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人参皂苷在正丁醇/水二相中的分配规律,为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提供依据。人参皂苷提取液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后,用HPLC/MS法检测中性人参皂苷Rb1、Rb2、Rc、Rd、Rg1、Re、Rf、Ro以及9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正丁醇/水二相中的含量。不同人参皂苷在正丁醇和水二相中的分配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水中的分配比例大于在正丁醇中的分配比例,中性人参皂苷在水中的分配比例小于在正丁醇中的分配比例。经过3次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中性人参皂苷基本上全部转移到正丁醇相,丙二酰基人参皂苷转移到正丁醇相和水相中的含量之比为3∶2。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野山参和林下参中人参皂苷的组成特征及差异所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野山参和林下参中电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均含有常见的9种人参皂苷(Re、Rg1、Ro、Rf、Rg2、Rb1、Rc、Rb2、Rd),野山参中还检测到三七皂苷R1、R2和R3以及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和Rc,林下参仅检测到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h1、Rc和Rd,没有检测到三七皂苷R1和R3;林下参中Re含量显著高于野山参,平均含量为5.042g/mg,二者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其它8种人参皂苷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方式以2年生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0,0.5,1,2,4 mmol/L磷浓度作为处理,按照不同的胁迫时间(15,22,29,36 d)取样,利用常规理化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人参不同部位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及皂苷含量。结果表明:磷胁迫影响不同生育期人参体内磷的分配,当磷浓度>0.5 mmol/L时,地上部是地下部磷含量的1.01~1.79倍;磷胁迫影响人参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适当施磷有利于人参植株中碳的积累,氮钾含量与磷含量具有同步增益效应;施磷处理导致钙、镁、锌、锰、铁、铝、铜的含量显著变化,处理15 d时,地下部分均高于地上的铁、镁、锰、钙、锌含量,随着人参开花、坐果,钙、镁向地上部转移,而铁、锰、锌仍然留在地下部;磷处理浓度为4 mmol/L时,地下部铁、锰、锌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9,0.64,0.141 1 g/kg;施磷处理下地上部Rb1、Rb2、Rb3、Rc、R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组(P<0.05),高磷处理不利于地下部Rg1、Re、Rc、Rd的积...  相似文献   

4.
林下参人参皂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皂苷含量影响显著,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相比对人参皂苷的提取率最高,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分别转化成相应的中性皂苷.对生长在吉林省的栽培参和林下参的6种主要皂苷(Rg1Re,Rb1Re,Rb2Rd)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栽培的人参主根中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别,且人参皂苷Rg1和Re的化学型组成比例差异较大.吉林人参明显存在3种化学型,分别为高Rg1低Re化学型,低Rg1高Re化学型,Rg1、Re几乎相等化学型.人参不同种群、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对人参皂苷含量及组成比例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野山参的销售产品多以生晒野山参为主,试验以野山参为材料,将不同方法制备的野山参色泽、氨基酸、人参单体皂苷、总皂苷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在不同制备方法下野山参红参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蒸制次数和时间的增加,野山参红参的亮度值L、总色差值E逐渐减小,色度值a、b逐渐增加,二次冷冻处理也能使色度显著加深(P<0.05)。野山参红参中的16种氨基酸的总量为5.772%~6.371%,1L组(经一次蒸制和干燥后于0℃保存7 d)中氨基酸总量比生晒野山参提高了约10.81%,其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347%~1.815%)。野山参红参中总皂苷含量为2.63%~4.78%,在加工过程中转化生成了生晒野山参中含量极少或没有的稀有人参皂苷Rh4,Rh1(S),Rh1(R),Rg6,Rk1,Rg5,Rg3(S),Rg3(R),而原人参皂苷Rg1,Re,Ro,Rc,Rb2,Rb<...  相似文献   

6.
