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40 g/L)的花椒叶浸提液对供试植物紫云英的种子萌发、幼苗根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花椒化感作用的可能机理,从而为全面了解花椒林草间作种间关系及为农林复合经营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P<0.05);2)随浸提液浓度升高,紫云英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升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综上,花椒叶浸提液主要通过抑制紫云英体内防御酶活性,并产生对其细胞结构和功能伤害而发挥其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SCoT标记对洞庭湖地区9个野生南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429条清晰的带,其中多态性带为39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39%,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数是14.60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06~0.688,平均为0.394;该地区南荻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标水平较高(PPB=91.39%、H=0.3266、I=0.4911);其野生居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114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3.88;根据非加权配对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南荻9个野生居群分为三类,同一流域的居群聚为一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BMR(褐色中脉)基因型饲草高粱因低木质素含量、高消化率而广泛受到重视,但这类品种在生产中往往更易发生倒伏。为进一步明确BMR(褐色中脉)基因型饲草高粱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本文从与茎秆相关的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解剖结构、化学组成等方面综述了BMR基因型饲草高粱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旨为进一步研究BMR基因型饲草高粱茎秆特征与抗倒性关系,改良BMR基因型饲草高粱的抗倒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特性研究表明,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达50%含水量后下降非常迅速;干物质重量随种子的成熟逐渐增加,进入生理成熟期趋于稳定;偃麦草属植物种子成熟后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存在种间显著差异,其中长根茎的巴顿硬叶偃麦草种子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最低,种子较小。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存在明显种间差异,种子发芽率与根茎的发育程度呈负相关,根茎越长,其休眠程度越严重。采用电导率值能够较好地反映种子间活力差异。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逐渐提高,直至种子进入生理成熟期(水分含量40%~50%)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 floridulus)、荻(M. sacchariflorus)和南荻(M. lutarioriparius)等4种典型芒属植物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来研究芒属植物光响应及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参数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种间有差异,除南荻的光饱和点(LSP)在800 μmol·m-2·s-1左右外,其他3种约在1000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由大到小依次为荻(47.3 μmol·m-2·s-1)、南荻(38.6 μmol·m-2·s-1)、五节芒(20.4 μmol·m-2·s-1)、芒(8.0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依次为荻(0.123)、南荻(0.108)、五节芒(0.089)、芒(0.022),荻和南荻的光能转化率强于五节芒和芒。主生长季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生长速率同步,种间差异极显著(P< 0.01),荻和南荻的Pn值高于芒和五节芒。 4种芒属植物在主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率(WUE)最小值在6-7月,最大值在8-9月,表现出耐旱耐高温能力,且种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6.
幼龄桑伐条后留存叶光合生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剪伐处理对桑树光合生理的影响,以上年生幼龄桑为材料,对夏伐后的留存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伐条后留存叶光合作用增强,光合速率增加68-96%;(2)至少有20%的光合产物从留存叶中输出,用于枝叶再生长;(3)留存叶总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4)部分留存叶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化现象,褐化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8.
对菠菜叶中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与叶片衰老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菠菜叶片衰老时,叶绿素含量下降,且叶绿素a比叶绿素b下降得快;衰老程度越严重,叶绿素含量越低,蛋白质舍量下降,蛋白质水解酶比活力上升.  相似文献   

9.
王文石  田雨  娄玉杰 《草业学报》2016,25(3):240-244
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施用鸡粪对特高多花黑麦草叶片SPAD值(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施肥)、低氮处理组(施鸡粪13t/hm2,即氮130.77kg/hm2)、高氮处理组(施鸡粪26t/hm2,即氮261.54kg/hm2)。分别测定黑麦草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分析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与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鸡粪可以显著提高孕穗期和开花期黑麦草叶片SPAD、开花期和成熟期干草产量、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生育期黑麦草叶片SPAD值与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引入河南省内白杜泊羊和白萨福克羊两个绵羊品种的生理机能特性及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利用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冬季和春季两个绵羊品种的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不同季节两品种绵羊组内和组间血液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两绵羊品种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春季,且杜泊羊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萨福克羊,同品种公母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杜泊羊与萨福克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两品种绵羊红细胞总数均低于春季,且两个季节杜泊羊红细胞总数均低于萨福克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绵羊冬季血糖含量均高于春季,杜泊羊血糖含量在不同季节内均高于萨福克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绵羊总胆红素、淀粉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冬季绵羊血液磷含量高于春季,杜泊羊钠离子浓度低于萨福克羊,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标不同季节种间基本无差异。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及国内其他绵羊品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光合性能强的饲草型小黑麦种质及探讨光合性能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6个饲草型小黑麦基因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指标(除气孔限制值)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水分利用效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值;随着生育时期推移,饲草型小黑麦的气孔限制值先减少后增加,抽穗期最低。通过生育时期×小黑麦种质间光合性能指标差异分析可知,C31和C19在整个生育时期光合性能都较强,可达到高产的目的,而饲草型小黑麦C19的优势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进一步作为抗旱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饲草型小黑麦光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蒸腾速率和与气孔有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氮肥,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叶片长度和宽度,减缓叶片衰老速度,提高叶面积指数。适量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苏丹草种子千粒重及一级穗柄数,并极大提高了每穗粒数,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追氮600 kg·hm-2时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灌浆期随追氮量增加各器官全氮含量增加,追氮750 kg·hm-2时,茎秆和穗粒部全氮含量最高,追氮600 kg·hm-2时,叶片全氮含量最高,且同一追肥处理:穗粒部 >叶片 >茎秆;随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情况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在2014年11-12月冬季降温期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不同基因型假俭草的抗寒性与叶片细胞内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以及游离态腐胺、亚精胺、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前降温过程中,假俭草其叶片色泽持续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持续升高。