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脱毒草莓-丰香的产量比较试验,了解和观察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鲜果产量,客观公正科学地鉴定"脱毒草莓-丰香"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品种间的产量,找出脱毒草莓-丰香的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利用价值,为大面积推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京中国药科大学遗传育种教研室经过多年努力,应用生物技术中分生组织热处理脱病毒技术,培养和扩大繁殖了15个大果型优良品种的草莓脱毒苗:其中有适合大棚栽培的丰香、明宝、幸香、女峰、童子1号、达斯、陆宝、日本3号、和94—3,适合露地栽培的安娜、美国13号、宝交早生和佛州;适合四季栽培的冬花、公四莓等。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中国农科院电镜室鉴定,脱病毒彻底,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鉴定的脱毒草莓技术成果,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全国20个省市100多个试点试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兴趣的果树工作者和果农可引进试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草莓茎尖组培脱毒实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一般通过无性繁殖为生产提供种苗,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苗会使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草莓脱毒苗植株生长势强,抗病力提高,大果率增加,产量增加30%~80%。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进行草莓茎尖组培脱毒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莓脱毒苗三级繁育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结合我省实际,探讨低成本、实用、简化的草莓茎尖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选用脱毒草莓苗是目前降低草莓病毒病危害的有效方法。为给脱毒草莓苗的繁育与发展提供借鉴,现总结了脱毒草莓苗繁育在技术、标准以及市场推广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即建立国家草莓脱毒种源及鉴定中心、优化与完善技术规程、更新行业标准、开发快速检测试剂盒、制定草莓脱毒苗繁育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草莓只能通过无性繁殖为生产提供种苗.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苗会使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各草莓产区品种严重退化、抗病力减弱,造成产量、质量、效益锐减,使用脱毒苗成为迫切的生产问题。专家证明,草莓脱毒苗植株生长势强,抗病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有机物对草莓脱毒苗繁殖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筛选出草莓脱毒快繁培养基基础上,对影响草莓组培繁殖系数的有机物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甘氨酸对草莓组培脱毒苗繁殖系数影响最大,是主要有机物因子;各有机物因子对草莓脱毒苗繁殖系数的作用,由主到次依次为:甘氨酸→VB6→肌醇→VB1→烟酸;各种有机物的最佳浓度组合为:甘氨酸(2.0mg/L) VB1(0.6mg/L) 肌醇(100mg/L) VB6(0.75mg/L) 烟酸(0.5mg/L),此浓度组合,恒温培养26天,繁殖系数达16以上。  相似文献   

7.
草莓是一年中上市最早的鲜食水果,也是档次较高的水果之一一既可鲜食,又可用于加工,经济效益高。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组培室致力于南方及长江流域的优质草莓的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推广,该室通过采用脱毒组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手段,草莓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抗性大大增强,并且提高了品质和产量,此技术于2004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鉴定。目前,湖北省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草莓品种主要是日本品种丰香,由于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8.
草莓易感染病毒,从而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方法,并不能保证完全脱除病毒,还需要进行无病毒检测鉴定。因此,需进一步探索简便、高效、免检的脱毒体系。利用RT-PCR技术,以草莓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为内标,结合4种草莓病毒特异性扩增,验证了草莓种子实生苗不携带病毒。旨在助推种子繁殖型草莓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草莓病毒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一大危害,草莓脱毒种苗成为了草莓高效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试验旨在研究提出一种操作简便、脱病毒率较高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通过设置5种试验处理并获得草莓组培苗,经病原检测后分析各种处理的病原脱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为直接茎尖培养(0.2~0.5 mm茎尖生长点)+冷处理(组培苗置于5℃的冰箱中培养60 d),该技术不仅可推广应用于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育苗中,同时对其他作物的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草莓栽培因育苗带来的种苗种性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致使草莓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解决途径是必须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包括脱毒苗原种中心、脱毒原种苗生产骨干、脱毒苗生产育苗大户及脱毒苗技术推广体系等。通过脱毒原种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进花芽分化技术,可以解决江苏省主栽草莓品种红颊发展瓶颈。通过生物农药及粘虫色板、性诱剂等绿色综防技术,达到草莓绿色生产。通过集成石灰  相似文献   