采用RP-HPLC法和摇瓶法测定了人参皂苷Rd在水和不同pH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其在正辛醇-水及各pH介质组成的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_(app)),并考察了人参皂苷Rd在4个强降解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25℃时,人参皂苷Rd在水(pH 7.0)和不同pH(1.0,2.0,4.0,5.8,6.8,7.4)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依次为0.224,0.015,0.050,0.116,0.136,0.439,0.201 g/L;人参皂苷Rd在水中的Papp=32.45(lg Papp=1.51),在不同pH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均接近或大于1;人参皂苷Rd在0.1 mol/L Na OH、0.1 mol/L HCl、70℃、0.3%H2O24个强降解条件下,放置7 d后的降解率分别为20.02%、88.53%、28.15%、69.8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d极微溶于水,脂溶性好,且不同的pH对其溶解度和Papp均具有较大影响,在碱和高温条件下较稳定,在酸和氧化条件下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测定方法。采用氨水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转化为相应的中性皂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o、Rb1、Rc、Rb2、Rb3、Rd的量,9种人参皂苷总量可代表人参中主要皂苷含量。生晒参片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较低,生晒参须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较高,光支生晒参和全须生晒参总人参皂苷含量在2.11%~6.01%之间。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完善了人参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尤其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但在人参中含量极其稀少.通过运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4种真菌转化人参皂苷Rc和Rd生成稀有皂苷的代谢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真菌均具有较强转化人参皂苷Rc和Rd的能力.其中,转化人参皂苷Rc的主要代谢途径推测为Rc→Mc1→Mc→CK→PPD;而在转化人参皂苷Rd的过程中可能存在2条代谢途径,其中主要途径推测为Rd→F2→CK→PPD,而另一条途径则由人参皂苷Rd直接转化为Rg3.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通过优化试验条件积累代谢产物Rg3或CK,以及分离纯化相应的人参皂苷糖苷酶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人参茎叶中皂苷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西洋参茎叶和三七参茎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及组成。[方法]采用水提法对人参茎叶和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进行提取,再用TLC和HPLC方法对人参总皂苷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皂苷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水提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6.02%,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5.01%。3种人参茎叶总皂苷的TLC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e、Rg1、Rd、Rc,其中Re、Rg1、Rd皂苷的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53.7%;西洋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d、Rb3、Re、Rc,其中Rb3、Rd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38.3%;三七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b3、Rc、Rb1,其中Rb3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17.2%。3种人参茎叶PPD/PPT值表明,人参茎叶为33∶37,主要皂苷为原三醇类;西洋参茎叶为50∶12;而三七参茎叶中几乎不含有原三醇类皂苷。[结论]成功的对不同种类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进行了比较,为不同种类人参茎叶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人参皂苷Rg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试验,对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m(人参皂苷Rg1)∶V(水)为1 g∶20 mL、m(羟丙基-β-环糊精)∶m(人参皂苷Rg1)为4 g∶1 g、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 min;制备的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0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人参皂苷生物利用度,明确人参皂苷药用洋虫体内生物转化规律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通过MRS(含七叶苷和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洋虫内生菌中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制备复合菌发酵剂液体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发酵产物中人参皂苷的化学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染色法阐明发酵产物低(0.5 mg·L-1)、中(2 mg·L-1)、高(5 mg·L-1)剂量对A549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人参提取物中共检测出Re、Rg1、Rf、Rb1、Rc、Rb2、Rd 7种皂苷,代谢产物中有去糖基化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d K产生,发酵产物MTT试验显示高剂量组(5 mg·L-1)反应72 h抑制肿瘤细胞率可达85%。由此表明,利用洋虫内生菌复合菌液转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可提高中药人参和洋虫的药用价值,为中草药的发酵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同时测定山东西洋参中16种皂苷类成分的方法,并对山东省威海市5个地区11批西洋参芦头、主根、侧根和须根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山东西洋参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PDA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16种皂苷在0.05~1.0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加标回收率为92.45%~103.24%,RSD为0.31%~4.60%,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山东省威海地区西洋参芦头、主根、侧根和须根部位皂苷含量分别为(42.69±7.01) mg/g、(32.63±4.71) mg/g、(30.80±5.15) mg/g和(37.55±5.23) mg/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初步筛选出人参皂苷Re、Rc、Rb1、Rb3和...