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生物构件理论,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性状数量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总生物量最大的为1 080.27 g/m2,最小的为225.35 g/m2,二者相差4.7倍。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反应了不同生境种群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这是种群对其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花果期稗草和马唐无性系生殖分蘖株生长和繁殖分配规律,试验采用野外大样本随机挖取无性系分蘖株的方法在稗草和马唐单优群落进行取样,分别测定了株高、穗长、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株高的增加,稗草和马唐穗长均呈直线增长,而穗生物量均呈幂函数增长;稗草的穗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幂函数正相关关系(P0.001),马唐的穗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稗草和马唐的生殖生长比率均与株高呈极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关系(P0.001)。稗草和马唐不同构件生物量分配表现为茎穗叶,且稗草茎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显著高于马唐(P0.01),穗则相反(P0.01)。  相似文献   

3.
针对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优群落独立株丛,采用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星星草果后营养期无性系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星星草无性系总构件数量为(49.07±29.74)个,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53.3%和46.7%;总生物量为(2.54±1.57)g,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90.7%和9.3%。随丛径的增加,分蘖株数量、分蘖苗数量、分蘖株生物量分别呈直线增加,总构件数量和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分蘖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分蘖株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与分蘖株数量和总构件数量呈直线函数关系,分蘖苗生物量与分蘖苗数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4.
洪雪男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19,27(2):371-376
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长根茎型无性系优良禾草,研究建植初期无性系构件生长的可塑性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试验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其无性系构件生长的数量特征和可塑性。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赖草无性系构件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其中,分蘖节芽的最大,为107.9%,可塑性最大。间隔子长度的最小,为29.4%,可塑性最小;分株和根茎均以生物量的可塑性高于其数量。随着根茎长度的增加,根茎和分株的生物量均呈极显著(P<0.01)线性函数同速生长,分株数量、总芽数和根茎芽数均呈极显著(P<0.01)幂函数异速生长。赖草无性系具有分株数量优先于根茎伸长的构件生长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结缕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条件下,克隆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高、低两种养分水平,以及0%,25%,50%,75%和100%五种克隆分株生根比例。结果表明:在不同养分水平条件下,结缕草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整体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在养分水平较高时,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总生物量影响显著,而在养分水平较低时,影响则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养分水平条件下,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根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克隆植株上75%分株生根时,具有最大的根生物量。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影响了克隆植株的生长策略,并显著改变克隆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株生根比例较低(0%和25%)的克隆植株根冠比较小,且匍匐茎生物量显著增加。整体来看,结缕草克隆植株的生长状况在高养分水平条件下明显好于在低养分水平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王思思  蔡捡  刘金平  王大伟  范宣 《草地学报》2016,24(6):1296-1303
通过设置5种基质和5个遮阴梯度,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扦插苗进行交叉处理,经3个月的冷季生长后,测定幼苗的存活率、生长特性、构件性状及生物量等指标,分析基质和遮阴对冷季生长结缕草幼苗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对结缕草存活率、干重、鲜重及生物量分配均有极显著影响,利于结缕草冷季存活与生长的基质顺序为成熟紫色土 > 建渣土 > 粗砂土 > 石谷子土 > 腐殖土;遮阴度对结缕草存活率有极显著影响,30%左右遮阴利于结缕草在冷季存活与生长;基质和遮阴度互作对结缕草幼苗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基质是影响主要因子,遮阴度次之;基质和遮阴协同作用对结缕草构件生物量分配影响为叶 > 根 > 茎,结缕草可依据基质和遮阴采取相应的形态塑性和生长策略,以提高适应性和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株丛的方法在伊犁河谷特克斯县境内的典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进行取样,并定量分析了白羊草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白羊草无性系的平均丛径为13.5 cm。在无性系中,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分别占总分株的27.9%和72.1%,而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则分别是无性系总生物量的50.6%和49.4%。随着丛径的增加,白羊草无性系不同构件数量和生物量及总分株数量和分株总生物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的异速增长。营养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生殖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分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涛  邓斌  刘志云  尚占环 《草业科学》2011,28(11):1982-1986
在青海省三江源腹地,选择由于草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3个具有不同养分资源与植物群落特征的高寒草地,进行了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生物量在各无性系的分配特性研究,以了解其对土壤营养库衰退的响应方式。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状况对短穗兔耳草生物量在不同无性系构件间的投资也有影响,在土壤养分资源较丰富样地,短穗兔耳草对基株根茎生物量的投资最大,而对基株和分株叶片生物量投资最小;相反的趋势出现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样地;但在土样养分中等的条件下,短穗兔耳草对匍匐茎的生物量投资最大,而在养分资源较贫瘠或丰富的样地又趋于减小。短穗兔耳草生物量分配格局随生境养分资源变化而改变,这是克隆植物有效适应生境变化的重要生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矮嵩草分株结构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矮嵩草分株结构及数量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下矮嵩草均以营养繁殖为主扩大无性系繁殖后代 ,单株无性系和无性系分株的分蘖芽占无性系分蘖总数的比例最大 ,分别为 41 97%~ 56 44%和 36 35 %~ 49 2 0 %。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构件结构可以概括为二级芽分蘖 (1年 )、一级芽分蘖 (1~ 2年 )、复合主分蘖 (2~ 3年 )、单分蘖 (2~ 3年 )、生殖分蘖 (3~ 4年 )和种子 6个组成部分。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矮嵩草无性系分株各构件除生殖分蘖外均以中度退化程度为高。矮嵩草无性系分株的分蘖数、叶片数以及生物量都比单株无性系分株的为多。矮嵩草无性系分株生物量表现为根茎 >叶 >根 >生殖 ,地上生物量是地下生物量的 41 85 %~ 47 37%。  相似文献   

