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荒漠植被自然建群现象与绿洲界外区的生态复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绿洲界外区是在干旱区开发过程中,与绿洲并行发生而异向发展所形成的实体,是开发造成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它紧紧包围绿洲而外接未受开发影响的自然荒漠,但不同于自然绿洲与荒漠间的过渡带,它不是作为两带间相互转变的场所,而是两者间的裂谷或生态断裂带。它是开发过程资源被过度利用而导致生态系统濒临瓦解,它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和已有的研究资料,选定量化指标确定研究区绿洲—荒漠脆弱带的位置,并给予研究区的绿洲—荒漠脆弱带定义。根据此指标,利用两个时期TM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处理,得到界定的脆弱带面积,在对此进行不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脆弱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生态功能区划分及其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洲是乌兰布和沙漠最重要的生态经济区域,绿洲寓于沙漠而异于沙漠。本文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调查了绿洲-荒漠综合体的景观、地貌、植被、水土资源特征、经济活动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因子,依据各因子特征的差异,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荒漠综合体划分为绿洲生态经济核心区、绿洲—荒漠生态缓冲区和自然荒漠生态恢复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论述了各功能区的特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不同生态功能区今后的建设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耦合关系,是在新疆山盆结构及水文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结合相关遥感影像分析,得出:绿洲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圈层结构的脆弱组成-天然绿洲及过...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通过对过渡带生态环境进行时空分析与生态安全分析,计算得出了该绿洲生态环境安全程度的定量结果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分析及评价了研究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提出了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思路和利用遥感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7.
绿洲外缘区植被现状及其恢复可行性研究——策勒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外缘地区 ,是绿洲与荒漠相互转化活动程度最剧烈、表现最突出的地区 ,而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状况的重要指针。选择典型绿洲策勒县作为重点研究区 ,经过多次实际调研 ,在充分了解当前绿洲外缘植被生境现状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其恢复重建的可行性措施。有关结论对绿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肃民勤绿洲荒漠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勤是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的尾闾绿洲区,它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不仅是阻挡两大沙漠合并的重要廊道,而且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阻挡着西来的沙尘暴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的入侵,护卫着北京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民勤绿洲区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本地无地表径流产生,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石羊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民勤绿洲生态与环境危机,引起国家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对策。民勤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水资源危机的加剧。通过对民勤50多年发展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建议尽快实施"民勤绿洲荒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恢复民勤的生态系统——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保障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探讨适宜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目标,选取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区天然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同时采用潜水蒸发法及基流比例法计算从而划定了该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及地下水保护红线。结果表明:(1)流域天然植被被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2)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距河道5~8 km和8~15 km范围内;(3)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为8.85×10~8m~3;(4)在丰、平、枯水年,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分别为13.79×10~8m~3、12.14×10~8m~3、10.68×10~8m~3;(5)天然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位红线分别为2.0~4.0 m和2.0~2.5 m,地下水开采量红线为6.07×10~8m~3。本研究不仅为和田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干旱区相似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组织格局与生态适应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阿拉善荒漠及其邻近地区 ,有多种一年生植物种群可组成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性植物层片。本项研究利用样地调查与统计资料 ,取得了多种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组成的研究结果 ;在吉兰泰盐湖地区、腾格里沙漠东南部、雅布赖低山区、孪井滩地区、祁连山山麓、额济纳绿洲等地 ,对一年生植物种群生物产量的季节与年度间的波动性进行了调查和测定 ,并与相关的气象资料做了比对分析 ,获得了气候年、季变化与一年生植物层片动态的相关性认识。据此 ,划分了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生态类型。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 ,主要的一年生植物层片有 :.荒漠夏雨型一年生禾草类植物层片 ,荒漠一年生杂草类植物层片 ,沙漠一年生沙生植物层片 ,盐漠一年生盐生植物层片 ,绿洲草甸一年生植物层片 ,绿洲胡杨林一年生植物层片 ,柽柳灌丛一年生植物层片 ,绿洲农田一年生杂草植物层片等。多数一年生植物种是在荒漠优势植物株丛间的裸斑土壤种子库中 ,有丰富的种子储备 ,利用夏季较为集中的降雨迅速萌发生长到结实 ,完成一个短暂的生活周期。也有些一年生植物在沙质土、盐渍土、草甸土等特异性生境中各自具有有效的生态适应机制 ,组成沙漠、盐漠、绿洲林地与草地的一年生植物层片。这些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组织格局 ,生态适应模式 ,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建设绿洲是实现干旱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抑制荒漠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在绿洲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绿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造成绿洲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文中分析了南湖绿洲现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以阳关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例,研究干旱区绿洲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减缓...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沙化加剧,绿洲萎缩;河水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水分条件是导致生态系统状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和严重程度。因此,保护黑河流域本已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从研究水问题入手。除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普及节水意识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水问题研究思路,实行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亚与新疆绿洲农业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实地考查和调研,应用“水热做图分析及干燥度法(K、K′值)]综合研究体系”,对中亚与新疆绿洲农区的形成条件、水热配合、分布类型及其对绿洲农业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将研究区分为2大类4小类,即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和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4小类包括:① 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② 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③ 中亚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④ 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不同类型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环境和社会资源等的差异,给绿洲农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① 灌溉模式。在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合理灌溉的基础上,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应充分利用雨季降水,实施节水灌溉;而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中亚与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则更需强调节水灌溉。② 棉花生产。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适合植棉;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气温较高,也适合植棉,但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海拔较高、纬度偏北区域则不能植棉。  相似文献   

