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狍的人工驯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利用狍的觅食性、集群性、可塑性强等行为特征,通过建立野外模拟环境和驯化个体带动,对野狍的人工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可以适应人工圈养生活;通过模拟野生环境建立驯化圈、用已驯化个体对野狍进行带动示范,狍3d后可在圈内安静取食,7d后可跟随饲养员哨声采食,40~60d后狍的行为表现正常、不易受惊、乱跑乱撞现象消失、对人不再惧怕、喂食时能随其他已驯化个体主动接近饲养员,驯化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阿勒泰山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园林药用植物和园林食用植物也非常多,阿勒泰地区林科所引种其中9种,并进行多年驯化栽培,经多年物候观测发现,虽然其引种驯化区环境不同于其生境,但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适应阿勒泰平原及浅山区的生态环境,耐寒性强,可用于园林栽植,或作为药用、食用植物及林业资源栽培。本文依次从每个植物的主要观赏特性、生境、引种驯化栽培物  相似文献   

3.
张树义 《森林与人类》2005,25(9):F0007-F0007
众所周知,驯化是指通过对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保证给与食物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而实现对动物的全面控制和进行再生产。必须承认,野生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野马的驯化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肉、奶等食物,还充当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对战争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野马被驯化的时间、以往的观点认为马在大约6000年前被中亚人驯服,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新的研究结果揭示,家马可能有多个起源而非仅限于中亚。最近的研究还显示,猪最初是在大约9000年前今天的土耳其东部得到驯化。此后,驯化方法至少传播到德国…  相似文献   

4.
引种驯化对于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极为重要。文章通过了解野生土坛树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滨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栽种条件,以及偶发灾害天气等因子,分析其在南方滨海条件下如何对野生土坛树进行引种驯化以适应南方滨海环境;最后,总结野生土坛树被引种驯化后的优势特征,结合南方滨海绿化中树种的需求,以求充分发挥野生土坛树在南方滨海绿化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国蓝杉引种驯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引种驯化的概念,美国蓝杉引种驯化的主要原则、驯化步骤及引种驯化成功的判断标准等,为从事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林业》2012,(2):49-F0003
鸟类与人类同样因地球环境而生,与万物共同组成我们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鸟与人皆为“地球村”的“村民”。 鸟对人类的贡献俯仰可拾—— 野生鸟类是家禽的来源。家鸡是从原鸡驯化来的,家鸭是从绿头鸭、斑嘴鸭以及白眉洋鸭驯化来的,  相似文献   

7.
树木引种驯化的生态限制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明树木园的树木引种驯化工作中 ,探讨了引种树木的生存、生长、发育受引种地常年性和偶发性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以及引种树种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一定的生态环境 ,对一些树种是适生条件 ,对另一些树种则是生存、生长发育的限制条件。这决定于树木的遗传变异性。由于各树种的遗传变异性不同 ,因而在受引种地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上存在种间差异 ,相同树种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种内在受引种地生态条件影响的程度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引种树木对引种地的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分为相似生态适应能力、潜在适应能力和可塑性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也存在种间和种内个体差异 ;适应能力的大小是该引种树木在新环境中能否存活以致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研究引种地常年性和偶发性生态条件对引种树木的影响和引种树木的适应能力 ,可以开扩树木引种驯化视野 ,使树木的引种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花卉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引种驯化技术的普及,花卉的种植栽培已经不再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分布范围愈来愈广泛。花卉栽培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花卉对环境的要求、适应。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族海棠是北方地区引进并驯化成功的优质的绿化树种。介绍了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重点阐述了其栽培技术,为相关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驯化川硬皮肿腿蜂生物防治松褐天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利用川硬皮肿腿蜂的学习行为,用马尾松枝条对其驯化,以求提高川硬皮肿腿蜂在马尾松上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搜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代的驯化,川硬皮肿腿蜂对马尾松挥发物趋避性明显降低,适应了松褐天牛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了在马尾松上对松褐天牛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引种驯化既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在分析影响植物引种驯化因素的基础上对植物引种驯化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记录不同驯化苗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在不同山势环境、不同树皮性状附主的附树栽培成活率和生长差异,研究铁皮石斛在粤北高海拔山区天然次生林中的活树附生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驯化约1 a的苗养分积累充分,抗逆性、生长势、适应野外环境能力较强,用作活树附生仿野生栽培种苗最适时;在试验地环境下,山脊线空气流通,水分适中,散射光充足,苗的长势最好;光滑树皮树干附生的铁皮石斛苗比粗糙树皮树干生长更好,枝叶更茂盛,根系更发达.附生树种表皮性状对铁皮石斛可能主要起到支撑和持水作用,而自然环境的空气对流、光照、湿度与降水量是影响铁皮石斛野外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林木引种驯化的程序、科研成果推广、乡土树种的驯化、引种驯化与良种选育结合以及加强林木引种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北京地区由国外引种的苗木结构、建立引种驯化模式、引种驯化成果转化、面临的相关问题等方面,探寻北京地区引种驯化的有效方法,为引种树木落地后的栽培驯化提供可行性方案,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观赏价值、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樟子松苗木在离水源较近且与造林地环境相似的地块假植驯化1年,翌年春造林,可将造林成活率提高40%。  相似文献   

16.
樟树北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树北移选用改变适生环境得到驯化的樟树种子育苗,繁殖容易、苗木生长良好、生长快且提高了抗低温能力,对樟树扩大生长范围、增加开发利用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增加常绿树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种驯化试验是不断充实和加强植物资源基因库,丰富植物品种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举措。文章正是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引种驯化的定义、理论和方法,并对引种驯化的影响因素和引种试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从而更好的了解引种驯化的全过程,对引种试验的成功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林木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与农业引种驯化相比林木引种驯化工作的特殊性.在梳理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林木引种驯化工作中所做努力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广西林木引种驯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广西的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林木引种驯化的机理和方法林木引种驯化是增加树木种类,实现林木良种化,解决林业生态建设树种单一,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林木的引种驯化是一门由植物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栽培学、遗传育种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发展中的分支学科。引种驯化一词的科学含  相似文献   

20.
沈氏栎试管苗驯化及移植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氏栎试管苗驯化及移植条件研究,证实较为理想的驯化条件是:光照强度为3 000~3 200lx,相对湿度为90%~100%,基质为蛭石,生根条数与成活率呈正相关,最佳驯化季节为春季3、4月;驯化苗圃地移植的理想季节为夏季5、6月,移植条件为50%遮阳网遮荫+微膜覆盖保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