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定时采样,分别对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在8月初和9月初形成2个虫口高峰,茶园中蜘蛛与寄生蜂种群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替代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降低茶叶农残浸出率。结果表明,150 g/L凯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最好,与茶蝉净、联苯菊酯等其它药剂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4.
1. 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 授权编号:ZL 201520685795.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通过观察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茶园的茶小绿叶蝉标本 ,得出结论 :这些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 ,归属小绿叶蝉属Empoasca ,学名为Empoasca (Empoasca)vitis (G the)。  相似文献   

6.
韩宝瑜 《中国茶叶》2006,28(4):30-30
2006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尤溪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茶树受害后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本文将几年观察调查情况进行总结,以其指导生产上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茶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植物性杀虫剂、微生物、自然天敌、化学信息素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应用生物技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假眼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为害茶树新梢,受害后芽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桔焦。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假眼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为此,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网罩法测定了假眼小绿叶蝉不同虫口密度对茶鲜叶产量及受害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虫口密度与茶鲜叶经济损失率线性回归方程。根据目前茶叶的生产情况,制定了绿茶和乌龙茶不同茶区、茶季、茶鲜叶价格水平下假眼小绿叶蝉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对联苯菊酯代谢抗性相关的解毒酶,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3种解毒酶活性差异,并分析了3种增效剂对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羧酸酯酶(Car E)、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O-脱甲基(PN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3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09倍、4.34倍和1.5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茶假眼小绿叶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04、1.09、1.00,而在联苯菊酯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80、7.97、1.03。上述结果证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悬挂高度,分别在春季、初夏季节、盛夏季节和秋季开展了茶园不同悬挂高度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春季茶园和秋季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2 m;在初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2~0.2 m;在盛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6 m.  相似文献   

14.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茶园的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种黄板对茶园害虫诱捕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色板诱捕小型害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而开发的一种防虫手段。色板颜色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而黄板是目前茶叶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色板类型。姚元涛等试验表明在黄、绿、蓝3种颜色色板中,黄板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赵冬香等采用6种颜色色板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最偏嗜黄色;王蓉通过试验也证明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要优于蓝板。应用黄板诱捕茶园害虫,是实施茶园虫害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6.
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scavitis(Cothe)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幼嫩芽叶,受害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天王星等农药的使用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同时,杀伤了蜘蛛等重要茶虫天敌,而且长期使用也使该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和保护害虫灭敌,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及其对斜纹猫蛛的毒力测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农药种类及来源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17.
茶梢不同节位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茶梢顶芽及1~7节上假眼小绿叶蝉的卵量分布情况,假眼小绿叶蝉喜欢产卵于茶梢的幼嫩部位,各节之间着卵量差异显著,叶蝉卵主要分布在项芽之下的第一至四节间,顶芽及芽下第五至七节的卵量很少。  相似文献   

18.
阿克泰、天王星等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药剂茶园小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看,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25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和3%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良好,而0.5%苦参碱杀虫剂400倍液和3%除虫菊素水剂400倍液的防效虽不及以上化学农药好,但适用于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园应用,若在常规茶园中应用最好与化学农药混用。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形态特征,阐述了其生活史及习眭;在临沧茶园中的发生规律,分析r临沧茶园中发生严重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临沧茶农防冶假眼小绿叶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