14.
新疆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环境干旱 ,生态系统脆弱 ,防护林体系是不可缺少的生态成分。过去只注重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系统目标和结构单一 ,不具有生态可持续性。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要充实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在理论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目标系统 ,注重干扰体系的研究 ,把防护林体系建设上升到绿洲生态系统建设上来 ,区分生态系统的尺度性和等级性 ,通过自然斑块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障各等级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完整性。技术体系方面要注重系统规模性 ,通过恢复和重建自然斑块和廊道 ,小结构的合理格局来加强生态基础建设 ,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绿洲开发与绿洲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绿洲开发和绿洲内存在的各种荒漠化形式后 ,探讨了绿洲荒漠化的成因以及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得出 :绿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的 ;荒漠化严重危及绿洲系统的正常运作 ;最后 ,就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给出适当的设计 ,希望绿洲内部的人类活动能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 ,以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对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晋西北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同时又是资源富集,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该区以土壤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环境退化问题。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绿洲生态系统在干旱区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不足之处 ,分析了其持续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本概念、科学原则 ,最后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在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性,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学规律,引入景观生态学这一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对该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特性进行探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在半干旱农收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背景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别选择生态地形,景观植被作为两级景观生态分类指标,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同时,对诱发该地区景观生态分异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景现生态分异机制。  相似文献   

19.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风动力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植被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决定因子。本文根据风洞试验的结果,探讨了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的正过程。指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是在南疆气候变异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又有特定的内涵:以天然绿洲的土地退化为本质;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其物理学驱动机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荒漠河岸林衰退期、灌丛沙堆稳定发展期、灌丛沙堆活化-荒漠化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YU Xiang 《干旱区科学》2022,14(11):1181-1195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has always been actively pursued.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has also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y,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corresponding research on the desertification status of Xinjiang. In this paper,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and compar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condition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ntrol projects. On a larger scale,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can be divided into soil salinization inside oases and sand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edges of oases. Human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cause of desertification, but natural factors also contribute to varying degrees.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desertification has effectively curbed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ification, but unreaso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accelerates the risk of desertification.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there are several key points. First,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and the early warning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econd, monitoring and reversing soil salinizatio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ruption of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t is very effective to control soil salinization through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Third,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so essential, because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are cut off, 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vicious cycles, such a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and the worsening of desertificat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projects implemented in Xinjiang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For future studies,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is also significantly essential, because such investigations can help to assess the risk of degradation and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on a relatively large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