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液初始p 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桑黄(Phellinus linteus)发酵胞内黄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初始p H为6.5,装液量为100 m L/300m L,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50 r·min~(-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桑黄黄酮发酵培养条件,最佳工艺为:发酵液初始p H6.5,300 m 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 L,种子液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150 r·min~(-1)。  相似文献   

2.
以包菜为原料,通过乳酸菌接种发酵制作泡菜,以感官评分、总酸、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影响乳酸菌接种泡菜发酵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乳酸菌接种发酵泡菜的最佳工艺条件:食盐用量4%、发酵温度30℃、蔗糖用量2%、乳酸菌接种量3%、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配比为1:1。该条件下得到的泡菜口感较佳,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泡菜产品的标准(20 mg/kg);发酵时间短,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杨从军 《中国蔬菜》2019,1(6):64-69
为提高内生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4 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 2.0%、果糖 1.0%、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种龄20 h、接种量5%、装液量50 mL(250 mL 三角瓶)、发酵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min-1、发酵时间24 h。产生的发酵液稀释25 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92.8%,比未经优化得到的发酵液提高26.9 个百分点。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显著提高了短短芽孢杆菌W4 发酵液活性,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抗番茄灰霉病菌的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明日叶冻干粉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考察酵母菌接种量、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明日叶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1.5%、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17 g(底物浓度87.2 g/L)、发酵时间9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明日叶酵素产品的总黄酮含量为1.40 g/L,γ-氨基丁酸含量为8.46 g/L,酵素色泽均一稳定,口感良好并具有明日叶的特殊风味,感官评分为81.40。本结果可为深度开发利用我国新食品原料资源明日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和序列比对的方法,对1株高产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以HA得率为目标,对种子液培养时间、接种量以及发酵产HA的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优化,并对萃取发酵的表面活性剂种类、添加量和时间进行筛选和优化。通过形态和荧光染色观察,研究菌丝体形态、细胞膜成分和活性氧分布对萃取发酵的响应。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竹黄菌,命名为Shiraia bambusicola(GDMCC 60438)。在实验范围内,以10 g·L~(-1)甘油、4 g·L~(-1)马铃薯浸出粉和12 g·L~(-1)牛肉膏为培养基,经72 h液态发酵,单位碳源HA生物转化率(得率)达到13.98 mg·g~(-1)。在1%~10%(V∶V)范围内,增加接种量可以提升HA得率。Triton X-100为萃取发酵的优选表面活性剂。与常规发酵相比,在第70小时添加0.2%(V∶V)Triton X-100启动萃取发酵,HA的得率提高37.02%,达到了16.70 mg·g~(-1)碳源。萃取发酵时,菌丝表面发生褶皱,呈现收缩或聚集状态;菌丝体内活性氧得到诱导。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增加金针菇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制备金针菇浆,加入发酵乳、木糖醇及稳定剂,调配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乳及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配方,并对产品的口味、稳定性、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乳的最优配方为菌粉接种量0.6%、脱脂奶粉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13%;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乳与金针菇浆比例3∶1,稳定剂添加量1.5%,木糖醇添加量5%。该条件制备的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呈均匀的乳白色,口感顺滑,酸甜适中,既有金针菇的清香,又有乳酸菌的发酵香味,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 H值、培养时间)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羊肚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6.0,装液量100m L/300m L三角瓶,接种量10%,旋转频率140 r·min~(-1),25℃恒温培养120 h。  相似文献   

8.
以金针菇杂交菌种F19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非营养因子对金针菇液体发酵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F19液体发酵多糖产量收率最好的非营养因子发酵条件为菌龄48 h、接种量10%、起始pH 7.5、发酵温度26℃、摇床转速130 r/min、发酵时间7.5 d。  相似文献   

9.
以黑木耳1703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碳源质量浓度、氮源、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对黑木耳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研究葡萄糖、蛋白胨和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显著,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培养基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摇床转速为150 r/min。结果为黑木耳1703液体菌种的培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菌种乳酸菌泡辣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多菌种泡辣椒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30℃、接种量5%、肠膜明串珠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2:1、发酵时间2~3d。选用CaCl2和CaCO3进行保脆工艺研究,得出按泡菜液重量计0.3%的CaCl2就可达到较好的保脆效果。进行了调味实验,确定白糖浓度及食盐补加浓度分别为2%、6%。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灵芝为材料,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各个因素对灵芝酸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高灵芝酸产量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4%,装液量100 mL/500mL,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40 r/min,初始pH 6.5。  相似文献   

12.
以白色金针菇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密度、萌发时间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影响其液体摇瓶培养时的条件因素(培养基的初始pH、接种龄、接种量、摇床转速)进行优化,以实现白色金针菇摇瓶液体菌种高密度发酵。结果表明: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接种龄102h,接种量10%,摇床转速140r·min~(-1)。在上述条件下,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7.93 g·L~(-1),密度104.21个·mL~(-1),直径1.35mm,萌发时间8h。  相似文献   

13.
陈志杰  袁书林 《食用菌》2009,31(5):14-15
对以糙米浆、麦芽汁和黄豆芽汁为培养基组成的灵芝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深层发酵的起始pH5.5、接种量10%、装液量40mL和接种菌龄5d时可以获得最大灵芝菌丝干重。方差分析表明装液量和接种菌龄对灵芝生长有显著影响。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第7d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g/L。  相似文献   

14.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15.
以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的产量为评价指标,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筛选液体静置发酵的光照、温度、时间、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和接种量,结果表明:有利于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E3菌株产HEA的发酵条件为黑暗或荧光、黄光,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时间为110d,培养基的初始pH为6.0~7.0,装液量为50%,接种量为2.5%。  相似文献   

16.
徐学锋 《长江蔬菜》2013,(16):46-49
液体菌种的应用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金针菇21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摇床转速150 r/min、装液量60 mL(三角瓶,250 mL容量)、接种量12%(V/V)、培养温度22℃时所得液体菌种质量最优,菌丝干质量达1.821 5 g/100 mL。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菌龄5 d的液体菌种最适合栽培应用,栽培周期比使用固体菌种短,产量也高约5.8%。  相似文献   

17.
韩基明 《北方园艺》2018,(11):132-137
以红枣为试材,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枣醋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醋酸发酵量的3个关键因素(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和酒精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RSM建立了响应值(醋酸发酵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了枣醋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8℃、醋酸菌接种量12%、酒糖度8%条件下醋酸发酵量预测值为0.54g·L~(-1)。对自酿枣醋和商品枣醋进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检测出66种化学成分,其中乙酸是主要成分,另外发现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枣醋中的酯类成分含量增加,而酸类成分含量有所下降,香味更浓。  相似文献   

18.
应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球的生物量为参考标准,通过对不同起始pH值、培养周期、装液量、摇床转速、温度和接种量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装液量为80 ml/250 ml,接种量为10%,起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为150 r/min,温度为25℃时,摇瓶发酵培养6 d,杏鲍菇的液体菌种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毛木耳为发酵对象,以青稞为发酵原料,研制出毛木耳青稞生物技术乳。通过对影响毛木耳发酵过程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毛木耳青稞生物技术乳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6d、接种量4%、发酵温度24%、装液量300mL三角瓶装80mL。  相似文献   

20.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通过比较发酵液的生物量及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78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1.5%、花生饼粉2%、硫酸铵0.5%、碳酸钙0.1%、硫酸镁0.5%、氯化钠0.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培养温度34℃,转速180r/min,种龄为24h,装液量150mL/500mL三角瓶,接种量2%,发酵时间为72h。优化后的发酵液中活菌数量达到1.5×1010 CFU/mL,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3.4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