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天湖镇是重庆市丰都县境内的一个林业资源大镇,其林业生产、经营隋况能够代表我市大部分山区乡镇的实际情况。笔者最近围绕如何发展林地经济对该镇进行了调研,希望能对全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区林地流转问题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林业经营形式要由分散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规模经营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林地流转问题。近年来,贺州市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水果基地建设发展较快,林地流转规模也越来越大,遇到的难度也大。针对林地难集中的问题,我们进行过初步的调查与探索。一、林地流转的目的目前实行的山林承包责任制在大多数山区实质上执行为分山到户,这种做法在初期因责权利明确,经营利益直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对促进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  相似文献   

3.
我省61%的面积是林地,山区综合开发要做好林产业这篇大文章。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要树立大林业、大生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在严格划定生态公益林的同时,大力改造低价值林地,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力争到2012年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超过5500万亩,林业总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较快,各种林地经济项目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发展过程和生产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根据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了中药材种植、山野菜种植、榛林培育、林蛙养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今后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沧市紧紧围绕建设"林业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林业景观美市"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林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临沧97.5%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59.31%,林地资源丰富,且林下土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苍溪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改造次生林、培育四旁树,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地产值和开发利用好林业用地以外的非耕地,扩大林地经营面积,深刻地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的绿色朝阳产业“林下经济”是我国提出的新型森林经营生产活动概念范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促进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业态。广义的“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战略,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2月新修订的《森林法》首次明确提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苍溪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改造次生林、培育四旁树 ,调整林种结构 ,提高林地产值和开发利用好林业用地以外的非耕地 ,扩大林地经营面积 ,深刻地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放宽林业政策,实行集体林地分户经营,对有资金、有远见、有劳力的农户和企业,经营林地十分有利。但是对山区大部分林农来说,仍然存在着缺资金、缺劳力、缺技能的问题。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个别投资经营者怕政策变化,分户经营林地后依然存在重樵轻造的问题。林农、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经营利用率不高。2010年国家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变革林地经营管理,调整林业生产关系,稳定林地经营所有权70年不变,放活经营管理权,将集体林地划分承包到户,实行林地自主经营,规定林业经营收入归己,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理顺了林地经营体制,建立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代林业经营体制,从政策信贷上扶持林业发展,使个体经营和规模投资经营资金上得到了保障,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林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省赣州市是林业大市,自然条件优越,林地面积4596万亩。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加速林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宽林兴民富新路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发展林下经济200多万亩,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兴林富民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相似文献   

12.
辽东山区的天然次生林占有林地面积的68%,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丰富,在优化森林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种效益、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州市是我区的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区林地流转问题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林业经营形式要由分散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规模经营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林地流转问题。近年来,该市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水果基地建设发展较快,林地流转规模也越来越大,遇到的难度也大。针对林地难集中的问题,笔进行过初步的调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林下经济是不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开展的采集、种植、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经营活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林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北京山区近10年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借助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驱动力分析方法,定量诊断出北京山区林地变化的主导社会经济驱动力,目的在于系统揭示北京山区林地变化的原因和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为北京山区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39万。林地面积达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2%。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全县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83万亩,林果专业村200多个,年果品总产量6000多万公斤,总产值9.5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2000多元,林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迁西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下旅游观光、绿色食品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和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走出一条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循环相生,"树上生‘金’、树下增‘银’"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2012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4.1亿元,相当于果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所占比重上升是世界营林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提高林地生产力是当前安徽省林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林业产业内涵增长。加强人工林建设,提高森林蓄积,也是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营林业是林业社会参与性的最直接组织形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尽管多数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林业三定"工作,集体林地以"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形式落实经营主体,但受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9.
新平县共有林地235300 hm^2,其中.核桃种植面积为33400hm^2,林下资源种植和林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在核桃林下进行菌猪苓([Po/yporg umbellat(Pers.)Fries)推广性种植对新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新平县助推山区群众脱贫,增加贫困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基础上,紧扣"林权流转、经营主体、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四个关键,持续深化配套改革,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积极推进林权流转,让资产动起来从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入手,采取承包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办法,引导和推进林地流转,实现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省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