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试验以山西3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HY居群、YX居群、QS居群)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250 mmol·L-1、300 mmol·L-1)胁迫处理26 d后,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光合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3个野生优异居群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HY居群、YX居群和QS居群的RWC和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ro含量均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和SS含量在YX居群、QS居群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HY居群则呈持续升高趋势。3个居群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0~15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个居群草地早熟禾的耐盐性:HY居群 > YX居群 > QS居群。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采集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草地早熟禾不同营养器官的伤害以及不同器官的抗寒性差异,以期为草地早熟禾草坪养护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草地早熟禾叶片和根颈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叶片Pro和SS含量在第6 d时显著高于对照,根颈内两者含量分别在第6 d和第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第8 d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叶片对低温胁迫的伤害比根颈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铅(Pb)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铅胁迫(Pb2+浓度为0,100,200,300,400,500,600 mg·L-1)下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显示:萌发期,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和芽苗的芽长先升高后降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苗的根长和苗重均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幼苗期,叶绿素含量在Pb2+浓度小于200 mg·L-1时无明显变化,在Pb2+浓度大于400 mg·L-1时显著低于对照;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均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保护酶活性和活性氧自由基均随着Pb2+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小于200 mg·L-1的铅胁迫可促进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发芽,大于300 mg·L-1则显著抑制;苗期在Pb2+浓度小于400 mg·L-1时草地早熟禾可通过激活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增加Pro含量抑制细胞膜相对透性、MDA和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以适应Pb2+胁迫,大于400 mg·L-1时则影响其正常生长,可见土壤中铅浓度小于300 mg·L-1的铅污染地区可种植草地早熟禾绿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草地早熟禾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以甘肃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和西和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中的ZT,ABA和IA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ZT含量下降,ABA含量和IAA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前者显著上升,后者显著下降,此外,ZT/ABA,ZT/IAA和(ZT+IAA)/ABA均下降。在2份种质材料中,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ZT+IAA)/ABA下降幅度最大。激素水平上评价材料的抗旱性大小为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西和野生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镉(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离子吸收情况,采用砂培法育苗,对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草地早熟禾株高、根长、叶片及根系鲜重、光合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叶片激素水平及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并造成草地早熟禾萎蔫、失绿,显著减少草地早熟禾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叶片CAT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根系CAT和POD活性增加。另外,Cd胁迫降低草地早熟禾叶片IAA和GA_(3)含量,增加ZT含量。离子吸收方面,大部分Cd富集在根部而较少转移至叶片,且Cd胁迫导致草地早熟禾Zn^(2+)含量降低,叶片Mg^(2+)含量升高,根系Mg^(2+)含量降低。综上,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离子吸收,可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水平缓解Cd毒害。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NaCl浓度(25,50,75,100,200,300,400 mmol·L-1,以0 mmol·L-1为对照)对其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10,20,30 d后,抗氧化物酶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大呈相似的规律性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低浓度盐胁迫(25~100 mmol·L-1)时上升,高浓度盐胁迫(200~400 mmol·L-1)时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盐浓度增加持续上升;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10,20,30 d后,均随盐浓度增高而持续上升,同一盐浓度下,10~20 d上升幅度较大、20~30 d上升幅度较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在低盐浓度胁迫时上升,高盐浓度胁迫时下降。  相似文献   

7.
