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山楂白粉病进行了较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楂白粉病菌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当旬气温达到11℃、遇到降雨时,子囊孢子即传播,进行初侵染;在山楂新梢生长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为病害流行期;当新梢停止生长,叶片上的子囊亮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潜育期平均为3.1~3.5天。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防治试验表明,清除落叶,在山楂新梢生长期喷2~3次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2.
山楂白粉病是山楂的重要病害,不但对大山楂有危害,而且在苗圃中危害严重。在我县山楂主要产区过去因忽视此种病害,因而由局部侵染到流行发生。为此,从1983年起我们对山楂白粉病进行了观察防治。一、症状:山楂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实生嫩苗、大山楂当年生嫩梢及幼叶上,也能危  相似文献   

3.
1 病原及侵染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为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色菌科交链孢属。以菌丝体在被害叶、枝条或芽鳞上越冬,次年4~6月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从叶的皮孔或直接从表皮侵染危害。苹果斑点落叶病全年有2次侵染高峰,第1次是春梢开始生长期,第2次是秋梢开始生长期。  相似文献   

4.
君广斌 《果农之友》2009,(11):47-48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灰褐病、轮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的总称。灰斑病一般5月上旬侵染新梢。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一般5月底开始发生,7—8月份为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正>山楂白粉病俗称歪脖子、花脸,是冀北山区山楂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造成幼果大量脱落及果实畸形,失去经济价值,并影响下年新梢抽生和花芽形成。1症状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新梢、幼果和叶片。嫩芽发病初期,出现褪色或粉红色的病斑,由发病嫩芽抽生新梢时,病斑迅速扩延到幼叶上,出现褪绿斑块,很快  相似文献   

6.
<正> 山楂锈病主要危害山楂树的叶片、新梢和幼果,引起叶片枯死脱落,枝梢木质部坏死,幼果粘萎脱落或产生畸形果。据景学富报道,山植锈菌与梨锈菌同种。在宽甸县,5月下旬~6月下旬正值山楂萌芽至幼果期,是山楂锈病的侵染时期。叶片  相似文献   

7.
1 发生与危害 草莓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株残体、表土内越冬,成为下茬作物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也可通过雨水传播.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周年性病害,从苗期到果实成熟采收期,叶、花、果都能被反复侵染发病,分生孢子萌发,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危害.草莓白粉病在气温16~24 ℃、空气湿度超过25%时,最易发生;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亦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李志忠 《河北果树》2013,(6):18-18,24
<正>1梨黑星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梨树的叶、新梢、果实等。叶片受害,叶正面有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叶背面有黑霉斑出现,容易造成梨树早期落叶。果实发病,病部木栓化,坚硬龟裂,呈疮痂果。新梢发病,形成凹陷龟裂病斑,病斑呈椭圆形并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梨树新梢严重枯死。1.2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鳞片内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危害叶、新梢、果实等。  相似文献   

9.
正杏疔病,又叫黄病、红肿病,仅危害杏树。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1病原及发病规律该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杏疔座霉菌。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或芽体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杏树萌芽时遇雨后,病叶中的子囊孢子即从子囊壳中放射出来,借助风雨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很快入侵芽体萌发危害(或芽体内的病菌直接萌发),随着芽子的萌发,菌丝在新梢幼叶上发病蔓延,5月份开始表现症状,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在逐渐干枯的叶片上形成子囊壳越冬(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果实采摘后至落叶期是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的高峰期;营养物质开始在新梢、多年生枝蔓和根系中积累。采后新梢成熟度越好。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葡萄的采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