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岛素不同浓度浸种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25ppm、50ppm、100ppm、200ppm、400ppm)的海岛素溶液对水稻浸种,测定各处理对水稻平均发芽率、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海岛素对水稻种子浸种以100ppm(稀释500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4.5%、7.6%、13.1%、21.5%;根长、根数、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99.0%、47.5%、20%;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分别比对照组高23.2%、38.3%、19.5%.其次是50ppm、200ppm(稀释1 000倍、250倍)浸种.  相似文献   

2.
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抗病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在棉花上的推广应用,特进行海岛素在棉花上抗病、保桃、增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海岛素在中晚稻和蔬菜增产作用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常年中、晚稻种植面积120hm^2左右,但由于中稻抽穗扬花期间(8月上中旬)和二晚抽穗扬花期(9月中下旬)常遇高温、低温极端天气,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湖北也是蔬菜种植大省,蔬菜面积53.33hm^2。提供充足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广大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我们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开展了海岛素在中、晚稻和豇豆、辣椒、茄子三种蔬菜作物上增产效果示范。  相似文献   

4.
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晚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氨基寡糖素AS对促进水稻生长及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AS能够促进种子发芽整齐、秧苗生长、分蘖及秧苗根系生长,减少缓苗期返青时间,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为66.5%,增产效果达10.6%.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经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通过在水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酮,观察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若虫生长发育、羽化等行为的影响,评估油菜素甾酮在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培养液中的油菜素甾酮可被水稻有效吸收并产生生理活性。经0.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叶片弯曲程度均显著增加,其叶角分别为对照的3.3~11.0倍。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嗜好性与油菜素甾酮处理浓度密切相关,经较低浓度0.005~0.0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能显著降低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35.0%~73.9%;而较高浓度0.1~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则增加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1.3~1.8倍。0.01、1、5、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显著降低褐飞虱若虫的羽化率,为对照的32.5%~53.3%。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仅为对照的94.1%~96.9%。褐飞虱若虫存活数和初羽化雌成虫体重分别仅在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下显著降低。表明油菜素甾酮处理水稻可对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产生影响,其具有作为生态功能分子用于褐飞虱田间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国内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中,由于残毒问题稻脚青正在被淘汰.井岗霉素持效期短,施用次数多,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为开辟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多种来源.1982—1983年在浙江奉化县莼湖区对硼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和增产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相似文献   

8.
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培法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胺苯磺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天然芸苔素内酯对胺苯磺隆的解毒效应,以及不同浓度胺苯磺隆处理下天然芸苔素内酯浸种对水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天然芸苔素内酯浓度在0.01-0.05mg/L范围内时,可显著缓解1.0μg/kg的胺苯磺隆对水稻的药害,用0.02mg/L的天然芸苔素内酯种可不同程度地缓解0.1-20μg/kg的胺苯磺隆对水稻的药害。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Bs-916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病害的生防菌,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运用离子注入(N+)的方法对Bs-916进行诱变,筛选到4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菌株。TLC和HPLC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s-916及其突变体分泌的脂肽类抗生素是表面活性素,突变菌株分泌的表面活性素比出发菌株有不同程度提高。室内抑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能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引起原生质泄露。通过检测接种纹枯病菌、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的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分泌活性物质对水稻具有诱导抗性作用;4个高效突变株比出发菌Bs-916对3种酶的活性影响加大;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纹枯病菌比单独接种拮抗菌、纹枯病菌对3种酶活性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果均较好的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氨基寡糖素水剂、2.1%铜.烷醇可湿性粉剂、1%蛋白粉剂和4%嘧呔霉素水剂,防效为16.22%~51.00%,平均增产率为11.11%~28.29%。其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显著高于1%蛇床子素水剂、3.95%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5%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5%菌毒清水剂。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燕麦嗜酸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鞭毛素蛋白Fli Caaa及其结构域对水稻免疫反应的诱导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aa菌株IPN1的鞭毛素进行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在大肠杆菌中对该基因全长、N端和C端片段进行了原核表达,纯化了Fli Caaa蛋白及其截短肽段;采用水稻叶片浸润法测定了表达蛋白对水稻免疫反应的诱导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获得1 479 bp的鞭毛素基因fli Caaa,其编码产物含有49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9.4 k D,具有flagellin-N和-C两个保守结构域;原核诱导表达获得了Fli Caaa、Fli Caaa-N和Fli Caaa-C可溶性融合蛋白;3种纯化蛋白均能诱导水稻细胞死亡和H2O2产生等免疫反应,但诱导能力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酸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发生时期、伤害程度有关,以伤害剑叶产量损失最重,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及尿素可调节水稻生长,减轻酸雨伤害;为害严重田块应改种或改作再生稻。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3%超敏蛋白MG对水稻的安全性好,各处理对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根据田块水稻黄熟期调查,3%超敏蛋白MG20g/667m2、3%超敏蛋白MG 10g/667m2+芸苔素1500倍液+细胞分裂素1500倍液、3%超敏蛋白MG 10g/667m23个处理的平均株防治效果分别达61...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时间对水稻潜根线虫回收率的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为水稻根内寄生,影响根系对水分相养分的吸收,使水稻地上部分表现缺素症状,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在国内,水稻潜根线虫病尚属近年发现的一种水稻新病害,在南方诸省稻区广泛发生,作者从1984年开始从事此病的研究,发现以贝曼漏斗法分离水稻潜根线虫,其回收率与分离时的温度及分离时间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1980年以来,全省发病面积都在20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50—60%。一般年份受纹枯病为害影响产量在10—20%之间,自1977年以来,我省开始大面积推广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取代剧毒、高残留有机胂素药剂,目前江苏全省井岗霉素年产量达300—350吨(按有效成份计),每年使用量在250吨左右,挽回稻谷  相似文献   

16.
微管、微丝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管特异性抑制剂oryzalin、微丝特异性抑制剂细胞松弛素A (cytochalasin A,CA)和细胞松弛素D (cytochalasin D,CD)的试验表明:oryzalin在5~50μmol/L、CA在0.5~1.0μg/mL、CD在1~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基本上没有影响。采用以上几种细胞骨架特异性抑制剂处理水稻叶鞘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寄主细胞抗病菌扩展的能力。在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鞘细胞中,病菌扩展的速度加快。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抑制剂处理抑制水稻细胞抗病菌的扩展能力与水稻的抗病防卫反应如原生质颗粒化、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和HR发生的延迟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以新陆中75号、新陆中54号、新海35号和新海48号为材料,研究陆地棉与海岛棉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与氮素吸收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陆地棉干物质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均高于海岛棉,生殖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在生育前期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氮素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陆地棉均大于海岛棉,生殖器官氮素积累比例在生育前期为陆地棉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与陆地棉相比海岛棉营养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素积累比例较大,不利于生育后期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因此,在大田管理中应注意在生育后期加强对海岛棉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能够促进柑橘抗病抗逆优质增产的植物免疫抗剂,笔者应用海岛素处理区、常规药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海岛素处理区平均单果直径为4.33 cm,比对照区的4.28 cm增大1.17%;果实糖度海岛素处理区为13.48%,比对照区的12.68%,增糖率6.31%;商品果率海岛素处理区比对照区增加5.15%;商品果实际产量海岛素处理区为亩产4 300 kg,比对照区的3 600 kg增产19.44%,海岛素处理区果实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纹枯病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获得较好的控病效果和增产效益,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油菜素内酯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甾醇类激素,在抗病毒、病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Nakashita et al.(2003)发现BR能诱导水稻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产生广谱抗性。为探明BR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受BR调控的在抗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