张鹤  敖平星  赵雁 《草地学报》2022,30(5):1178-1184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苜蓿属(Medicago)植物耐热性的影响,以苜蓿属3个品种盆栽苗为材料、以常温无ALA (CK)和高温胁迫无ALA (Heat)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ALA (5,10,15,20,25 mg·L-1)预处理对高温胁迫后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后,3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WL525HQ、德钦苜蓿和楚雄南苜蓿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升高205.844%,206.589%,226.741%,MDA含量则升高112.649%,110.140%,124.664%,且叶片严重失绿。但喷施不同浓度ALA后可有效减少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缓解叶片失绿,同时提高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并且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较高(P<0.05)。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影响苜蓿各耐热性指标的因素中,处理和品种虽有显著影响,但其作用大小为处理>品种。以8个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20 mg·L-1ALA预处理对3个品种缓解高温胁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以及自身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效应,以基质盆栽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铅胁迫下,高羊茅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铅浓度下的高羊茅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变化为先升后降,POD变化趋势较为缓慢,表明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铅可快速诱导高羊茅保护酶活性.叶绿素总量变化为低浓度(500,1000 mg·L-1)下先增加后下降,高浓度下则为持续下降,表明高羊茅可能通过增加叶绿素来适应低铅胁迫,而高浓度下则失去了这种调节能力.3个铅浓度下的丙二醛(MDA)含量与胁迫时间及胁迫浓度均为正相关,表明随着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脯氨酸含量在500,1000 mg·L-1铅浓度下随时间增加为先降后升,1500 mg·L-1浓度下则相反,但均高于对照,表明经铅胁迫后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3个浓度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随时间表现出降-升-降,最终显著降低,整个变化过程低于对照.因此在铅胁迫过程中,这些生理特性的变化表明在低铅胁迫时高羊茅表现为积极适应和抵抗,而在高铅胁迫下则表现为忍耐和受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小报春对盐(NaCl)胁迫的抗性及适应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150、200、250 mmol·L-1)对小报春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报春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植株的株高、冠幅、叶面积、地上和地下干重以及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2)NaCl胁迫后,小报春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持续升高趋势,说明植株的光合作用系统、细胞的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对NaCl胁迫具有积极的响应策略。3)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小报春植株叶、叶柄、根中Na+的含量,根系中Na+含量的增幅最大;植株各器官中K+、Ca2+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K+、Ca2+在叶片中保持较高的含量。综上所述,小报春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是盐渍土园林应用的潜力花卉。低浓度NaCl(50 mmol·L-1)胁迫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NaCl浓度≥150 mmol·L-1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CK1)、干旱胁迫(CK2),以及干旱胁迫加4种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即50μmol·L-1褪黑素(MT)+干旱(T1)、0.1μmol·L-1油菜素内酯(EBR)+干旱(T2)、10μmol·L-1脱落酸(ABA)+干旱(T3)、200 mg·L-1赤霉素(GA3)+干旱(T4),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黑麦草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过...  相似文献   

11.
镉胁迫对野燕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植物幼苗对金属镉(Cd)的反应,以野燕麦(Avena fatua)幼苗为材料,采用1/2 MS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野燕麦幼苗对不同Cd2+浓度胁迫的反应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0.6,2,8 mg·L-1)能够促进野燕麦幼苗生长,具体表现在促进植物株高、叶长、根长、茎粗的增加,地上、地下部分干、鲜重量的积累;高浓度Cd2+(15,30 mg·L-1)抑制野燕麦幼苗生长,各项生长指标在该浓度下都显示不同程度的降低;随Cd2+胁迫浓度的升高,野燕麦叶片细胞膜透性、植株地上、地下部分游离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至Cd2+浓度为8 mg·L-1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在Cd2+浓度为15 mg·L-1时,表现为活性下降。表明野燕麦适用于浓度小于8 mg·L-1 Cd2+污染土壤的修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主成分上野燕麦幼苗地下干重具有最高的载荷,说明地下干重可以很好的反映镉胁迫下野燕麦幼苗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2.
郝凤  刘晓静  张晓玲 《草地学报》2015,23(5):963-967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3')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比较研究了5个NH4+-N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根、茎和叶输导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贯通于根、茎、叶3个器官的维管组织先增大后减小,在NH4+-N浓度为210 mg·L-1时,维管束面积最大,木质部区域宽,韧皮部发达,导管数目多,其输导能力最强。此外,各营养器官的其他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0~210 mg·L-1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根皮层增厚,薄壁细胞体积减小;髓腔呈片状的髓组织,面积增大;叶主脉突起程度增大,表皮由长圆形排列更为紧密的单层细胞组成,在210 mg·L-1时处于最优状态,再提高浓度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爱瑞3号’为试材,以无菌种子为外植体,对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和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高频的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5.5 mg·L-1 2,4-D+500 mg·L-1 CH;最佳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1 6-BA+1.0 mg·L-1 KT;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3 mg·L-1 IBA, 其蔗糖含量为20 g·L-1。  相似文献   

14.
