果 :治疗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血小板达峰值及出血症状控制时间 (t/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0 .7) vs(4 .3± 2 .1)、(8.5± 1.8) vs(13.4± 3.5 )、(3.6± 1.6 ) vs(6 .8± 3.7) ,P均<0 .0 1]。治疗组显效 11例 ,良效 10例 ,进步 4例 ,无效 1例 ;对照组显效、良效、进步、无效则分别为 9、15、4、1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球可短期改善 ITP症状 ,提升血小板且安全性高 ,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在静风、平均气温 1 7.0 -1 8.1℃的室内条件下 ,对大蜡螟成虫悬吊飞行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1日龄未交配雌蛾单次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4 4 3 8.65± 2 85 2 .5 6)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可达 (93 .6± 63 .3 ) min;1日龄未交配雄蛾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3 1 0 1 .47± 1 2 1 9.84) m,连续飞行的最长时间可达 (65 .0± 3 8.95 ) min;5 -1 1日龄未交配雄蛾的连续飞行最远距离为 (4 1 3 .66± 2 0 3 .0 9)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为 (1 0 .47± 3 .3 9) min,比 1日龄未交配蛾的显著短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检验方法测定海狸鼠的生理生化常值及主要脏器占体重的百分比 ,其结果 :体温 ( 37.2 2± 0 .5 )℃ ;呼吸频率 ( 2 6.6± 2 .3)次 /min ;心率 ( 1 75 .2± 2 7.5 )次 /min ;RBC ( 62 7.8±37.0 1 )万个 /mm3;WBC( 9490± 2 391 .5 )个 /mm3;PCV( 4 2 .4± 1 .5 ) % ;ESR1 5min( 0 .5± 0 .3)mm ;血清总蛋白 ( 7.1 2± 1 .91 ) % ;血清白蛋白 ( 1 .99± 0 .30 ) % ;血清球蛋白 ( 5 .1 8± 1 .64)g ;A/G 0 .4± 0 .0 7;血清总脂 ( 2 0 7.5 1± 30 .97)mg ;血清葡萄糖 ( 2 1 6.97± 49.39)mg ;N .P .N( 66.82± 1 5 .40 )mg ;血清无机磷 ( 3.76± 0 .2 2 )mg ;血清钙 ( 1 1 .5 2± 0 .82 )mg .  相似文献   

18.
6只考力代妊娠母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安装颈静脉血管瘘后 ,试验组羊灌注胆酸溶液 (剂量 2mg/kg ,用生理盐水配制 2g/L ,灌注时间 5min) ,对照组羊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在灌注前和灌注后 2 ,4,8,12 ,2 4,72 ,12 0 ,16 8,2 16h分别采取血样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雌二醇 (E2 )、孕酮 (P)、皮质醇 (Cort)等激素水平。结果表明 :母羊灌注胆酸后血浆E2 水平显著下降 ,对照组 (17 6 2 6± 1 6 5 6 )pg/mL ,试验组 (12 36 6± 1 0 31)pg/mL (P <0 0 5 ) ;P和Cort水平显著上升 ,对照组分别为 (0 2 84± 0 0 2 9)mg/mL和 (5 816± 0 2 2 2 )mg/mL ,试验组分别为 (0 70 1±0 0 71)ng/mL和 (8 5 71± 0 845 )ng/mL (P <0 0 1) ;E2 与P的比例也发生变化。说明胆酸对胎盘功能有较大影响 ,这可能是胎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肌胶原合成的程度及其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5例扩张型心肌病及 30例非心脏病患者血浆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 NP)水平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 ,用 Holter监测心律失常。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并 CHF患者血浆 PICP、P NP水平分别为 (1 4 9.5± 2 2 .6)、(6.9± 3.2 )μg/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 1 9.8± 1 0 .9)、(4.7± 1 .8)μg/ L] (P均 <0 .0 1 )。心功能越差 ,血浆 PICP、P NP水平越高 ,PICP与 VE/ VA、LVEF呈负相关 (γ1 =- 0 .2 98,γ2 =- 0 .31 5,P<0 .0 5) ,P NP与 VE/ VA、LVEF呈负相关 (γ3=- 0 .30 9,γ4 =- 0 .32 6,P<0 .0 5) ;有复杂型室性心律失常者血浆 PICP、P NP为 (1 58.8± 1 9.5)、(6.8± 2 .3) μg/ L,与对照组 [(1 4 1 .6±1 8.9)、(5.6± 1 .9)μg/ 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并 CHF患者存在心肌胶原合成过程 ,与其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 (L C)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对 16 3例患者 L C术前及术后第 1、3天的丙氨酸转氨酶 (AL 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6 3例患者中有 73例 L C术后出现肝功能的改变 ;术后第 1、3天患者的 AL T[(38.5± 15 .8)~ (4 5 .2± 16 .2 ) U/L]较术前 (2 2 .2±11.8) U/L 明显增高 (P<0 .0 1) ,其余指标则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L C可致血清 AL T增高 ,这可能与高龄、气腹压力的变化及术中过度牵拉胆囊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