11.
脱毒技术和快速繁殖技术在草莓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获得的草莓无菌苗经生物学、电镜、双链RNA技术鉴定,证明是脱毒的。在脱毒苗建立的基础上,对硕丰、宝交早生、丰香3个品种的快速繁殖方式、继代培养、生根生长及降低成本途径进行了探讨。快速繁殖生产的大量草莓脱毒苗经实验基地的入土栽培,已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科技》2013,(23):F0002-F0002
石家庄市农科院林木花卉研究所种苗研究室主要开展草莓基质栽培、草莓优种脱毒快繁苗的驯化等实验研究。目前,该研究室采用农业生产中废弃物蘑菇渣及植物秸秆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按照草莓的营养需求,配制合理的栽培基质,配合水肥的精量使用。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能满足能源循环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从草莓脱毒苗规模化培育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精量化栽培。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草莓栽培因育苗带来的种苗性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致使草莓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解决途径是必须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包括脱毒苗原种中心、脱毒原种苗生产骨干、脱毒苗生产育苗大户及脱毒苗技术推广体系等。通过脱毒原种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进花芽分化技术,可以解决江苏省主栽草莓品种红颊发展瓶颈。通过生物农药及粘虫色板、性诱剂等绿色综防技术,达到草莓绿色生产。通过集成石灰氮、有机质与日光利用等技术措施,结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3,(8):32-33
传统草莓栽培因育苗带来的种苗种性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致使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解决途径是必须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包括脱毒苗原种中心、脱毒原种苗生产骨干、脱毒苗生产育苗大户及脱毒苗技术推广体系等。通过脱毒原种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进花芽分化技术,可以解决全省主栽草莓品种红颊发展瓶颈。通过生物农药及粘虫色板、性诱剂等绿色综防技术,达到草莓有机生  相似文献   

15.
双流冬草莓是四川省双流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流冬草莓因在春节前上市而得名。经双流县20世纪引种后不断地更新、提纯复壮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双流冬草莓品质优异,深受中国国内甚至周边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喜爱。现将双流冬草莓的脱毒复壮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草莓营养价值很高,被欧美国家誉为“水果皇后”,其不仅含有比其它水果高十倍的维生素,而且果实中所含的鞣花酸具有抗癌效果,因此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 草莓具有栽培容易、当年结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我国近年来草莓生产发展很快。可是,草莓很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结果一年比一年小,其表现为:畸形、品质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 30- 80%,并逐年加重。许多种植户由于缺乏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草莓的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降,严重地阻碍了草莓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生产难题,我们采用改良热处理分生组织脱病毒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草莓无病毒苗,并进行了全国多点试种鉴定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现将脱毒苗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草莓脱毒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分析了江苏省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内草莓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今后江苏省草莓脱毒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9,(5):20-21
目前生产上草莓脱毒苗的使用,克服了草莓长期营养繁殖导致的病毒积累,有效降低了病毒病的传播和危害。但草莓性喜凉爽,不耐高温干旱。若夏季管理不善,植株便会出现严重生理失调,甚至造成大量死亡。脱毒草莓越夏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柴德惠】南京中国药科大学遗传育种教研室经过多年努力,应用生物技术中分生组织热处理脱病毒技术,培养和扩大繁殖了15个大果型优良品种的草莓脱毒苗:其中有适合大棚栽培的丰香、明宝、幸香、女峰、童子1号、达斯、陆宝、日本3号、和94-3,适合露地栽培的安娜、美国13号、宝交早生和佛州;适合四季栽培的冬花、公四莓等。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中国农科院电镜室鉴定,脱病毒彻底,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鉴定的脱毒草莓技术成果,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全国20个省市100多个试点试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兴趣的果树工作者和果农可引进试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草莓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莓脱毒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该文从脱毒方法、脱毒率、脱毒苗的增产效果等方面综述了草莓脱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