锰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锰胁迫下黄花草的抗性生理适应机制,以该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锰(0,1000,5000,10000,15000和20000 μmol·L-1)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胁迫7、15、30 d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锰浓度的增加,黄花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幼苗芽长、根长、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先增加后下降,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2)1000~5000 μmol·L-1锰处理增加了黄花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当浓度继续增加且胁迫时间延长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降低;3)在胁迫第7天,黄花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锰浓度增加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锰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胁迫第30天,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下降,CAT活性无明显下降;4)黄花草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第7、15天随锰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胁迫30 d后则均下降;5)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1000~5000 μmol·L-1锰处理会促进黄花草幼苗的生长;该植物可以通过不同抗氧化酶差异化响应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减轻高浓度锰胁迫所造成的损伤,提高对锰的耐性。  相似文献   

15.
李柯  施宠  何飞焱  李昊宇 《草业学报》2020,29(3):112-120
采用盆栽试验,对带菌(E+)和不带菌(E-)的德兰臭草进行不同浓度的铅(Pb)胁迫处理,探究Pb胁迫下内生真菌侵染对德兰臭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浓度的升高,德兰臭草的株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胁迫浓度达到1500 mg·L-1时,德兰臭草的株高受到了显著的抑制,且根鲜重的下降幅度最大,显著低于对照82.5%(P<0.05);德兰臭草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胁迫浓度为2000 mg·L-1时,E+植株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87.3%(P<0.05);德兰臭草体内的脯氨酸含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胁迫浓度达到500 mg·L-1时,E+植株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5.2%(P<0.05)。与不带菌植株相比,E+植株地上和地下的生物量均高于E-植株;E+德兰臭草的MDA显著低于E-(P<0.05),在Pb浓度为2000 mg·L-1时,E+植株的MDA含量显著低于E-25.0%(P<0.05);E+植株的脯氨酸含量在Pb浓度为1500 mg·L-1时显著高于E-植株84.1%(P<0.05)。总的来说,感染内生真菌的德兰臭草减轻了Pb对宿主的毒害,增强其对重金属Pb胁迫的生理生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志强  史毅  种培芳 《草地学报》2022,30(6):1475-1484
为探究外源缓解剂对草坪草修复镉(Cd)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镉为污染物,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作为修复草种,茉莉酸甲酯(MeJA)为外源缓解剂,设定培养皿和土壤作为培养环境,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植物体内镉含量和土壤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实验中,MeJA浓度为50 μmol·L-1时,与单一镉处理相比,发芽率、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17.39%和492.63%;75 μmol·L-1的MeJA处理较单一镉处理,转移系数和溶液中镉含量分别增加63.33%和23.10%。土壤培养环境中,施用浓度为75 μmol·L-1的MeJA后,较单独镉胁迫,转移系数和根系镉含量分别增加了62.07%和32.45%,富集系数上升97.80%,土壤镉含量最低点出现在MeJA施用浓度为50 μmol·L-1时,较单一镉处理下降23.28%。说明适宜浓度的MeJA可缓解镉对草地早熟禾的损害,提升草地早熟禾对土壤中镉离子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3)浸种,研究其对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及促进萌发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胚芽胚根的鲜重(P<0.05)。与施加蒸馏水处理相比,ABA和GA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胚芽乙烯(Ethrel,ETH)含量和ABA含量(P<0.05),100 mg·L-1 ABA处理显著增加了山韭胚芽GA3的含量而显著降低了ABA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A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GA3含量促进种子萌发,GA3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ETH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瘤菌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KH2PO4、黄腐酸、硝酸稀土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培养基材料组合.结果表明:KH2PO4可极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ACCC17631的生长(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300 mg·L-1,对菌株ACCC17676的生长促进效果不显著;黄腐酸对2株菌的生长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菌株ACCC17631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3%,菌株ACCC17676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2%;硝酸稀土可促进菌株ACCC17631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200 mg·L-1;低浓度硝酸稀土对菌株ACCC17676具极显著生长促进作用(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400 mg·L-1.菌株ACCC17631最优材料组合为100 mg·L-1 KH2PO4、0.03%黄腐酸与200 mg·L-1硝酸稀土;菌株ACCC17676的最优材料组合为300 mg·L-1 KH2PO4、0.02%黄腐酸与400 mg·L-1硝酸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