10.
宣继萍  刘建秀 《草业科学》2007,24(9):98-100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种内变异最大,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的种内变异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无性系的面积大小与矮嵩草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各构件平均值基本不相关。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在一定限度内单位面积上各分株和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有所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平均分株数量与生物量、分蘖数量与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每分株分蘖(营养、生殖)、每分蘖(营养、生殖)、生殖(叶、秆)的数量和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平均分蘖节直径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分蘖节距地面的高度除极度退化外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均可提高母株的株高,叶片长度和总叶面积,不同遮光部位或遮光强度对母株叶宽,单叶面积和根长的影响不同;2)局部遮光对子株叶长,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克隆片段遮光是影响子株叶片大小的主要因素,母株遮光次之;3)局部遮光对克隆片段子株数和新增子株数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可显著增加基株的克隆片段数(P<0.05),母株遮光对匍匐茎伸长和新克隆片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4)局部遮光对基株根,茎,叶含水量及叶和根生物量累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2个以上克隆片段或遮母株可显著增加基株根生物量累积,但基株完全遮光使根生物量显著低于CK;5)局部遮光对基株茎,叶,根生物量分配比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对叶分配比影响最大,对茎分配比次之,对根分配比较小;6)局部遮光对基株地上生物量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部位对基株茎根比和茎叶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全遮光显著增加基株的茎根比和茎叶比.综上所述,局部遮光对克隆植物鹅绒委陵菜的母株,子株,克隆片段和基株形态塑性和生物量配置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构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放牧强度分别为0、2、4、8(藏羊只/hm2)的矮嵩草无性系各构件数量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加重每分株生殖分蘖数、分蘖地上生物量、营养和生殖地上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营养生物量占分蘖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在不放牧的情况下,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总数小,其各构件地上生物量和生殖分蘖数高(P<0.001);每分株分蘖数、营养分蘖数及杆叶比低(P<0.001)。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2011,28(11):1957-196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分株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志新  田迅 《草业科学》2011,28(2):185-188
调查了生长在科尔沁沙地干早、灌溉2个条件下的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分蘖丛.对分株高度、分株生物量以及根、茎、叶、穗、叶鞘等构件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条件下,植株高度为41.2 cm.明显高于干旱条件的33.7 cm.灌溉条件下果穗生物量是干旱环境下的1.8倍.2种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草株高、茎粗、凋落物占比、茎占比、叶鞘占比、穗占比、生殖枝占比和地上营养体占比随生育进程呈“∩”型变化;根茎占比从孕穗期65.42%显著下降到灌浆期45.10%,后在成熟期显著上升至63.22%,呈“∪”型变化。白草灌浆期茎叶比2.16,根茎占比45.10%,地上生物量占比达到最大的54.90%,大量干物质未转移至地下部贮存,利用价值最大。因此,白草以地下根茎克隆繁殖作为主要繁殖方式,在生殖生长前期将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地上部完成有性生殖,在成熟期将干物质转移到地下部贮存。  相似文献   

17.
刘影  赵玉  崔东  冷家明  董芳慧 《草业学报》2017,26(8):139-145
为探讨子叶损伤对新疆伊犁河谷常见的本土恶性入侵植物苦豆子幼苗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盆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子叶切除处理(切除0.5、2×0.5、1、1.5和2片子叶,以不切除子叶为对照)对苦豆子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切除的程度对幼苗的死亡率、株高和叶面积均影响显著;高强度处理下,幼苗的主根长与对照及低强度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侧根数和侧根长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低强度处理组。即使是低强度的子叶切除,苦豆子幼苗的茎、叶生物量以及幼苗的总生物量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根生物量和根冠比受影响较小;子叶切除对幼苗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表现为:茎的生物量分配不受影响,根的显著提高,而叶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果表明,子叶损伤是苦豆子幼苗建成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优势种的6个草地植物群落中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材料,通过测定基株、母株、无性系3个等级的构件数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分析鹅绒委陵菜在不同群落中的空间拓展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探讨其应对草地群落组成差异的生长策略。结果表明,1)群落组成对母株根系有极显著影响(P0.01),6个群落中母株根长和根数均显著下降(P0.05),基株的子株数及子株根长也显著降低,但子株根数未受显著影响。2)群落组成对无性系匍匐茎茎长、茎直径及间隔子长有显著影响(P0.05),群落中鹅绒委陵菜通过降低茎直径、增大间隔子长,增加基株的空间拓展能力。3)群落组成对基株纵向、横向拓展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群落中鹅绒委陵菜显著增加基株拓展面积和拓展空间,降低拓展熵和拓展效益,以游击型生长方式,觅养或逃离环境资源。4)群落组成显著降低了基株、母株、无性系生物量累积(P0.05),群落中基株生物量优先向母株分配,母株生物量优先向叶分配,群落中无性系生物量分配比虽下降,但匍匐茎分配比呈增加趋势。5)群落组成对基株生物量配置有显著影响(P0.05),多数群落中显著增大了基株根茎比、叶茎比。综上所述,鹅绒委陵菜通过形态可塑性,在6个群落中均可存活和生长,其基株拓展能力和生物量配置除受群落盖度影响外,或许还受群落物种的生物学特点和无性系子株间竞争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