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皂苷对高脂肪食小鼠脂肪和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外、体内试验研究了西洋参总皂苷、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及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组织重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为0.5g/L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0%;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活性均显示很强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0.5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皂苷对体重影响变化不大,但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周围脂肪质量。这说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c,Rb1,Rb2可以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因此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抗肥胖作用可能是由于西洋参总皂苷中的人参皂苷Rc,Rb1,Rb2抑制小肠吸收食物脂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3种生长模式人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主要养分因子,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和超声提取-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人参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85.6%,属中等变异,土壤全量氮、磷、钾变异系数大于1009,为强变异,结合国家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人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国家5级水平,速效磷为国家2级水平,有效钾含量为641.4 mg/kg,远大于国家1级水平(200mg/kg);野山参和林下参中9种单体皂苷中以单体皂苷Rb1、Rc、Rb2、Rd和Rg1含量较高,5种单体皂苷显著高于园参(P<0.05),林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以15 a生含量最高,其中Rb1、Rc、Rb2、Rd和Rg1分别为20.207、22.865、12.435、17.201和7.770 mg/g,为制定林下参适宜采收参龄提供参考;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直接影响人参皂苷的积累.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为参考,科学施加氮、磷肥有助于提高园参品质.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测定人参强力胶囊中6种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02%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线性范围分别为0.396 8~7.936μg/mL、0.406 4~8.128μg/mL、0.196 0~3.920μg/mL、0.204 0~4.080μg/mL、0.200 0~4.000μg/mL、0.201 6~4.032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6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1%~103.4%之间,RSD均小于1.5%。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以用于人参强力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赤芝发酵西洋参须根,对产物-菌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质人参皂苷含量为7.6%,高于发酵基质,灵芝三萜酸含量为0.02%,低于赤芝子实体;单体人参皂苷Rb1、Rc、Rb2、Rb3含量显著低于基质,Rd含量明显增加,含有稀有皂苷C-K,其含量高达9.65 mg/g。菌质中含有人参皂苷和灵芝三萜酸双重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人参茎叶及人参果浸膏中6种人参皂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条件:色谱柱为ZobaxSB-C18,检测波长为203nm,流动相为A;20%乙腈B:80%乙腈,梯度洗脱100%A在50min内换到70%A,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表明:进样量在0.72-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Rg197.2%,-Re96.8%,Rb196.4%,Rc95.1%,Rd296.0%,Rb297.6%。该方法可用于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提取方法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采用回流、超声波、微波3种不同方法提取人参皂苷。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提取法与传统的回流提取方法相比,人参皂苷的提取率接近,分别噗3.99%,3.56%,3.27%,且操作简捷。在微波提取条件下,比较了以50%乙醇、水、甲醇为提取溶剂人参皂苷的得率,结果是以50%乙醇为提取剂的人参皂苷提取率更高(5.25%),该方法为工业化提取人参皂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体培养法探讨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及皂苷类物质(人参皂苷Rb2、Rd、Rc、Rg1、Re)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显示,有机酸及皂苷对微生物的化感作用表现出受体多、阈值低(1 μg·L-1)、作用质量浓度范围大(1 μg·L-1~1 mg·L-1),但无明显浓度效应的特点;有机酸及皂苷的化感作用强度介于-132.94%~31.33%,对生防菌的促进作用大于病原菌,对部分病原菌生长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二者对病原菌与生防菌表现出一定的偏害/偏利作用;人参皂苷Rd、Re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生防菌的作用,是人参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萜类防御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适用于整参、须根、芦头中人参皂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_1、Re、Rf、Rg_2、Rb_1、Rc、Rb_2、Rd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2.1 mm×50 m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流速0.3 m L/min。[结果]人参皂苷Rg_1、Re、Rf、Rg_2、Rb_1、RC、Rb_2、Rd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7.3%~98.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整参、须根、芦头中人参皂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