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粮食主产区作为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主体,其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分析对于构建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市为例,运用4 个区(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从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周期和补偿资金的监管方式等关键要素对农户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耕地保护主体认知异化、外部性认知水平偏低;(2)耕地保护受偿意愿(WPA)的期望值为1 116.9 元/年,远远高于现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3)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与补偿周期分别呈平均分布、极端分布态势;(4)农户迫切希望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共同参与机制。最后,从提高耕地保护认知、规范补偿资金的用途,实施多元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滑县农户调研数据为粮食主产区代表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和行为。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多群组分析得出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均较大。样本区农户兼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纯农户仅占样本农户总数的1/5。最后,提出实行差异化的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积极推进耕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目前我国强化耕地保护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内外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基本理论基础、耕地保护补偿给付主体和受偿主体、补偿资金、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等六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指出现有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探究欠发达地区政策激励和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指向、促进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Tobit模型探讨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激励中的秸秆还田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激励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农户认知中,对耕地用途的认知、土地流转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秸秆还田认知、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认知、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认知、低碳生活方式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政策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无相关关系。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在政策激励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农户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认知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因此,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监督考核力度来提升政策效果,也要结合农户需求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培训等的政策效力,并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调整补贴力度和形式,从而降低农户耕地保护的实施成本,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重视农户认...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滑县农户政策认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滑县为粮食主产区代表县,结合426个农户调研数据,从分析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入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定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粮食主产区农户政策认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比较薄弱,整体耕地保护行为现状不佳;农户政策认知与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否为村干部、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值以及农业保险购买情况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总收入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增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政策认知水平和耕地保护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河南滑县为例,基于生计资本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运用2016年调研的473份农户问卷,通过界定和测算农户生计资本和耕地保护行为水平,定量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处于较低水平。2)农户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较为丰富,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较为匮乏。3)粮食主产区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其耕地保护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看,耕地质量等级、家中是否有人为村干部、幸福度指数、流转地比例和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均对耕地保护行为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细碎化程度、农户家庭年收入、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对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和技术的培训、鼓励农户采用耕地保护性耕作方式以及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的有效性与公平性。[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例,运用305份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调查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偏低;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建设条件、耕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护认知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耕地生产效益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具有反向影响效应;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因子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占据主导作用。[结论]为保证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有效性,建议关注地方国土管理人员,提高其耕地保护补偿认知,结合耕地保护任务,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重视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降低耕地保护难度。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护的重要主体——农户,缺乏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主要根源是农户的机会成本损失过高,应该依据机会成本损失给予农户补偿.实施补偿的关键是确定合理可行的补偿标准.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依据农户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标准测算的技术思路为:以耕地保护的年度机会成本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农户的补偿意愿及政府经济的承受能力因素,确定具体年度补偿标准.以铜山县茅村镇小张家村为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8年,水田保护补偿标准为0.72万元/hm2,旱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凉州区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生态认知较好且愿意接受现金补偿,补偿额度为5 529.45元/hm2,农户对耕地质量好坏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按照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分别统计测算三类地区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自给必要耕地面积及两者之差,对比分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用于开展一二三产业耕地机会成本。针对粮食主产区较高耕地机会成本及经济发展利益流失现状,为增加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构建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横向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3.
陈永杰  卓成刚  刘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02-18804
在对农户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体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种植业收入比重及是否拥有保险5个因素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影响较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及种植业收入比重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呈负相关,其他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其次为是否拥有保险。总体来看,这些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主观上并没有要求过高,在合适的补偿标准下,愿意保护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该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有利于土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航  杨俊孝 《吉林农业科学》2019,44(2):81-85,96
为了探究农户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响应的内在机理,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与行为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农户响应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农户补贴响应机制的理论模型,提出6个相关理论假设。利用AMOS软件建立农户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奇台县8个乡镇的调研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耕地地力保护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的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其行为意愿与行为响应都有显著影响,农户响应遵循从认知到意愿再到行为的路径。据此提出开展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耕地保护知识技术培训和拓展补贴方式与类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为研究对象,对利益补偿的原因、补偿和耕地用途管制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粮农和地方政府的福利损失,提出了粮原理比较单位面积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纤维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净利润差主产区政府利益补偿标准;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的目标、对象和模标准和补偿方式进行经济学分析。研究得出,国家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对象为粮农和主产区政府;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机会成本距,以及土地转让收入和单位非农用地税收收入等,提出粮食主产区粮农和式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等提供了大量的正外部效应,对农产品主产区内农户受到的空间管制进行补偿,是维持社会公平、均衡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取广西6个农产品主产区中12个村的440户农户作为研究样本,从农户视角出发,利用CE方法测算农户耕种的补偿意愿额度。研究表明,CE评估中农民接受的耕地资源补偿额度为每公顷53 316元。政策属性边际价值中,农民认为使用方式、使用年限、使用强度的属性价值分别为每公顷12 209.5元、11 369.9元和13 259.0元。3个属性边际价值大小对比可知,耕种方式处于首位,其次是耕地强度,第三是耕种年限。与其他学者的测算结果相比,本研究测算水平较低,但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对于耕地补偿的支付意愿逐渐上升,这为政府制定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政策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文献梳理与调查结果分析相结合,探讨了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涉及到多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自身能力、强化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规定、创新粮食补贴形式、建立粮食补贴标准和补贴资金联动机制、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机制及加强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等七方面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CVM意愿调查的洱海流域上游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洱海流域上游水源地洱源县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获得洱源县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WTA)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额度。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洱源县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及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70%左右的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认识,农户对生态补偿认知度也较高;(2)2007—2009年间,参与了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户,一半以上对政府的补偿表示满意,42.77%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补偿资金过低和补偿中出现不公平现象;(3)农户对补偿方式的偏好主要是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在四种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下,有71.15%的农户选择了非零受偿意愿,全县农户总受偿意愿为3.248 0×108元·a-1;(4)农户的文化水平、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3个因素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来源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因此提高农户的生态补偿认知度和做好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是生态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以为洱海流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主产区产粮和利益受损状况,通过梳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探讨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提升,但因发展粮食生产对其造成的利益损失并未得到合理补偿。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主要由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益、提高主产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构成。但是,现行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对主产区补偿主体单一、对种粮农民补偿力度不足、对主产区政府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因此,未来为完善和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组织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浩  杨钢桥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288-129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5个县的302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机械投入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耕地经营规模、农户人均收入及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了解情况是影响农户农业机械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