基因型E02、E07、E09和E10在降温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与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基因型,而叶片内的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4个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与假俭草的耐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对增强假俭草的耐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光合贡献率、叶生物量及含水量、花穗生物量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化,研究种子产量与不同发育期不同位叶光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均存在显著变化,同一发育期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表现出显著差异。2)不同位叶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随种子发育均发生显著变化,同一位叶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表现出显著差异。3)种子产量与开花期15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及叶总生物量均呈正相关;与灌浆期第1,3叶光合速率和第1,2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熟期第4,5叶的光合速率及叶生物量为负相关;与蜡熟期、完熟期第1叶光合速率为正相关,与第35叶光合速率为极显著负相关,与第1,2叶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第35叶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4)种子产量与灌浆期之后的叶总生物量均为负相关,与灌浆期和乳熟期花穗生物量呈负相关,与蜡熟期和完熟期花穗生物量为显著正相关。所以,在营养生长阶段要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促进不同位叶叶片生长和营养累积,为种子发育奠定物质基础,而灌浆期后要注意调控各位叶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着重保护第13叶的完整性与健康度,以提高老芒麦种子产量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率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以8个不同无融合生殖率的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小穗样品,测定玉米素(ZT)、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并分析了内源激素含量与无融合生殖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ZT和ZR在小穗发育初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抽穗后2 d最低,之后ZT逐渐上升而ZR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后又开始下降,GA3和IAA均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GA3在抽穗后2 d达到峰值,IAA则是在开花期含量最高;研究发现,在小穗发育初期,无融合生殖率较低的材料(甘南、清水、肃南和兰州)ABA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相反无融合生殖率较高的材料(陇西、秦州、定西和陇南)的ABA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所有材料开花期至乳熟期均出现猛增,之后又急剧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融合生殖率与ZT、ZR、ABA、(ZT+ZR)/IAA和(ZT+ZR)/ABA呈显著正相关,与GA3、IAA/ABA和GA3/ABA呈显著负相关,与IAA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高ZT、ZR和低ABA含量、高(ZT+ZR)/IAA和(ZT+ZR)/ABA比值更可能促进胚珠向无融合生殖途径发育,高GA3含量可能促进胚珠向有性生殖途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牧草在适宜时期刈割,可确保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达到最优组合。本研究通过对甘引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yin No.1')在天祝县高寒区不同生育期株高、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的测定,确定其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甘引1号黑麦株高、干草产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推移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粗蛋白产量先增后减。从拔节到抽穗期,甘引1号黑麦生长速度最快,开花期和乳熟期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虽然开花期干草产量不及乳熟期,但其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16t·hm-2。经隶属函数法分析4个刈割期综合评价值为抽穗期开花期孕穗期乳熟期,因此选择抽穗期至开花期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在营养生长及饲用品质方面的变化规律,采用大田小区栽培法,以冀草1号、冀草2号高丹草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可溶性糖含量、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高丹草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粗蛋白产量的变化随生育天数的推进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其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茎叶比呈增加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回归分析得出,高丹草在抽穗期收割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乌日娜  张兴东  王妍  张继权 《草业科学》2022,1(1):2210-2220
选择松嫩草地上的3种优势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和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 ,通过野外干旱胁迫试验、定点实时观测和隶属函数法,研究3种优势牧草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等级干旱胁迫的响应,探究不同等级干旱胁迫对牧草在不同生育期内形态特性的影响及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牧草同一生育期内,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株高、叶长、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受到的影响越大,在特旱程度下,3种牧草生长受干旱胁迫影响最严重;同一干旱胁迫处理下,随着生育期推移,株高、叶长、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总体呈减少趋势。3种牧草在其生育期内的抗旱性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羊草在开花期抗旱能力最强,其次是在返青期;全叶马兰在开花期抗旱能力最强,其次是在返青期,在抽穗期最差;碱蒿在开花期抗旱能力最强,其次是在抽穗期,在返青期最差。本研究结果对松嫩草地3种优势草种在不同生育期内遭受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时采取不同应急方案具有指导作用,也为培育优良耐旱草种及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期脆性突变水稻细胞壁组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伽马射线辐射选育的脆性突变(brittleness mutation,BM)水稻和亲本中花11(Zhonghua 11)为材料,分析分蘖期、抽穗期(约50%抽穗)、成熟期细胞壁纤维组成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BM水稻都具有茎叶易折的特点。2)对照亲本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前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下降;BM水稻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3)与对照亲本相比,BM水稻细胞壁纤维组分变化较大:分蘖期,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4.69%, 25.89%和28.85%(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15.77%, 31.31%和19.32%(P<0.01);抽穗期, 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2.31%,32.25%和34.69%(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25.39%,32.78%和20.91%(P<0.01);成熟期,两者纤维素差异不显著,但BM水稻茎、叶、鞘半纤维素含量依然极显著高于对照亲本。鉴于以上特征,BM水稻具有作为饲料稻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子发育各时期不同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重量等指标,并分析了种子产量与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位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与叶重量、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时期,各位叶净光合速率、叶重量与含水量差异显著。第1~4叶光合贡献率随种子发育呈上升趋势,第5~7叶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同时期各位叶光合贡献率与叶重量比例随叶位降低先增加后减小。叶总重量随种子发育逐渐减小,穗重量则显著增加。前5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重量在乳熟期以前始终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而第6位叶仅在盛花期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第7位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始终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叶总重量在灌浆期前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后则呈负相关;穗重量在盛花期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此后则始终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