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分析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类型及特点,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廊道通过连接破碎生境为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资源的连接与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前提,依据各类数据与资料,探讨了大同市沿古长城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以期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大同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黔东武陵山至苗岭山系间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定生物廊道宽度为2 km,以3个自然保护区现有的边界为基础,向外扩展平均约50 km为缓冲区并彼此相连形成可供成为生物廊道的互通区域,对这一区域景观特征及廊道连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者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为0.97,景观斑块分布较均匀;2在景观尺度水平上,三者间不同类型斑块与不同因子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达99以上,表明三者间连通性良好;3根据连通性路径分析结果,佛顶山北段至梵净山区域连通性良好,连通因子占廊道面积达88.90%,佛顶山南段至雷公山区域,连通因子占86.12%,生物廊道连通因子主要为林地构成,阻隔因子主要为耕地及建设用地。研究结果揭示了3个保护区内及其之间生物廊道的景观斑块特征与生物物种扩散的景观连通性,可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物廊道与区域自然保护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主旋律,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保护特定区域生态系统、丰富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平衡区域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资料收集以及近几年保护区建设管理数据的统计,研究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5.
促进和维持孤立栖息地斑块之间生境的连接,确保物种的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已成为对抗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权属、植被、土地利用及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和勐腊子保护区之间区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就勐腊-勐养两个子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进行了设计。所规划设计的廊道长约80km、最宽处约17km、最窄处约3km、总面积60595hm2;廊道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林和公益林,天然林面积为50370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3.2%。通过分析认为,在勐养和勐腊两个子保护区之间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格局及生物廊道的构建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镇江市为例,从地质安全格局、综合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等3方面进行了镇江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识别了其中的较低安全和低度安全区域作为生态源地的基础,同时构建生态阻力面,以达到分析确定生态廊道的目的。结果表明:镇江市应重点加以保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圌山生态公益林及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同时构建了一条贯穿镇江市东西且经过国家森林公园的适合生物栖息的生态廊道,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最重要的保护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十分重要。研究对生物多样性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子进行评估。研究所采用的第一手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手数据,如海拔、土壤类型、坡度、森林覆盖率、植物物种、鸟类物种等从大围山保护区的28个样点中获得。用CurveExpert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鸟类物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生境对动物区系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还分析了关键景观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并对如何测度生物多样性和增强保护和管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其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也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但尚未形成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着眼,分析了监测对象和相应的监测指标,总结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技术方法,探究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全面立体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丰富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作为秦岭大熊猫"兴隆岭区域种群"和"牛尾河区域种群"遗传物质交流重要廊道的地理区位,奠定了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秦岭山地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地位。保护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对现阶段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保护管理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相似文献   

12.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体系重构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控方式、方法与强度的探索,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地更需要区分同一自然保护地内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荒野,不管是作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地还是作为某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特殊区域,都是客观存在并急需采取保护措施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区域。文中追溯了荒野思想的形成及其3大要义,分析了美国840处荒野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管理经验,发现美国《荒野法》颁布之后的30年间是法定荒野数量和面积增长的最鼎盛时期,法律和政策积极主导了荒野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政务公开、数据共享激活了全民保护意识,美国4大荒野主管机构有效管理并发动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荒野保护研究与实践。提出了3点启示:一是发展中国荒野保护思想并借鉴美国荒野管理经验;二是识别客观实在的荒野空间,研发不同尺度的荒野地图作为我国各级、各类保护地规划的底数和底图;三是应考虑将荒野保护作为子系统纳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有自然保护地数据,采用数据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10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70处共556.58万hm2,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自然保护地原主管部门包括林业、环保、住建、国土、农业、水利、旅游等7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and-use practices on private properties that abut protected area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servation goals of a park or reserve. In Ecuador, many of the protected areas have private properties within their boundaries, and several share buffer zones with sizeable communities. This paper (1) evaluates incentives for private landowners to assist with meeting the conservation goals of the Condor Bioreserve, and (2) makes recommendations on mechanisms and incentives that may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 generating a commitment from private landowners to manage for conservation values. Currently,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compatible management on private properties relies heavily on voluntary efforts by landowners, with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rograms offering financial or material incentives in return. To create greater long-term stability in land use around protected areas, programs need to create incentives for private landowners to formalize a commitment to long-ter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We recommend (1) conservation easements and (2) conservation payments, and in special cases (3) private reserves. Solid commitments to manage private lands for conservation effectively extend protected area boundaries and allow management plans to better incorporate the ecosystem role and services that private lands provide.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能对野生动物种群生存产生影响, 也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规划还没有一个十分可行的依据, 迫切需要对如何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今这也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中简要回顾了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的关系; 归纳总结了野生动物的空间需求及其类型, 并分析了影响不同类型需求空间的因子和确定方法; 最后,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现状, 提出了依据保护目标种实际需要的空间大小来确定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方法, 以期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收集怒江州各类自然保护地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怒江州建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5种类型自然保护地8处共66.15万hm2,各类自然保护地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突出等问题。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地分布状况,开展保护空缺分析。提出整合交叉重叠、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和将保护空缺中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role of land uses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in conserving tropical biodiversit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contest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plant and bird surveys conducted in three rural landscapes in the East Usambara Mountains of Tanzania, covering a gradient from Village forest reserves to tree-based and other agricultural land uses.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occurrence of conservationally important species across the land uses were analyzed. Twelve plots of 0.2 ha, stratified among land use types, were established to survey the large trees, with sub-plots of 1 × 40 m for tree saplings, shrubs and non-woody plants, and 5 × 40 m plots for small trees. Avian richness was measured in the same sites as the plants through mist netting and timed species counts. The village forests had highe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more conservationally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compared to other land uses. Agroforest and fallows supported a relatively high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bu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largely different to the adjacent village forests. Bird species of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were recorded across all land uses. Village forest reserves and some of the tree-based agricultural land uses were found to contribute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goals in tropical landscape mosaics.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integrate them, and address their multiple functions, in village land-use planning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at the landscape level.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建立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0.13%,在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分布。在全国的分布特点为数量“东多西少”,面积“西大东小”。从人均和占省域土地面积比例来看,西藏自治区以 11080 m2/人和33.105%为全国各省域最高。以祁连山等16个典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非法开采各类资源,周边企业污染和侵占保护区土地,违法建设各类设施与建筑,其他活动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不足,整改不力。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经济”原因,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藉此提出健全法律法规,丰富监督手段,建立区长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是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保护区类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大讨论,产生了不同解读。针对一些认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大众旅游等脱离了国家公园本质属性的观点,本文对国家公园是什么?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范畴,还是属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畴?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和大众观光旅游有什么区别?有了自然保护区就不再需要国家公园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在原有的保护区上挂上国家公园的牌子吗?国家公园究竟应该是谁来主管?我们想象中的国家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等8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辨析,阐述了国家公园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的核心价值,以期为正确理解国家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